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生命的起源?研究透生命起源對人類有意義嗎?

言人者求之氣交,何謂氣交呢?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素問.六微旨大論》

氣之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其流溢之氣,內溉臟腑,外濡腠理。《靈樞.脈度》什麼是生命的起源?研究透生命起源對人類有意義嗎?

第一,什麼是生命。

人類自誕生到今天,對生命之謎的探索就沒有停止過。古人對自然界的許多現象不能理解時,就會認為是產生了超自然“神”的作用,這雖然是非科學的論斷,但是也足以說明古人對生命和自然最樸素的深索。

在中國古籍中“生命”這一詞最早見於《戰國策.秦三》:“萬秀各得其所,生命壽長,其年而不夭傷。”

生命非常寶貴,“生”從字面上我們不難理解,是代表了生殖、出生、生長之活力;而“命”卻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古人把它解釋為“非人力所能為的天賦之命,”即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自然規律。推而廣之,我們會得出結論,生命就是具有生長、發育活力、並按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某種形態。

第二,現代科學對生命起源的認識

現代科學認為,生命只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態。它是由蛋白質、核酸、脂類等生物分子組成的物質系統。供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大約形成於四十多億年前,那時的地球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只是滄海一粟,並且更是一片死寂的世界,有的只是大氣和海洋。

後來隨著地球億萬年的變遷,組成生命的物質,同時也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的蛋白質和碳氫化合物孕育而生。這樣生命就有了最初的物質基礎,又經過漫長的歲月,逐漸產生了原始的生命形態___原始細胞。於是第一個生命誕生了!

第三,氣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

要討論人的起源和本質,就要研究人的生存場所和與人關係最密切的自然環境。(素問六微旨大論)說:“言人者,求之氣交。何謂氣交,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

氣交是人生活的場所,是下降的天氣和上升的地氣相互交匯的地方。自然界由於陰陽的運動變化,有四季之分,寒暑之別,既有天之六氣的影響,又有地之五行生化的作用。

人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人與天地相應,人體與自然界不僅共同受陰陽五行之氣運動規律的制約,而且許多具體的運動規律也是相通的。天地之氣,有陰陽之分,人體之氣,亦有陰陽之分,人體之氣和自然之氣的運動變化服從統一的規律。故(素問.至真要大論)說:“天地之大紀,人神之通應也!”

第四,精的分類

一,先天之精氣

主要來源父母的精、血。

作用,人之始生,由父母之精相合,形成胚胎,故先天之精氣是構成生命形體的物質基礎,是人體氣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後天之精氣

主要來源,後天五穀飲食之營養,通過肺的呼吸調節和脾胃的消化吸收,從而將營養物質的精微部分轉化到人體的各個臟腑而構成。

作用,飲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是人賴以生存的基本要素。

人既然生活在氣交之中,就必然和宇宙萬物一樣,都是天地之氣,陰陽交感的產物,稟天地之氣而生,以四時之法而成,是物質世界有規律運動變化的結果。

所以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氣是一種至精至微的物質,是構成自然萬物的原始材料,人和自然萬物一樣,因此氣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人體之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其運動變化也就是人體生命的活動。人生所賴,惟氣而已,氣聚則生,氣散則死。

所以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亦如(靈樞.脈度)所說,“氣之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其流溢之氣,內溉臟腑,外濡腠理。”氣的流行不已,才能對身體各組織器官發揮滋潤濡養的作用。

第五,先天之精氣與後天之精氣的關係

“,精”儘管存在先天和後天之別,但二者又是相輔相成,互為依存的。先天之精要依靠後天之精的不斷補充,後天之精則必須依賴先天之精的活力。而且他們還共同存儲於人的兩腎之中,形成腎精。

第六,精,是生命現象發生的物質基礎

生命是自然界的物質運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這包括了除了有適合或有利於生命誕生的自然條件已經形成外,還必須有孕育產生生命活動的物質。__“精”的存在,所以(靈樞.本神)指出,“生之來,謂之精。”即,“精”是生命性發生的物質基礎,沒有“精”便沒有生命。

“精”是自然界物質運動進程中出現的一種高級物質形態,只有它才能產生更為主動複雜的高級運動形式__生命活動。精是自然界的陰陽之氣在一定條件下結合的產物,以“精”作為原初的生命物質,用來解釋生命的起源是認識的一大進步。

(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身之本也。”“本”有本源,基礎之意。這表明“精”既是生命起源的根本,又是生命個體的物質結構基礎。構成人形體的各種組織,如腦髓、骨脈、筋、肉、皮毛等,都是有“精”孕育化生而成的。

同時各種生物都具有生殖、繁衍後代的功能,以保持物種延續生命,而這一基本功能也是由“精”來完成的。所以“精”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精微物質。生命起源於“精”,任何生命個體的誕生,生命活動的維持及生物種族的延續都離不開“精”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