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2020兩會丨省領導下組 聽三位委員講述發言背後的故事

  1月19日,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進行分組討論,一早8點45剛過,已擔任三屆省政協委員的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生殖與遺傳中心主任連方就坐在了山東政協大廈三樓多功能廳自己的位置上,當天,龔正省長將參加她所在的醫藥衛生界委員聯組討論,她第一個發言。這也是她當委員之後,第三次當面向山東主要黨政領導建言。


山東2020兩會丨省領導下組 聽三位委員講述發言背後的故事

  “和前兩次一樣,這次我提的建議還是在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嬰幼兒托育難”,因為和育齡女性接觸多,連方發現,現在年輕人要孩子的年齡越來越晚,“為什麼不願意生?沒人給看孩子。究其原因還是,3歲前的嬰幼兒基本不能入托,約96%的嬰幼兒是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或保姆、甚或青年母親辭職照顧。”

  一孩不願意要,二孩也不願意生,一項統計數據顯示,60.7%的育齡期一孩母親因為“沒有人看孩子”而不願生育二孩,“這對山東未來的經濟發展很不利”。

  發現這個問題後,連方就上了心,工作中遇到年輕女性都要聊一聊,還專門進行了調研,本來這次大會她就計劃提交提案進行呼籲,得知要進行發言,不假思索就想到了這件事。

  上午9時,討論正式開始,連方現場講述了上述故事,並提出建議,將我省發改委2019年11月出臺的《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修改成實施措施,並監督執行機制;同時,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全面佈局幼托機構。


山東2020兩會丨省領導下組 聽三位委員講述發言背後的故事

  和連方一樣,省政協委員、菏澤博愛醫院院長鍾國棟也已經是三屆的老委員,這是他第二次當面向山東主要黨政領導建言,“兩次建議的主題都一樣,社會辦醫,不過第一次跟菏澤有關,這一次更側重頂層設計。”

  從2002年扔掉鐵飯碗至今,鍾國棟已經在民營醫院領域奮鬥了18年,親身見證了社會辦醫的發展歷程。“不少人對民營醫院有偏見,也不能怪人家,因為行業的害群之馬確實存在,所以,我今天提出要加大行業監管力度。”從2008年加入政協隊伍開始,鍾國棟就在為社會辦醫疾與呼,“現在民營醫院面臨的環境好了很多,各級政府也越來越重視,我一個民營醫院的院長能作為委員代表面對面向省長提建議,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大家對社會辦醫的認可。感覺自己就像從被忽視的角落,走到檯面上來了。”


山東2020兩會丨省領導下組 聽三位委員講述發言背後的故事

  在鍾國棟之前、現場第八位發言的省政協委員、國藥控股山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文法雖然也是政協隊伍中的老兵,但加入省政協委員的隊伍只有四個年頭,且是第一次與山東主要黨政領導面對面交流。

  “這次我提交了7個提案,但發言還是選擇了我最關注的特殊醫學用途(簡稱‘特醫’)食品問題”,因為,這是一個新產業,很多人都不瞭解,“打個比方說,我們平時身邊有很多嬰幼兒喝普通奶粉後出現過敏症狀,這些孩子就適合喝特殊手段處理過的奶粉,也就是所謂的特醫食全營養奶粉。有部分肝病、腎病患者要吃特定的食品,這也是特醫食的一部分。還有醫院的部分患者手術之後喝的脂肪乳,在國外,也是特醫食。”

  楊文法笑稱自己是特醫食品的推廣員,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只要跟人聊天,聊著聊著就開始給人家講營養問題,“特醫食品是新業態,需要更多的推廣及關注”。因此,楊文法在發言時建議,山東應該申請建設“中國特醫食品城”,爭取做成一條龍產業鏈,促進我省醫養產業的新舊動能轉換。

  除上述三位委員之外,還有7位委員圍繞醫學學科建設、青少年學生艾滋病防控、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省建設、人工智能磁導航手術機器人研發、人才支撐、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和縣域醫共體建設等進行建言,他們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但都在政協大舞臺上與時代同行,貼民生建言,省領導與政協委員兩會協商,很大程度已成為共同尋找破解發展難題鑰匙的聚智求證。

  “通過前兩次發言,我真正體會到了兩會協商的分量”,對這一次,連方同樣滿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