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承受苦難之重,《活著》是最美的姿態


餘華:承受苦難之重,《活著》是最美的姿態


你問,什麼是活著?

他曰,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不是活著之外的任何事。

你問,面對痛苦和疾病活著還有意義嗎?

他曰,被命運碾壓過,才懂得活著是世間的慈悲。

有人問,面對親人逝去和離開,怎麼辦?

他曰,承受世間磨難,接納人間悲苦,用"向生而為"這強大的毅力,與不敗的靈魂使生命不倒,承受,活著!這是生命最根本的堅韌和驕傲。

你問,他是誰?

我曰,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他叫餘華。

餘華:承受苦難之重,《活著》是最美的姿態


餘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他的作品《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90年代最具影響的十部作品。

餘華因《活著》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1994年由張藝謀執導的被拍成同名電影《活著》。

餘華:承受苦難之重,《活著》是最美的姿態


讀《活著》就是含淚讀富貴的苦難一生

我總以為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分,讀書就是和一個個真實的靈魂的對話。讀餘華的作品就是和生活與生命進行對話。

當你讀過餘華《活著》這本書,你就會覺得你能和親人都健在的活著,是特別幸福的事。

餘華:承受苦難之重,《活著》是最美的姿態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一位叫福貴的富家少爺,先是把家產賭光,淪為一無所有的窮人,父親氣恨而亡,他去給媽媽買藥的途中,不幸被國民黨捉壯丁,歷經死難而倖存活了下來,回到家裡才知道母親早都死了。更不幸的是兒子、女兒、妻子、女婿都相繼去世,外孫苦根也因吃豆子被撐死了。親歷這數番親人的死亡,福貴老了,他的人生溫情也被剝奪得一無所有,他拼勁了所有力氣,全家人只剩下的他自己活著。

對於這部小說,接二連三的死亡事件已經不足以使我們震驚,餘華甚至不屑於用這些來震撼讀者,可真正讓我們震驚的是,作者竟然異常冷靜的用冰冷的手術刀一刀刀割在讀者的心上。故事的結局, 只剩下福貴和一頭叫“福貴”的老黃牛孤獨的活著。

餘華:承受苦難之重,《活著》是最美的姿態


寫一次次死亡是為了解讀活著的真正意義

小說寫了一次次的死亡,不是為了寫一個悲劇的故事。

《活著》中的主人公在面對天災、人禍、戰爭、政治動盪給他們帶來的重重打擊,親人紛紛離世後,把他為何能頑強地活著這個問題展現在讀者面前,以期讓讀者發現主人公福貴在受難中的自我救贖所展現出的生存哲學,探討死亡的意義。

正如餘華自己所說: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

這篇《活著》就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餘華說,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其他事情而活著。

餘華:承受苦難之重,《活著》是最美的姿態


生活如此艱辛,暮年的富貴還能活下去嗎?這是讀者迫切想得到答案的問題。

畫面定格到這,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樣黧黑,人和牛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嘩嘩翻動,猶如水面上蕩起的波浪。

這樣的情景讓人淚目,又讓人肅然起敬,在失去所有親人後,他的生命這樣平靜?他的生活本應該孤獨。可他不寂寞,他的精神意志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死很簡單,經歷苦難後,活著就很有力量。

老人富貴說:"有時候想想很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裡人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

這樣的話,讀起來很心酸,可是面對這些痛苦的死亡,他有什麼辦法呢?沒有,沒有辦法挽回,那就接受。這種接受本身就是一種責任和擔當。

餘華:承受苦難之重,《活著》是最美的姿態


富貴在不幸中也有幸運,在他自己賭光家產後,親人從沒有捨棄他。父親意外的沒有打他罵他,只是痛定思痛地勸導;妻子賢惠明理,從未嫌棄過他,一直為他默默奉獻;更不用說母親臨死還一直說他不會再去賭錢,這種信賴何等讓人動容。

親人的關愛讓他從一個浪子變成一個自食其力、獨立有尊嚴的人,也成為懂得享有愛和奉獻愛的人。在溫情中他站了起來,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最後老人在經歷一次次生死離別後,幽默地總結出了四條做人的道理:“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不要踏錯, 口袋不要摸錯”。這與他少年時的浪蕩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

《活著》也展現了人物在與生活抗爭的過程中所做出的犧牲以及付出的生命的代價,同時讀者也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正面積極的能量。...

餘華:承受苦難之重,《活著》是最美的姿態


承受了苦難,才能領會到生命的珍貴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苦難都是無法逃避的,痛苦或是災難,比如地震,比如山洪,我們改變不了,抗拒不了,在無法改變不公和不幸的厄運時,要學會接受它、適應它。

不讓災難主宰了我們的心靈,生活就不會永遠地失去陽光。

餘華:承受苦難之重,《活著》是最美的姿態


“西部民歌之父”的王洛賓的命運和餘華筆下富貴有相同之處,他,一生歷經飲坷,身陷囹圄,妻離子散,長期處於心理壓力極大的逆境中。然而他卻以“勝似閒庭信步”的態度接受這樣磨難。

他一邊不屑坎坷,一邊唱著動聽的歌,創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活成了西部民歌之王的最美風範。

餘華:承受苦難之重,《活著》是最美的姿態


古希臘有個神話,西齊佛被天神懲罰,降到人間推石頭。每天,他都要費很大的勁把那塊石頭推到山頂,可是第二天石頭會自動地滾下來,於是,他再把那塊山頭往山上推。

石頭永遠推上去,再滾下來。這種反覆的無止境的重複勞作,對他是一種心靈折磨和打擊,可是,西齊佛想,我不能總在成功和失敗的圈套中困住,我要跳出這個思維,只要我把石頭推上山頂,我的責任就盡到了;石頭會滾下來,那不是我的事。

這樣一想,他平靜多了,他每天生活在快樂中,他是一個有自我智慧的人,他靠自我智慧的力量去戰勝困難挫折。

英格蘭的婦女運動名人格麗·富勒曾將一句話奉為真理,這句話是:“我接受整個宇宙。”我們都應該學會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即使我們不接受命運的安排,也不能改變事實分毫,我們唯一能改變的是學會接受,學會樂觀,學會抗掙和學會改變自己的心態。

餘華:承受苦難之重,《活著》是最美的姿態


最後的思考

生命的路途上, 無論遇到什麼,退出是不行的,還得照樣認真地活著,在承受與忍耐中才能擁有生命和希望,活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活著,就是如此美妙的禮物,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要心存在感激。

此時,讀到這兒,活著是你和我最好的見面禮。

餘華:承受苦難之重,《活著》是最美的姿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