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論語》中,除了孔子,有子,曾子外,還有誰被稱為子?

大家知道,《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和再傳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書籍。在《論語》中,但凡記錄孔子言語,必稱“子曰”。和孔子在稱為上享有同等待遇的一般公認的有曾參和有若。


辨析:《論語》中,除了孔子,有子,曾子外,還有誰被稱為子?


曾參(前505~前432),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嘉祥縣)人,其父為曾點,同為孔子弟子。曾參十六歲拜孔子為師,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

有若:(前505或518~?)字子有,春秋末年魯國人。勤奮好學,較全面深刻地理解孔子的學說。

正因為《論語》中,在記錄有若和曾參的言語時稱二人為“有子”“曾子”,所以有學者便認為《論語》是二人的弟子所編纂。比如宋代著名理學家程頤便說:“《論語》之書,成於有子曾子之門人,故其書獨二子以子稱”。程頤是理學的奠基人,其學說對後世影響頗大,他對《論語》成書的看法也就自然為許多人所認可。

那麼在《論語》中,果真“其書獨以二子稱子嗎?”最近翻看《論語》,發現程頤所言,並不得當,因為《論語》中除曾參,有若外,孔子的弟子中,冉有和閔子騫也有被稱為“冉子”“閔子”的。

《論語 雍也》篇第三章中道:

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濟富。”

此章中便兩次稱冉有為冉子。

再如《論語 先進》篇第十二章中道: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

此處便稱閔子騫為閔子,而稱冉有卻未被稱為冉子。

由以上可知,在《論語》中,凡孔子弟子在《論語》中被稱為“子”的,不只有曾參和有若,還有冉有和閔子騫,只是冉有和閔子騫有時稱子,有時不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