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曾因一局棋,就要殺功臣,是他心胸狹窄,還是另有他因

只是一個故事?

李世民作為大唐帝國的二代目,曾為大唐的建立,披荊斬棘、四方征戰,立下了赫赫的戰功;玄武門之變後,他虛心納諫,勵精圖治,開創了貞觀盛世;所以無論是在唐代,還是在後面的朝代代,他的形象都充滿了正能量。可是在唐代的《朝野僉載》中,卻記載一件給他形象抹黑的事情。

這本書中說,李世民在跟他的一位臣子下棋時,因為對方佔據了優勢,而很生氣。不光撤了這位官員的職位,還派愛將尉遲恭,私下去打聽這位臣子的過失,準備藉機把他給殺了。後來尉遲恭秉公處理,並沒有刻意陷害,所以保全了這位官員的性命,後來,李世民也回過神來,認為自己做錯了事,很是懊悔。

李世民曾因一局棋,就要殺功臣,是他心胸狹窄,還是另有他因


因為《朝野僉載》本就是本野史,而李世民一直的形象又那麼好,所以後人多以為這是杜撰的故事,往往聽後一笑了之。可是駱駝研究了那一時期的歷史後,認為這個故事,並沒有表面那麼簡單。

故事裡的事

故事裡的那個官員是誰呢?他的名字叫唐儉,可能對唐史不太熟悉的人,不太知道他。駱駝簡單介紹下,他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在李勣(影視劇中的徐茂公,和李靖為唐初雙壁)、秦瓊前面,單從這點就不難看出,唐儉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這點在《朝野僉載》中也有體現,上面曾記載“(李世民)非儉至不餐”。但是後來,李世民對他的態度就變了,恨不得“每見欲殺”。

李世民曾因一局棋,就要殺功臣,是他心胸狹窄,還是另有他因


李世民為什麼會這麼恨他呢?根據史書記載,唐儉是一個性格豪爽,且非常孝順的人,而且在李淵太原起兵之前,他就和李世民交情莫逆(曾攛掇李世民反隋)。然後陪著李世民一起度過了不少風雨,在玄武門之變中,也是堅定的站在了李世民的身邊,在李世民登基後,也為李世民平定叛亂,擊潰突厥出了不少力,可以說他和李世民絕對是有真感情的。

李世民不光讓他登上了凌煙閣,還把自己女兒下嫁給了唐儉的兒子,這個女兒在史書上被被記作豫章公主,雖然她是庶出,但是因為她和長孫皇后的關係很好,所以李世民對她是非常寵愛,據《全唐文》中記載,在豫章公主去世後,李世民竟然長期穿著素服,把一幫大臣們嚇得不輕,紛紛進言安慰。由此也可以看出,唐儉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李世民曾因一局棋,就要殺功臣,是他心胸狹窄,還是另有他因


而且,駱駝在史書上,也沒發現唐儉做過什麼太出格的事,頂多是喝個花酒,在工作上懈怠一些,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他和魏徵一樣,有勸諫李世民的記錄。按理說,李世民一直頂著虛心納諫的好名聲,應該不會討厭別人納諫,對於唐儉會是例外嗎?

也許是真的

如果只看影視作品,和一些演義,我們會認為李世民幾乎算是一個完人,能打仗,能治國,心裡時刻裝著老百姓。但是駱駝從史書中發現,李世民並非沒有缺點,尤其是在他上了歲數之後。記錄李世民君臣奏對的《貞觀政要》中,就曾記錄了魏徵對他的一些諫言,其中就有“正人不能盡其言,大臣莫能與之爭”這樣的記載。說明到了晚年,李世民也開始飄了,對以前能聽得進去的話,再也聽不進去了,而且大臣也不敢硬剛了。

李世民曾因一局棋,就要殺功臣,是他心胸狹窄,還是另有他因


這點李世民本人其實也已經意識到了,在他後來給李治傳授經驗時,曾經說過自己的問題“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遊四方供頓煩勞”。據史書記載,李世民到了晚年,崇尚奢華,以前朝隋煬帝為標杆,不斷的購置奢侈品,還大興土木,修建別墅。他還專門諮詢過前朝的蕭皇后,問自己現在過得生活,是不是比隋煬帝還敞亮,由此可見李世民晚年確實誤入了歧途。

李世民曾因一局棋,就要殺功臣,是他心胸狹窄,還是另有他因


那麼他除了追求物質享受外,是否對朝廷中的大臣,開始動手動腳了呢?駱駝很想說沒有,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李世民曾經懷疑魏徵參與了奪嫡之爭,甚至推到了魏徵的墓碑;他還對曾經跟隨他的武將也產生了懷疑,僅因為張亮(也上了凌煙閣)養了一幫義子,就獨斷專行地將其賜死;此外他還派遣大理寺的官員,到地方進行巡查,匆忙之間產生了很多的冤假錯案。

李世民曾因一局棋,就要殺功臣,是他心胸狹窄,還是另有他因


當時朝堂上一片風聲鶴唳,無人敢違逆李世民的意思,唐儉作為一個既有資歷,又心懷社稷的人,應該沒少給李世民上眼藥,因此,李世民嘴上不說,心裡也應該煩透了他這位親家翁。所以下棋之事可能只是個引子,李世民對他早就動了殺念。不過唐儉最後因為各種原因,只是被罷了官,沒丟掉性命。而當時的宰相劉洎,就沒有那麼幸運,最終含冤而死。

克終者蓋寡

從上面的故事(史實)我們可以看出,李世民前半生,所向睥睨,建功無數,但是後來也走上了隋煬帝的老路,如果不是大唐的底子好,可能唐朝也會二世而亡。有人說萬事開頭難,但駱駝認為,一件事越是接近結束,才越是不能掉以輕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