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刘过有爱国心却壮志难酬,平生豪气消磨酒里

前言:刘过是南宋词人,生平参与科考四次均落败,因此放弃进入官场的念头,终生当一名平头百姓

。虽然失落,但他的心中却装有国家百姓,有着一颗被外敌侵犯而悲伤的心他与当时众多著名诗词文人墨客均有交往,其中与著名词人、抗金名将辛弃疾交往甚密,成为世之佳话,中间也有许多逸事流传。在文学上,他造诣也很深,并且把其爱国之心,恨不能抵御外敌的情感,在文学作品中尽情地袒露。那么,刘过一生文学艺术水平如何?其自称是"平生豪气,消磨酒里",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情形?让我们来回顾那一段历史吧。

词人刘过有爱国心却壮志难酬,平生豪气消磨酒里

南宋词人:刘过

刘过其人

刘过生于南宋中后期的1154年,出生地在吉州太和(即如今的江西省泰和县),成长地主要在庐陵(即如今的江西省吉安市)。他在幼年时即爱好读书,尤其是兵法战争方面的内容,因此自从少年时起,心中就怀有远大的志向,时常同他人谈论自古至今世间盛衰变幻的大道理。因此,年轻后,他数次向朝廷进呈书信,阐述进兵金国,恢复中原的大计,其自称是"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后来,他投入权臣韩侂胄门下,做了他的门客,但他却并不能事先意识到韩侂胄心态及不能预测到其最终必然失败的命运

词人刘过有爱国心却壮志难酬,平生豪气消磨酒里

刘过小时好读,特别喜爱兵书

刘过自青年时起,连续四次参与朝廷科考,最终都名落孙山,因此后来对科考十分失意,而自此放弃当官的念头,从而流浪于江湖之中一生布衣,平头百姓一个。他的诗词作品却有可圈可点之处,造诣也是相当的深厚的,被陆游及辛弃疾等当世文人赏识。他同多位著名诗词文化人都有交往,比如陈亮、岳珂等。刘过心中蕴涵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却未能踏入官场实现抱负,其心声通过其作品强烈渲染,让后人一窥其内心心理。在文学了,他与刘克庄、刘辰翁,三人被后世称为"辛派三刘",同刘仙伦被称作是"庐陵二布衣"。其创作上,一生有多部作品集问世。

词人刘过有爱国心却壮志难酬,平生豪气消磨酒里

刘过连续四次科考都落榜,之后布衣一生

与名人交往成佳话

刘过一生与众多名人交往结为好友,其中同辛弃疾是莫逆之交,其交往过程颇有戏剧性,被后人传成佳话。在宋元笔记中,记录了二人数件逸事。辛弃疾是南宋有名诗人,同时也是抗金名将,在无论在历史上或在他当时的时代,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在浙东当军事元帅时,刘过慕其大名来到他的府邸前要与之结交。此时,他穿着一身布衣,毫无气派,那看门的兵卒见他这样一副寒酸样,便让他进门。刘过见这家丁模样的人如此狗眼看人低,不禁怒火中烧,与其大声争执。

词人刘过有爱国心却壮志难酬,平生豪气消磨酒里

同辛弃疾是莫逆之交

辛弃疾听见门口大声喧哗之声,于是召门房问缘由。门房正没好气,于是加油添醋地大讲刘过如何无礼。辛弃疾一听不免大怒,要把刘过赶离。此时陆游与陈亮正在一旁。他二人原告就与刘过认识,知其有才学,因此把刘过大夸一通,称他亦是世之英才,能诗善赋,劝辛弃疾一见。

辛弃疾听见两位好友这一说,碍于情面,让刘过进门来,冷眼斜视他,问:"听说你懂得写诗?"刘过仰头大声说道:"能也!"而此时,酒度间上一道羊腰肾羹的菜,辛弃疾就让刘过用这道菜为名作赋一首。刘过一见,轻轻一笑说:"天寒地冻,让我先来点酒喝。"辛弃疾于是让人给他倒了酒。刘于是大饮而尽,不想一时手抖了一下,有酒倒流入怀中。辛弃疾一见,就让他用"流"字作韵来颂赋一首。刘过并不加思索,随口吟出:"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酒伴风流。

"辛弃疾一听,吃了一惊,心想此人果然是大才,因此大喜,忙请他入席共饮宴。后来,还厚赠他许多财物。

词人刘过有爱国心却壮志难酬,平生豪气消磨酒里

饮宴待客

到了后来,辛弃疾调到京口屯驻。有一年的冬天,天上下大雪,辛弃疾与众幕僚们登上多景楼欣赏雪景。此时刘过也在其中,他穿着的模样很有魏晋之风,衣襟敞开,脚穿木履,样子十分懒散。辛

弃疾看着感觉碍眼,于是想要刁难他,就让刘过以雪为道赋诗一首,并把"难"字当成诗韵。刘过的才学可不是盖的,他随口就吟出了诗句:"功名有分平吴易,贫贱无交访戴难。"辛弃疾一听,对他十分称赞,两人的交情就深了。

辛刘他们两人皆为性情之人。在元朝郭宵凤所著的《江湖纪闻》中,就记录了他们二人的一段颇含江湖豪情的趣事:

有一日,刘过要回故乡去探望他的老母亲。于是来向辛弃疾告辞。辛弃疾知道刘过向来花钱无度,来告辞实则来要钱。但偏偏此时,辛弃疾也是囊中羞涩。到了当天傍晚,二人身着便服到倡楼去饮酒。此时里面有位都吏官在左拥右抱美人,正在宴客作乐。这都吏官不认识上来的人是自己的上司的上司辛弃疾元帅,竟然以为自已财大气粗,要包下这一酒楼全场,令人把把辛刘两人赶酒楼。二人并不跟他相执,而是大笑着离开了。

辛弃疾回去后,令人以有机密文件需要处理为由,让那都吏官来领命。然而此时都吏官已然醉卧于温柔乡中,怎能连夜赶得来呢?辛弃疾大怒,决定决定没收他的全部家产并将他流放百里来惩戒他。那都吏官酒醒后,下人报告他这件事,他一跌魂都给吓没了,急忙到处托人向辛弃疾元帅求情。辛弃疾燕不饶恕他。此时有人告诉他,刘过缺钱,可以帮得上帮得上忙。于是,都吏官咬牙掏了五千缗钱奉给刘过,理由是向刘过的母亲庆祝寿辰,请刘过帮忙向辛弃疾说情。

但辛弃疾仍然不同意,却暗地里派人告诉那都吏官将寿钱翻一倍都吏官已经没有办法,只得把金额增加到万缗钱,这样辛弃疾放过了他。须知,当时官员的奉禄,哪怕是宰相一月也才三百缗钱,这一万缗可是笔巨款了。这样一个官位极小的都吏官,竟然能一次拿出这样多钱来,加上酒楼上的那种大手笔花销及坐派,平时恐怕是个贪官。

辛弃疾用这样的方法劫富济贫,也是在给那些贪官们警告。

词人刘过有爱国心却壮志难酬,平生豪气消磨酒里

都吏官死的心都有了

随后,辛弃疾用自己的钱替刘过买了回乡的船只,并把这万缗钱给了他。辛弃疾深知刘过平常用钱大手大脚,特意叮嘱他钱要省着点用。这让刘过深为感动,于是作了首词《念奴娇》赠送:

"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浩然明日归去。"

词人刘过有爱国心却壮志难酬,平生豪气消磨酒里

辛弃疾与刘过结成莫逆之交

结语:刘过的词颇有名气,为当时士子们所乐道。其词作中极力地书写着他那"平生豪气,消磨酒里"的情怀。比如在《沁园春》一词中的"柳思花情

"、《水调歌头》里的"春事能几许"及其他诸多描写。当然,刘过词作中所要表达的最重要的内容,是感慨国事、爱国心声的情景及心怀的描述。比如在《沁园春》里所写的"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威撼边城,气吞胡虏,惨淡尘沙吹北风",《念奴娇》中的"知音者少",《贺新郎》里又写有"弹铗西来路"等等。

他的众多作品,描绘出他心中那一腔爱国热血却终生不得志的慷慨激昂、气势豪壮的情怀。此外,其作品《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对岳飞的颂扬,表达了作者歌颂英雄生平之业绩、痛斥当时朝廷众奸佞之徒陷害忠良的卑劣行径,作品表达得十分跌宕起伏,透彻淋漓,且让英雄人物显得十分悲壮激越,很是感人心怀。这正是刘过爱国情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纵观文过一生,虽然没有考入官途,但心中满怀爱国之情。这股情怀无处宣泄,只得通过诗词来表达。我认为,这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另外,他的留传下来的作品也有不少,比如《龙洲集》、《龙洲词》等作品集,也是后人学习的素材。

词人刘过有爱国心却壮志难酬,平生豪气消磨酒里

《龙洲集》

黄铭杰主编.《苏州旅游经济大全》:上海人民出版社

《刘过苏州石刻像录》

《龙洲集》

《龙洲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