鸽子花,“飞出”雅安绽放全球(上)

鸽子花,“飞出”雅安绽放全球(上)

1888年出版的《戴维植物志》中唯一张彩色插图为珙桐

鸽子花,“飞出”雅安绽放全球(上)

珙桐花怒放

鸽子花,“飞出”雅安绽放全球(上)

珙桐林

眼下,又到珙桐花开时节,在珙桐盛花期畅行雅西高速荥经段,随风摇曳的珙桐花就像一只只雪白的鸽子,迎风轻轻舞动着翅膀,美丽而祥和。

珙桐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雅安等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植物界的“活化石”,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而今珙桐已经走出西南山区、走出国门,遍布世界各地。

这一切源于150多年前,法国传教士、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带着众多神秘物种走出雅安,让世界为之震撼,其中除了大熊猫,还有珙桐。1888年出版的《戴维植物志》中唯一张彩色插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珙桐彩色像。

阿尔芒·戴维发现“植物界的大熊猫”

鸽子花树又名珙桐树,当地人称水梨子、山梨儿,属于落叶乔木,可生长到15至25米高,叶广卵形,边缘有锯齿。珙桐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个种相似,叶背面有毛的是珙桐,而光叶珙桐叶背面无毛或幼时叶脉上有稀疏的短柔毛或白霜,光叶珙桐为珙桐的变种。两种植物常混生,一般人并不特意区分,均统称它们为珙桐、鸽子花树。

珙桐花朵奇特,由多数雄花与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的头状花序,宛如一个长着“眼睛”和“嘴巴”的鸽子脑袋,花序基部两片大而洁白的苞片,则像是白鸽的一对翅膀。4至5月间,当珙桐花开时,一张张白色的苞片在绿叶中浮动,犹如千万只白鸽栖息在树梢枝头,恢宏壮观。在春末夏初之际,珙桐花从含苞到绽放再至凋零,色彩多变,一树之花,可次第绽放,花期有时达一个月。

鸽子花绽放全球,其源头在宝兴县。1869年5月,法国传教士、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ArmandDavid)在穆坪(今宝兴县)考察时,发现一种奇特的树木正开着巨大的白色花朵,随风摇曳,就像一只只白鸽躲在枝头,振翅高飞。戴维很惊讶,断定这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植物,取名为“手帕树”,并将其标本寄给了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1871年,该馆分类学家拜伦(H.Baillon)根据这份标本建立了单种新属珙桐属Davidia,其属名就是为了纪念戴维。因此,宝兴县是珙桐的模式标本产地,被誉为“中国鸽子花的故乡”。

由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编辑的《世界园林植物花卉百科全书》将珙桐选作“植物起源与名称”的插图,并说:“珙桐,这种可爱的树木原产中国,以发现它的阿尔芒·戴维神父的名字命名,它的英文名称的含义是鸽子树(Dove tree)、鬼树(Ghost tree)、手绢树(Pocket hand-kerchief tree)”。

戴维发现熊猫、珙桐、川金丝猴等并公诸于世后的150多年间,中外生物学家和探险家慕名前往雅安各地探险考察,在宝兴发现植物新种180余种,其中以宝兴(包括原地名“穆坪”)命名的有宝兴百合、宝兴杜鹃、宝兴报春等40多种。

“植物猎人”威尔逊五次到雅“淘宝”

1878年,法国著名学者弗朗谢(A.Franchet)开始潜心研究阿尔芒·戴维从宝兴等地采集的标本。弗朗谢的主要著作有《戴维植物志》(Plantae Davidianae)。此书第二卷的副标题是“藏东植物”,于1888年出版,记载宝兴植物402种,其中163种为新种。最近,笔者淘得这部书,发现此书附有1页珙桐的手绘彩色解剖插图、16页单色印刷的手绘植物解剖插图,累计有21种植物,他们都是阿尔芒·戴维当年在宝兴采集到的植物,还有不少植物的模式标本产地就是宝兴县,如宝兴杜鹃、腺果杜鹃、宝兴报春等。

《戴维植物志》中唯一珙桐的彩图是最具有鸽子花特征的纵剖图,素描和彩色渲染让花枝显得栩栩如生,在夸张的苞片上,人们甚至可以看到细致清晰的脉络。此书中的珙桐彩色插图打动了读者,也引起园林商人的兴趣。“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珙桐摇身一变,成为了西方园艺界的新宠,大家争相想去遥远的中国引种栽培这种美丽的植物、植物界的“熊猫”。为此,西方不少植物采集者都将珙桐树作为来华的目标之一。英国著名花木公司维彻公司的老板哈里·维彻爵士(HarryVeitch)希望公司能够成为第一个引种珙桐成功的公司,于是派出年仅23岁的威尔逊(E.H.Wilson)前往中国,目标直指珙桐。

1899年至1911年,怀揣《戴维植物志》《戴维日记》,寻着戴维的足迹,英国博物学家、世界著名的“植物猎人”威尔逊五次来到中国,先后收集了65000多份植物标本(共计4700种植物),并将1593份植物种子和168份植物切片带到了西方,将1500余种原产于我国西部的园艺植物和花卉植物引种到欧美等地栽培。1913年,威尔逊出版《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此书于1929年再版时,更名为《中国——园林之母》),作出了“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的论断,被西方人称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人”。

据考证,威尔逊先后五次到雅安考察,足迹遍布宝兴、汉源、荥经、雨城等,在雅安及周边发现并将大量有观赏价值的物种,如珙桐、报春花、杜鹃花、百合等引种到欧洲。1903年秋天,他从乐山出发经雅安城去了一趟宝兴(当时叫穆坪),目的是专程到阿尔芒·戴维最早发现珙桐之地采集珙桐种子。在此之前,他在湖北宜昌西部采集到光叶珙桐的种子,而光叶珙桐是珙桐的变种。

1911年,威尔逊采回的珙桐种子育成的幼苗茁壮成长,绽放出第一朵鸽子花。其后的近一个多世纪里,全世界广泛引种,大量栽植,珙桐成为世界十大观赏植物之一,被西方园林人士称为“北半球最漂亮的树木”。珙桐在一些著名植物园中扎下了根,很快成为欧美许多城市的行道树,后来又陆续进入普通居民的庭院,成了闻名中外的园林观赏树之一。珙桐传到法国,巴黎市政当局将其作为行道树,广植于皇宫、教堂、公园等重要场所。在瑞士日内瓦等城市的私人庭院中,甚至美国的白宫前,也种植这种树冠开阔、满树遍开巨大白色花朵的风景树。

珙桐在园林中的表现,使珙桐获得了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显异奖。这是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给予植物的最高奖,授予在园艺观赏或应用方面有突出优点的植物。

我国专家学者到宝兴等地科学考察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我国早期的生物学研究机构,如中国西部科学院、中国科学社、静生生物调查所等,多次组织研究人员,其中有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承钊、曲仲湘、郑万均、方文培等,深入宝兴等地进行科学考察和标本采集,发现了不少新物种。

陈嵘(1888年至1971年)是我国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树木分类学家,中国近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也是3月12日植树节的首位倡导人。1928年,陈嵘在南京担任金陵大学森林系教授、系主任,讲授中国树木论和造林学相关课程。教学之余,他深入宝兴县考察森林和采集标本,并采集到了珙桐种子。

1936年4月,我国著名植物学家、时任中国西部科学院生物研究植物部主任的曲仲湘,率调查队赴天全县进行植物采集和森林调查,在大河头(地名)发现了正处于盛花期的珙桐。他们在《天全植物采集记》中说:“珙桐树花色纯白,时时逢盛开,且甚美丽,为观赏植物最著名者。植物采集家威尔逊曾经在四川采得,并重价收买。”曲仲湘后来完成专著《四川之森林》,“青衣江流域天全宝兴森林调查报告”就是代表作之一,并作为首篇。这些资料对四川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成为森林调查中最早的文献资料之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宝兴县穆坪镇新民村还有村民从炳阳山采集珙桐种子,提供给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用于科研和育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