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中概股頻被做空?

為啥中概股頻被做空?
中概股,這是指經營主體位於我國內地,但又在老美證券市場上市的企業。按照統計,目前共有249家這樣的企業。而頻頻被做空,是指近期,接連爆出中概股企業被做空機構做空的新聞來。


至於,這些“閒的蛋疼”的做空機構,是否還做空了其它企業,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不清楚。只是,中概股企業因為在我國內地經營,以至於每每引來高度的關注。那麼,這做空機構為啥屢屢做空中概股企業呢?

為啥中概股頻被做空?


因為中概股企業常常有“瑕疵”。這裡,我說的是“瑕疵”,至於這個瑕疵是大,是小,對企業而言,是致命的,還是“小問題”,改正就好,那就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一般來說,我國有14億人口,經過了40多年的開放改革,目前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了,這樣龐大的市場,總是對企業的經營發展充滿了想象力。同時,這樣的有經濟實力的龐大市場,往往就成了國外投資者高度看重的地方。
任何一種經營模式,任何一種商品,任何一個服務,只要拿這有經濟實力的14億人來說,起碼,企業的各種經營數據,無論如何判斷,都是很有底氣的。如此以來,只要有合適的經營模式,幾乎沒有門檻的老美證券市場就成了國內眾多“創新”企業的熱地。
不過,很多時候,國內的企業管理者或者企業家,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缺乏耐心,更別提什麼基業長青了,都崇尚的是“賺快錢”。急功近利的心態之下,各種以“包裝”名義,搞出來的“造假”事屢屢發生。

為啥中概股頻被做空?


這些“瑕疵”,要是在國內證券市場上,無非就是罰款60萬以內,與企業“造假”獲得收益相比,完全是不可等量。然而,這是已經發展了上百年的老美證券市場,具備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對所謂的各種“貓膩”,都有懲罰性的措施。
如此,中概股企業,一邊講述著中國龐大市場的故事,一邊在學習著用老美證券市場的規則行事。而很多時候,不經意間,總有種種“瑕疵”出現。此時,這眾多的做空機構,猶如飢餓的老虎樣的撲了上來。當然了,這些做空機構都是要下本錢的。
畢竟,健全的老美證券市場上,即就是做空,也能通過融資融券獲得足夠的收益。比如說,瑞幸咖啡的做空機構,渾水等就因此而獲得了7億美元。儘管,為了有理有據的做空中概股企業,比如說瑞幸咖啡吧,做空機構92名全職調查員和1418名兼職調查員,在我國2213家門店蹲點,錄集了11260小時的門店錄像,並收集到25843張小票,大量的內部微信聊天記錄,等等。
顯然,中概股企業總是或多或少有“瑕疵”,而做空機構簡單粗暴的收集證據後,就有足夠的底氣屢屢被做空了。比如說,1月31日渾水發佈了89頁報告做空瑞幸咖啡的報告,使得最短時間IPO,以對標星巴克為目標的瑞幸咖啡當日下跌20%。而被做空機構盯上以後,瑞幸咖啡在4月2日被迫自曝虛增22億營業額,隨後,股價暴跌80%,縮水350億人民幣,到今天已經直接停盤了。


還有,4月3日發佈2019年財報的跟誰學,被做空機構Grizzly公開了50多頁的做空報告,指出有財務造假、刷單虛增學生人數、老股東拋售股票等問題。而4月7日好未來遭遇做空。同日,愛奇藝也遭遇到Wolfpack Research和渾水的看空。
被做空的中概股企業,在證券市場的表現,無一例外都是股價暴跌,市值縮水。不過,愛奇藝公司很快就針鋒相對的進行了回應。愛奇藝股價在下跌14%,後又上漲,收盤時總市值還上漲4億美元。只是,這好未來與跟誰學就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了,或者說否認的底氣了。其中,好未來自曝,在內部審計中發現,有員工有虛增銷售額的不當行為。

為啥中概股頻被做空?


想想也夠悲催的。渾水公司曾經做空過18家中概股企業,有6家因此被迫退市。最有有名的就是分眾傳媒和輝山乳業了,前者被迫私有化退市,而後者債務纏身後,被摘牌。當然了,也有如新東方,直接硬懟,股價先降後升。要知道,要想如新東方一樣,就得有理有據的證明企業“瑕疵”,並非故意之類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做空機構猶如“啄木鳥”一樣,將任何有“瑕疵”的企業曝光出來,能夠自我改正的,重新健康的發展;而有表面的“瑕疵”,實際上病入膏肓的,那就只有“死亡”了。經過這樣的洗禮之後,有且只有好的企業才能存在,而因此也才能吸引到足量的投資者。
或許,有人會說,這做空機構專門針對中概股企業,是否有陰謀論的成分?說實話,做空也是有風險的。就如新東方樣的,做空機構未必能夠獲利。做空機構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可是並沒有,或者不足以證實企業是有意造假,如此就只能承擔失誤的損失了。只是,目前看來,這做空機構對中概股的做空,往往都是準備充分,調查確實的。就如瑞幸咖啡樣、好未來樣的。儘管都是起初否認,可後來都得自我曝光“瑕疵”。


至於,愛奇藝是否會遭遇瑞星咖啡樣的可能,這很值得打個問號。愛奇藝老總說,邪不壓正,看看誰會贏。可問題是,回應做空機構的,應該是有理有據的確實證據。沒有足夠的實錘,指望著訴諸司法,恐怕未必能夠贏得被做空吧。要知道,瑞幸咖啡承銷商是瑞信、大摩和中金,審計是安永,都是大牌的國際中介機構,不也最後翻把了嗎?
總之,做空機構頻頻做空中概股,只是因為中概股“瑕疵”多而已,與陰謀論無關,純粹是是有利益可得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