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不仅仅是“缺钱”那么简单

我们都听说过,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许多人之所以难以摆脱贫困的现状,是因为贫困的问题,而不单单是因为没钱的原因。这篇文章我们来聊一聊,为什么贫困不仅仅是缺钱那么简单?


贫穷,不仅仅是“缺钱”那么简单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贫穷陷阱,也就是贫穷的本质;精神贫穷;贫穷与风险。

1.贫穷陷阱


贫穷,不仅仅是“缺钱”那么简单


2019年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写了一本经济学的书,叫做《贫穷的本质》,大受欢迎。那书中所说贫穷的本质是什么呢?很久以前一直到现在,很多人把贫穷当成一种罪过,他们认为穷人之所以贫穷,主要是因为他们太懒惰,太愚笨,或者太挥霍。还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踪迹了一个关于“贫穷”的非常经典的解释,她觉得贫穷是“一种人格缺陷”。不过,像这种对穷人的不当指责,不仅有失公平,而且不能很好的帮助脱贫。相比之下,《贫穷的本质》中的思维更加有帮助。书中引导我们去研究阻碍着人们摆脱贫困的“贫困陷阱”。现实中,“贫困陷阱”有很多具体的例子,比如破旧的生活条件,并且常常因为卫生问题染上各种疾病。也可能是教育的失败,我们都知道,上学在短时间内改变不了贫困的家庭条件,就像读书一样,短期效果不明显。这就使得穷人家的孩子,早早就选择不上学,去打工赚钱。还有“贫困缺陷”还使得贫困的家庭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好不容易存下的一笔积蓄,就被一个彩礼,或者疾病打回原形。这圈都使得贫困的人难以单靠自己的力量积累财富,过上富足的生活。穷人还会透支自己的时间,身体,还有将来。用巨大的代价去换取那微薄的工资和生存能力。所以,要想达到扶贫,就要把“贫困陷阱填平”。

2.精神贫困


贫穷,不仅仅是“缺钱”那么简单


美国一位作家名叫芭芭拉·艾伦瑞克,她曾经体验过一段穷人的日子,当然,他自己原本是非常有钱的。最终,她把这段晶体写成了一本书,叫《我在底层的生活》。她认为自己是一个假装成穷人的中产阶级和穷人混成一团,并不影响她用理性思考这个穷人生活。但她想错了,她整天端菜,洗碗,擦桌子,打扫卫生,然后回到出租屋,累的躺倒床上,此时他想的只有这些:我今天哪里服务的不好,为什么那个顾客生气了,中午去哪里吃便宜,今天赚了多少钱等等这类问题。很多员工不敢辞职,因为这样他们就会交不起房租和养不起孩子。总的来说,芭芭拉发现,一旦开始贫穷的生活,那些精神生活,崇高价值,就会慢慢的逃离他们的生活,这就是精神贫困。

3.贫困与风险


贫穷,不仅仅是“缺钱”那么简单


这是一个社会学看法,我们都清楚,贫穷的A面,你们会分到更少的钱或者工资,但他还有可怕的B面,你将会承受更大的风险。穷人承担着更累,更脏,更危险,更没有前景的工作。很多老板也习惯让工人加班,多干活,尽可能压榨他们的剩余价值,让他们克服一下,给一点薄弱的补助。不想干也没有关系,后面有一大批一大批的年轻人,这依然说明了贫穷的本质,让劳动者用健康,用未来去换取那勉强维系生活的薪水。

所以,贫穷不仅仅是“缺钱”的问题,他还关乎风险,关乎人的意识和精神,也关乎人们为了生存,不得已做出的选择。

创作不易,请大家点点关注,如果对你们有帮助,那将是我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see yo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