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說的“破天荒”, 你知道這個歷史典故嗎?

“破天荒”是現在人們生活中常用的一個詞語,現在常用來指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現在突然發生了,出乎人們的意料的新鮮事,中性詞偏貶義。在過去的文人書生經常用“破天荒”這個詞語用來形容無名之人突然得志而名揚天下。

天荒,本意是指混沌未開的原始狀態。唐朝年間,人們把荊南地區成為“天荒”,用來諷刺這個地方四五十年沒有一個人在科舉考試中上榜提名。

你常說的“破天荒”, 你知道這個歷史典故嗎?


科舉考試是逐級選拔,凡是考進士的人都是由地方選送本地區成績最好的人進京考試,自唐德宗貞元17年(公元801年)起,湖北荊州的南部地區每年都會送一批人進京考試,派去參加京城會試的人中,四五十年沒有一個人考中進士。於是,人們稱荊南地區為“天荒”,把荊南遣送的考生成為“天荒解”。

到了唐宣宗李忱,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參加殿試的舉人中,終於有一個叫做劉蛻的人考中近進士,當時擔任湖南節度使的魏國公特地賞賜給劉蛻七十萬貫錢,作為獎賞他破“天荒”的錢,劉蛻婉言拒絕了這些錢,說“五十年來,無人考中進士,是因為人們還沒有發奮努力,這方圓一千多里的地方,也不成稱得上是天,所以不能叫做‘天荒’”。

但是“破天荒”這一說法,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興衰和改變,逐漸在民間盛行,傳為口頭語,一直沿襲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