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跡象,表明你可能患有焦慮症

如果你的生活遇到了壓力,偶爾產生焦慮感是正常的。

很多人把「焦慮情緒」和「焦慮症」混淆,

其實兩者有著質和量的區別。

對於焦慮症患者,這種擔心或恐懼感久久不會消失,症狀會逐步加劇並干擾日常生活。

焦慮症分為兩類,廣泛性焦慮症和驚恐障礙,診斷標準分別為:

①廣泛性焦慮症:至少幾周內大部分時間都有焦慮症狀,且持續6個月以上;

②驚恐障礙:一個月內至少3次驚恐發作。


下面的這9個跡象,可能表明你患有焦慮症或陷入了中重度焦慮狀態:


你的焦慮感弊大於利

生活中一定程度的焦慮情緒可以促使人們完成工作任務並保持生活規律,但過度的擔憂可能是焦慮症的症狀之一,衡量一下你的焦慮感是在幫助還是傷害自己。如果弊大於利,則可能表明你可能陷入到焦慮狀態中,你會覺得,如果沒有那麼多的焦慮,自己的生活會更好。


從小容易憂慮,或剛經歷重大精神刺激

儘管焦慮症可以在任何年齡出現,但許多研究人員仍追蹤患者在一生中表現出的特定特徵,甚至發現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有焦慮的特質。對於其他人來說,他們會很好地應付這些焦慮,除非其他人接觸了更大的壓力源,使生活發生重大轉變,否則他們才不會經歷嚴重的焦慮。再者,在發生重大精神刺激後(例如,自然災難、畢業後找新工作,生孩子,離婚、失戀、受家暴)之後,許多人會開始出現異常的焦慮症狀,比如這次疫情使很多人成為了新發焦慮症患者。


最近經歷了一次創傷事件

儘管一些心理學家沒有將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歸類為焦慮症,但經歷特別消極或令人恐懼的經歷可能會對某人的焦慮水平產生重大影響。即使沒有達到創傷應激障礙的診斷標準,人們在遭受創傷性生活事件後也會產生新的焦慮感。比如有些人發生車禍,會非常擔心開車,這也可能是一種特定性恐懼症。


在一個月內經歷多次驚恐發作

一次驚恐發作不一定表示焦慮症的症狀,因為驚恐發作是對極端恐懼的正常的身體本能進化反應。很多人都試過驚恐發作,遠遠比患有驚恐障礙的人要多。驚恐發作伴有加速的心率,軀體疼痛和極度恐懼、瀕死感等,持續時間從數分鐘到一小時不等,我曾經歷過持續3小時的驚恐發作。如果一個月的驚恐發作次數達到3次或以上,則可以診斷為你驚恐障礙了。


竭力逃避某些恐懼場景

比如一些患者在地鐵、公交車上驚恐發作過,隨後就會對乘坐公共交通產生恐懼,並努力去逃避它。有些人怕在外面會發作於是天天在家裡不敢出門,大大降低了生活質量和社交能力。當你焦慮情緒/狀態開始削弱你全面生活的能力或意願時,科學規範治療將會使你過上更有質量的生活。


焦慮使你無法參加原本想參加的社交活動

在人群面前感到緊張是很正常的,在演講或演講之前,怯場也是如此。但是,如果發現每次必須與他人在一起時,心率都會加快,並且感到面部潮熱,噁心或嘔吐等類似的事情,那就不一樣了,這可能是社交焦慮症的跡象。


出現軀體症狀

許多焦慮症患者,特別是患有廣泛性焦慮症的患者,會跑遍醫院各科看醫生,看頭痛,胃痛和背痛等身體疼痛問題,這些人會很困惑,一直去看醫生,但查不出有什麼問題。醫生通常會先進行醫學檢查,評估這些身體症狀,以看下是否存在焦慮症以外的其他病症,比如甲亢、心臟病、頸椎問題、腦部疾病、貧血等等。


經常失眠/睡不好

對生活中某些事物的憂慮,我們中的許多人在一生中至少經歷過一次失眠,但是當失眠開始成為一種經常性的現象時,那就是異常的。儘管消除壓力源後,仍存在失眠、早醒、睡不沉,白天精神不佳昏昏沉沉的情況時,就需要去看精神心理科醫生了。


焦慮症狀使你痛苦不堪,影響生活

焦慮症是否成為你值得治療的疾病,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它是否使你感到痛苦,或損害您的生活能力。

如果你想在焦慮方面尋求幫助,不要猶豫,可以去當地三甲醫院的精神/心理科,或當地精神衛生中心就診治療,不建議在網上隨便找心理諮詢師,避免耽誤了就醫最佳時期,使病情越拖越嚴重,而且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心理諮詢師不得診斷和治療焦慮症,就算是中醫或其他科室也不可以,必須只有精神科、心理科大夫有診斷和治療的資格。


參考資料:9 Signs You Could Have an Anxiety Disord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