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什么(三):《周易》和《易经》、《易传》的关系

《易经》是什么(三):《周易》和《易经》、《易传》的关系

《易》是《易经》、《易传》、《周易》的简称。

狭义上的《易经》指的是:伏羲八卦,文王六十四卦。广义的《易经》指的是儒家“五经”中的一本,也就是《周易》。《周易》这一名称出现于孔子编撰《易》之后,当时其尚未上升至经书地位。孔子认为《周易》是预测学,较为高深,并不适宜所有人学习,故未将其列入普及性读物。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周易》被李斯列为医术占卜类书籍,逃过被焚烧劫难,得以完整保存至今。

《易经》是什么(三):《周易》和《易经》、《易传》的关系

《周易》包括两部分《易经》和《易传》。根据传统的说法,八卦是伏羲创立的,周文王将八卦相重叠,推演出六十四卦,《易传》是孔子所作,用来解释《易经》的内容,《易传》的出现,使《易经》从巫术中脱离,转变为理性的学说及哲学。

但后来研究证明,不管是《易经》还是《易传》,都是集体创作的,并非出自伏羲,周文王,孔子一人之手,只是这三位圣人贡献最大,一直被人们所传颂。《易经》凝聚中国古圣先贤的集体智慧,被称为最神圣的典籍。

《易经》是什么(三):《周易》和《易经》、《易传》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