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甲冑發展史·中古篇(前唐化時代)

古墳時代(公元300~公元538)

又稱大和時代,日本繼彌生時代之後的時代,從公元300年開始,迄於公元538年,因當時統治者大量營建“古墳”而得名。古墳的分佈基本上遍及除北海道以外的日本全境。

這個時期也是大和民族高速擴張的時代,原先的部落財產共有關係解體,大家族統治整個族群。通過戰爭獲得大量奴隸從而形成脫產的統治階級。

日本甲冑發展史·中古篇(前唐化時代)

魚鷹圖

​同時族群之間和階級的衝突越發頻繁,加快了武備發展。大和政權為了在國內加強控制,並在朝鮮半島謀求擴張,大量引進和製造新式的鐵兵器,其種類主要有刀、槍、矛、箭等,各有不同的型式。

日本甲冑發展史·中古篇(前唐化時代)

當時的武器左到右:環頭大刀、丸頭大刀、方頭大刀、蕨手刀


鐵鎧甲分“短甲”和“掛甲”兩種

短甲主要在古墳早期流行開來,掛甲(札甲)在古墳中期開始流行片,也說明統治者高層的戰爭形式從步戰向騎兵戰發展。

短甲

日本甲冑發展史·中古篇(前唐化時代)

頭盔(衝角付胄)、頸甲、胸甲( 革綴短甲 )


日本甲冑發展史·中古篇(前唐化時代)

韓國博物館復原


日本甲冑發展史·中古篇(前唐化時代)


短甲CG圖(假想)


日本甲冑發展史·中古篇(前唐化時代)

出土短甲


日本甲冑發展史·中古篇(前唐化時代)

短甲款式


日本甲冑發展史·中古篇(前唐化時代)

短甲的穿戴方式


日本甲冑發展史·中古篇(前唐化時代)


朝鮮半島南端的伽倻出土的短甲,由 此說明高級貨人家不會賣給你的


日本甲冑發展史·中古篇(前唐化時代)



朝鮮半島南端的伽倻國短甲,伽倻國通過和大和(倭國)、百濟國


密切貿易和交流來保證自己在朝鮮半島的獨立地位,最後被新羅國吞併

掛甲

用繩索穿連並且層疊甲片,下一片總要覆蓋上一片的底端,從而形成下層寬於上層的綴甲樣式

日本甲冑發展史·中古篇(前唐化時代)

日本掛甲的特點在腰部,通過內凹的甲片來分攤肩膀負擔的重量


日本甲冑發展史·中古篇(前唐化時代)

掛甲CG圖(假想)


日本甲冑發展史·中古篇(前唐化時代)

掛甲全套


原始形制的掛甲,直到近代,阿伊努人仍在使用。

日本甲冑發展史·中古篇(前唐化時代)

阿伊努人(蝦夷)掛甲1


日本甲冑發展史·中古篇(前唐化時代)

阿伊努人掛甲2


日本甲冑發展史·中古篇(前唐化時代)

阿伊努人


飛鳥時代(公元593~公元710)

飛鳥時代上承古墳時代,下啟奈良時代

這一時期大和政權勢力已經覆蓋日本本島,開始謀求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同時外來文化(佛教)和本土文化(氏神信仰)中間的博弈日益嚴峻繞崇佛與排佛爭鬥展開了激烈鬥爭。

奴隸制(部民制)也走向末期,改革勢力和反動勢力反覆博弈,最終在大化改新確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飛鳥時期裝備和古墳時代差不多,大體還是短甲和掛甲,不過很快這就不一樣了,因為

日本甲冑發展史·中古篇(前唐化時代)

飛鳥時代的掛甲

白江村之戰將徹底改變大和民族的武器發展和價值觀

下一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