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桌合餐講禮儀 一筷一勺見文明 公筷“夾”出飲食新風尚

圍桌合餐講禮儀 一筷一勺見文明 公筷“夾”出飲食新風尚

防疫有我,愛衛同行。

今年4月是第32個愛國衛生月,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印發了愛國衛生“十大行動”實施方案,聚焦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各地以“十大行動”為抓手,迅速掀起了愛國衛生運動的高潮,助力我市創文創衛。

健康飲食倡導行動是“十大行動”抓手之一。小舉動彰顯大文明,小餐桌彰顯大健康。當前,市區堂食類餐飲也在有序開放,圍桌進餐容易產生細菌病毒交叉感染,增加食源性疾病的傳播風險。進餐中餐飲單位是否提供了公筷公勺?市民是否養成了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

4月17日—19日,記者就此探訪了市區內部分餐飲酒店。

围桌合餐讲礼仪 一筷一勺见文明 公筷“夹”出饮食新风尚

現狀:市民用餐習慣喜憂參半

“請使用公筷!”“好的,放一邊哈。”

4月17日下午4點多,黃州八一路馬路邊邊火鍋串串香酒店裡 ,3位年輕人在店裡點完餐準備食用,酒店負責人童建軍,將兩雙公筷送到他們桌前,3位年輕人表示感謝,他們點了一個火鍋,在進餐中,都自覺使用公筷夾起火鍋裡的菜餚。

童建軍說,馬路邊邊火鍋店經營了兩年多,店裡擺放有24桌,每一桌都配備有公筷,公筷能夠消除交叉感染的隱患、減少疾病傳播的概率,儘管提供了,但來客有的用了公筷,有的沒有用。

隨後,記者路過筷子巷,巷子裡有零散擺在店門口的小餐桌,桌邊進餐的都是年輕人,幾乎都沒有使用公筷。“我們又沒病,用什麼公筷”“都是好朋友,公筷太見外了。”“用公筷太麻煩了”……他們紛紛表達不樂於用公筷。

黃州商城一側的涵暉路有一家酸菜魚餐館裡,兩位中年男人正在吃著酸菜魚火鍋,火鍋裡有公筷公勺,二人均自覺用公筷公勺夾菜舀湯到各自的碗中。“防止病從口入,就是要注意使用公筷公勺這些小細節。”其中一位笑著說。

涵暉路與赤壁大道交匯處的山東水餃館裡,一位老人用自己使用的勺子給身邊推車裡的孩子喂水餃,記者上前勸說換個勺子,這樣很不衛生。老人不以為然,竟然笑著說“你媽小時候沒這樣餵過你?我的3個伢都是這麼喂大的,也沒什麼病,哪來那麼多的講究。”

記者隨機問了6位路邊行人對餐桌上使用公筷的看法,1位老人表示不介意,另外3位老人均表示不會使用公筷,尤其是家人一起進餐。2位年輕女孩則表示會使用,其中名叫熊爽女孩極力贊成,她在北京上大學,因疫情防控還沒開學,暫時待在家裡。

“以前我們家裡基本不用公勺公筷,疫情防控期間呆在家裡,每次用餐餐桌上都使用公筷、公勺,持續至今,慢慢養成了這種健康的就餐習慣。”熊爽說。

围桌合餐讲礼仪 一筷一勺见文明 公筷“夹”出饮食新风尚

倡議:文明進餐使用公筷公勺

餐桌舉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見文明。

4月19日中午,在德爾福遺愛湖酒店一樓民間菜館裡,有3桌客人正在用餐,服務員陳大姐不時提醒客人使用公筷公勺。

德爾福遺愛湖酒店總經理何剛俊表示,為客人用餐提供公筷公勺是酒店必須做到的,服務員也會善意提醒,但用或不用服務員也不能過度干涉,這就需要各方引導客人使用公筷公勺。

“推進公筷行動,關鍵在於改變傳統餐飲習慣。一雙公筷的成本對酒店來說可以忽略不計,但一般放在餐桌上多,用的少。在一起吃飯的多是朋友熟人,以前沒用突然用起來,似乎有些尷尬,沒有這種習慣,只能倡導使用。”原始部落餐飲負責人邵建兵也有同感。

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不聚集、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 疫情防控時期,市民對身邊衛生健康的生活小細節漸漸重視起來,大家在生活工作中的自覺防護意識也在逐步提高。

3月18日,麻城市推進“公筷上桌、健康你我”行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家家戶戶都知曉“公筷行動”,市民人人都使用公筷公勺,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推進“公筷公勺”勢在必行。

市餐飲酒店行業協會秘書長徐金超代表市餐飲協會發出倡議:餐飲行業多引導賓客使用公筷公勺,市民聚會、圍桌合餐時應主動使用公筷公勺,養成文明、健康、理性、節儉的用餐習慣,爭做"文明餐桌行動”的踐行音、示範者、推動者。

記者王桑

围桌合餐讲礼仪 一筷一勺见文明 公筷“夹”出饮食新风尚围桌合餐讲礼仪 一筷一勺见文明 公筷“夹”出饮食新风尚
围桌合餐讲礼仪 一筷一勺见文明 公筷“夹”出饮食新风尚

來源 | 鄂東晚報

審核 | 馬豔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