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再没有累死的这届年轻人

愿再没有累死的这届年轻人

又一个年轻人倒下了。26岁。还是体育特长生。

从累得倒下到猝然离世,只在一篇稿还没码完,一份PPT还没收尾,一页销讲词还没背下的工夫。

公众号“壹地产”透露,化名为王霄的这位青年被中骏集团外派昆明,倒在浴室的时候,刚刚结束他一天的工作,几个小时之后猝然离世。

为了冲刺销售,他已经连续加班几天。就像此时看这篇文字的你,或许在一个连轴转的夜晚后,投入又一天的工作;或者正在一次加班之中。

这位26岁的年轻人,在倒下的人里既不是最知名的,也不是最年轻的,距他18日午夜的离开,甚至都可能不是距现在最近的。

这些年,因为集体性光环加注,知名互联网、科技企业员工的过劳死更为人知,从44岁的华为海思无线芯片开发部部长,36岁的华为肯尼亚派驻工程师,到阿里数据总监,怀孕女员工,甚至44岁的春雨医生创始人……多起年轻员工死亡事件,大多被指与“床垫文化”文化有关。

矛盾的是,每个过劳死的案例又在不断擦亮那个挂在科技互联网行业“辛勤奋斗”的标签,增大其明星效应。

央视曾经报道,每年中国有60万人过劳死,20、30、40多岁的中青年呈现高发势态。

就像每一次发生的事故背后就有一千次隐患,每一个累死的年轻人背后,或许都有一万个累残的,和一百万个累成狗的年轻人。

没那么多光环笼罩的地方,并不意味着“过劳”更少,房地产或许就是这其中最被低估的之一。这些年,只算曾经广泛传播的就包括:

2008年,北京知名的地产广告公司北京火狐的老板正在开会时,突然去世;

2015年,杭州某位年轻经纪人,凌晨在房管局为客户排队,白天办理过户时猝死;

2018年,南京万达茂总经理给丈夫和女儿发了一条微信“对不起”,把手机关了,第二天,她的遗体在一处工地被发现。去世之前,为了完成按时开业的命令,她已经连轴转了300多天。稍微熟悉地产的人应该知道,万达的开业节点意味着什么。

同样2018年,做房地产广告的刘凌峰在37岁离开人世。媒体报道,他熬夜、出差是常态,最拼时可以连续工作70个小时,先是检查出胆结石、胃溃疡、腹部积水这些病症,最终发展成胃癌。他为自己选好了紧挨着母亲的墓地,然后等待生命的最后一刻。

据说,曾有媒体调查过房地产行业的加班情况,20%的人平均睡眠时间在2—3个小时之间,70%的人平均睡眠时间在3-5个小时。

所以,这个行当里流传的段子是,“我们公司从来不加班,我们只是不下班!”“不仅加班到没了假,可能还加班到没了例假。”

愿再没有累死的这届年轻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说,2015到201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分别是8.7万亿,11.8万亿,13.4万亿,15万亿。

这些钱就算百元大钞,也得堆满上万套大HOUSE。眼见他起高楼,可这高楼也得是无数的长工短工们一块块砖石垒起来的。

所以你想当然都能知道,在这个每年十几万亿的财富场上,每一天,都有很多地产人,在晨曦中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家;每一夜,都有很多地产人,彻夜鏖战在办公室里。

2016年结束,房地产迎来又一次增长盛宴后,不少于50家房企陆续实现或高喊“千亿”目标,即便上年销售43亿,也喊出当年力争千亿,五年破三千亿的口号。

这些冲千亿队伍中,最激进者莫过一些“闽系”的中型房企。比如王霄人生最后时刻所在的中骏,就正在极速扩张中。2017年,销售额只有332亿,中骏还是喊出2020年要突破千亿,5年突破3000亿。中骏老板黄朝阳的说法是,“做大才有机会做强”,“规模带动全面发展”。

所有冲千亿的几乎无一例外选择的方式是“高周转”。比如中骏出台了项目快开奖励,整个公司比赶超,加班成为常态。

尽管有代表性,中骏却肯定不是最极端的。

号称“首创中国房地产阿米巴模式”的中梁地产,体现其快周转到极致的当属“456”制度,达到456中的任一项即奖励100万;而在开盘、主体封顶、交付等任意一个重要节点延误的,均按每天3/5万元重罚。

所以,2017年中梁公司会曝出造一栋假楼、PS公章和公文骗取政府许可证,以及“只要没干死,就往死里干”、“要么交业绩,要么交尸体”的标语,你或许惊讶,却很容易想到成因。

这代累成狗的年轻人未必知晓那段历史,但正在房地产发生的“大跃进、放卫星2.0/3.0”,却实实在在裹挟了他们的今天和未来。

群体行为,常常有一种不受控的演化模式,滋生出让多数人意外的力量和走向。行为会变成形式,形式会变成规矩,规矩会强迫行为。就比如加班,完成了从随机性、自发性,到普遍性、强制性的异化过程。

比如这次杯具的中骏,有员工网上留言说,公司领导会查加班的天数和时长,不管干完活没,反正都要加班。

多位自称某三甲房企加班狗的员工留言区表示,很多时候加班只是形式,都在扣手机,熬时间,然后半夜拍照定位打卡,有多少人上班时间在聊天在吃鸡在抖音。

也有人总结,不管是龙厂还是凤厂,规模稍微大一点的地产公司都会有关于工作时间的潜规则,我不强制加班,但是你不加班领导就不高兴!领导不高兴你就很危险!

到这个状态,就无关“艰苦奋斗vs下班权利”这种神仙架了。加不加班已经无关做事,除了少数的忠心婊,多数的人被裹挟,加班成了表忠心。

最初,一些人抓住一根绳索,为了更好向上攀登,不知不觉,绳索套上了脖子。

对亿万身在职场人来说,对加班假干活还有几分质疑的理由的话,不愿加班干活却是个无法坚持,甚至不能讨论的话题。

《人类简史》说:人类居于进化的顶端,是因为能通过虚构故事构建一种集体的想象,驱使人们向一个共同的目标行动。如今统治世界的“金钱、政治、宗教、爱国”正是这样一些虚构故事,就如同“加班光荣”是职场的集体想象。

然而《人类简史》同时还说,每一种由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都绝不会承认自己出于想象和虚构,而会大谈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结果。这必然使虚构观念被赋予神性,变得不能反对,也不可置疑。

在商业世界,每一次对“加班崇高”观念的宣传教化,都同时在强化“不加班是平庸的、可耻的”。

悔创阿里的首富马爸爸说,“996是你们修来的福报。加班是一种修行。你要努力到神灵都情不自禁帮助你。”都福报了,别说拒绝,质疑都会自觉羞愧。

所以,时刻被浸泡在“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拼”这种鸡汤里,没人敢问,“人有没有权利不求优秀不拼命?”

愿再没有累死的这届年轻人

从崇高的主义,到吓人的危局,古今中外驭人之术总是以不同相貌示人。

日本早稻田大学社会学系学者石卷孝康就说日本人:“与其说是基于一种责任感而工作,不如说是基于一种危机感而工作。”

深谙此道并以危机驭人,最近这两年在地产业愈发时兴。

2017年,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加码,业界哭惨哭穷此起彼伏。堪称活得最好的头部房企之一,也喊出“活下去”,彼时,其刚刚不久前在半年报里宣布营收同比增长51.8%。

2018年,TOP50房企平均毛利率、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高达34%、16%、18.8%。相比制造业、农业的殚精竭虑、小本薄利,明明就数房企活得滋润。再得了便宜还卖乖,这就是对群众不老实。

这些业绩,可都是员工玩命干出来的,简直极限了。

不能再逼了。毕竟,房地产的这届年轻人已经不容易。


“地产大漫话”( dichanmanhua),聚焦房地产、互联网,专注企业战略+财经视角的硬核企业分析。

已入驻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新浪微博、雪球、蓝鲸、凤凰大风号、网易有态度。搜“地产大漫话”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