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更新遇上建筑保护,盘点上海那些曾平移过的经典建筑

长久以来,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升级换代之间的矛盾从来没有停息过,

城市需要更新,建筑需要保护,然而往往城市的建设更迭都伴随着传统建筑的“占位”窘境


随着传统建造工艺的遗失和建筑材料的不可再生,优秀的历史建筑已成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那些设计精巧构思惊奇的传统优秀建筑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历史积淀,更是城市魅力的一道风景线


当城市更新遇上建筑保护,盘点上海那些曾平移过的经典建筑



这些年,伴随建筑技艺的进步与成熟,政府不惜花重金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平移并修缮这些传统的优秀建筑


据统计,从1993年开始,光魔都上海平移保护的建筑就不止12座,无论是外滩边的建筑天文塔,还是民居沈家大宅,这些成功的平移案例不仅仅代表着我国高超建筑工艺的水准,同时也表明了人们对于文物保护意识的强化与重视


那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上海曾经平移过哪些优秀的历史建筑


❀ 外滩天文台 ❀


坐落于中山东一路和延安东路口,曾用来作为通告黄浦江上往来船只水文、气象信息,原是通过在旗杆顶端悬挂不同颜色旗帜来代表不同水情信息,后随着社会进步设备升级,顶端配备精密仪器,并塔身改用砖砌,采用三段红砖标识,并于周身砌筑一座长方形群房建筑


当城市更新遇上建筑保护,盘点上海那些曾平移过的经典建筑



1993年,随着外滩区域的重新规划,这座已失去功能属性的建筑被列入了规划整改的范畴,出于建筑保护,政府决定对这座建筑进行平移


当城市更新遇上建筑保护,盘点上海那些曾平移过的经典建筑



经过一天几厘米的进度,这座重达450吨的建筑终被平移24.5米,并得到修缮,如今,这座建筑仍屹立于黄浦江畔,建筑内部一层为历史陈列馆,二层为咖啡馆,三层为观光圆台,这是上海平移史上首例平移案例,它的完美成功为上海后面的平移经典奠定了基础与底气


❀ 四明公所 ❀


四名公所原名宁波会馆,是1797年由宁波旅同乡集资而建,早期的时候占地30余亩,建面约800平,主要用于安放宁波同乡的遗骸亡灵


当城市更新遇上建筑保护,盘点上海那些曾平移过的经典建筑



解放后,公所的原始职能逐渐没落,这里便成了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当城市更新遇上建筑保护,盘点上海那些曾平移过的经典建筑



1998年,上海兴建中国人寿大厦,为了大厦的建设,仅存的四明公所整体平移23米,建筑西侧则用新设计建造的屏风玻璃跟人寿大厦高楼隔离


❀ 刘长胜故居 ❀


1946年至1949年间,时任中共中央上海局副书记的刘长胜以“荣泰烟号”的老板在这座寓所里从事地下工作


当城市更新遇上建筑保护,盘点上海那些曾平移过的经典建筑



2001年,随着九百城市广场的规划,已度过80个年代的刘长胜故居面临着被平移的命运,借助此前平移成功案例的经验,这次的平移采用转角平移法仅用30个多小时就完成了33米的平移


而由于某种原因建筑分为两次平移,第二次的平移则整整平移100米


当城市更新遇上建筑保护,盘点上海那些曾平移过的经典建筑



2004年,刘长胜故居作为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对外开放,927平的建筑内设有三层展示区,底层为三四十年代三个上海地下党秘密联络点的场景介绍


❀ 上海音乐厅 ❀


始建于1930年,前身是南京大戏院,原是作为电影放映及其他活动使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电影事业的发展,大戏院内原有的音响设备已不支持现代电影的放映要求,1959年恰逢上海音乐展示的需要,无意中发现大戏院的构造与音响的混响无缝的满足音乐演奏的需求,因此这里便被改作为音乐厅使用


当城市更新遇上建筑保护,盘点上海那些曾平移过的经典建筑



2003年,为满足延安高架路的修建,这座建筑被进行了平移,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的平移伴随着升高的工作同步开展,先是顶部加高了1.7米,后向南平移66.46米,在新址上又顶升了1.68米,面积也足足增加了4倍,同时,施工团队对音乐厅进行了全面修缮


当城市更新遇上建筑保护,盘点上海那些曾平移过的经典建筑



如今的上海音乐厅处于闭馆修缮升级状态,预计2020年1月将以全新的面貌公诸于世


当城市更新遇上建筑保护,盘点上海那些曾平移过的经典建筑



❀ 民立中学校舍(查公馆) ❀


民立中学原是上海滩著名颜料大王邱信山、邱渭卿两兄弟的私人府邸,两座建筑独立构造但园内相通被称为双子花园洋房


当城市更新遇上建筑保护,盘点上海那些曾平移过的经典建筑



1940年,东侧的建筑被民立中学买下作为校舍使用


2010年,因地铁13号线及大中里项目的规划建设,这座历经百年历史的大宅向东南方向整体平移57.6米,同时升高0.4米,这也是上海首例采用爬坡升高式平移建筑的案例


当城市更新遇上建筑保护,盘点上海那些曾平移过的经典建筑



如今,这里作为兴业太古汇高端商业运营


❀ 玉佛禅寺 ❀


玉佛禅寺始创于1882年,现存的建筑是寺院从江湾迁到安远路后而建,因年代久远,禅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当城市更新遇上建筑保护,盘点上海那些曾平移过的经典建筑



为了消除这些隐患,2014年,禅寺开始了预计长达5年的修缮工作,修缮过程中,玉佛寺保留了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同时增设了观音殿


当城市更新遇上建筑保护,盘点上海那些曾平移过的经典建筑



为了腾出更多的活动空间,建筑方决定将大雄宝殿进行平移,从计划到施工历经近3年,最终,建筑向北平移30米,平移后的玉佛寺殿前面积由原本的495米扩大到了995米,而平移施工期间寺院的职能仍没有停止


除上述案例以外,小编了解到的上海平移项目还包括瑞华樟园、福兴第三面粉厂、大洋房、梅林正广和大楼、启秀中学东楼、沈宅


正是这些不惜耗费巨资平移的案例才使得这些珍贵的优秀建筑得以保留,它们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更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