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怒了!严厉打击“代理退保”黑产业,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4月9号,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公告提示《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提醒消费者别上“代理退保”的当。

官方怒了!严厉打击“代理退保”黑产业,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关于“代理退保”的新闻屡见不鲜,也有很多消费者进行投诉,在朋友圈,我们或许都看到过这样的文字:“全国全额退保单:买了保险不想再缴的,已经断缴的,保险公司不给退的……都没有问题,不看征信,不看大数据,缴费多少全额退!”亦或者是类似的“保单退保,只要是在中国境内买的保险,不想继续缴费的,断缴的、停缴的!我们都能退!缴费多少就退多少出来!欢迎各大实力渠道对接!”

官方怒了!严厉打击“代理退保”黑产业,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在2019年,就有记者暗访这些“代理退保中介”,他们表示,只要客户自己同意,并签订一份“非诉代理委托合同”就可以了,但是,客户需提前向该事务所缴纳20%费用作为押金,等到退款成功后再另行支付剩余20%的费用。

而在一些网购平台上搜索“全额退保”,也会就很多相关的信息跳出来,价格从几元到千元不等。

官方怒了!严厉打击“代理退保”黑产业,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而就在今年3月,广州的张先生向某派出所报警称自己被“代理全额退保”的第三方骗了,其账户余额2万余元被“某某代理公司”全部扣走,请民警帮忙追回损失,派出所立即立案调查。

经调查,张先生于2016年投保了某保险公司的保险,由于经济原因无力继续缴费,决定退保。当他看到“代理退保”业务员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一则广告,自称是专业代理,可以为保险消费者进行全额退费。

张先生联系此人,自称是保监授权成立的专业代理退保中心工作人员,在其诱导下,张先生将个人信息全部提供给了他,并与其签订了协议。

随后,张先生就被“某某代理公司”将账户上的余额全部扣走,张先生随后联系此人时,称是为客户代理退保的费用,但张先生表示完全不知情,认为受骗,随后报警。

和张先生有同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而这也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例……

而这些不法分子常用的诈骗手段,主要有两种:

一是谎称其老板为银保监会的内部人员,有银保监会授权,即使保单断缴或理赔过,都可以通过特殊手段全额退保,授权其代为办理,切断正常维权通道,要求消费者不得接听保险公司、监管部门电话;不和监管部门、保险公司联系,退保完成后,收取退保金额大比例的费用。

二是由其代书相同格式的投诉书,收取500—1500元不等的资料填写费,专人全程陪同客户到保险公司,谎称其是消费者亲属,指挥客户如何办理退保,退保完成后再收取退保金额大比例的费用。

为何消费者容易上当受骗?

当然这里面既有消费者自身的原因,也有保险机构和销售人员,以及“代理退保”黑中介的原因。

一方面,可能存在消费者对保险产品不够了解,自己想当然的情况。但这也需要保险产品的条款更加清晰易懂、保险销售更加合规、透明。“看不懂保险产品条款”是多数消费者的真实感受。

另一方面,可能存在销售误导的情况,一些销售人员隐瞒、夸大保险产品信息,出现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甚至有消费者退保时才意识到自己买的是保险产品的情况;还有一些销售人员为了业绩或离职时,鼓励消费者退保。

事实上,销售误导不仅是对消费者,在销售团队内也会出现。比如,有销售人员反馈称,其在团队负责人的怂恿下,为了所谓的晋升,刷信用卡买了多份保险,结果交不上续期保费,信用卡也还不上。

于此,银保监会也再次发布公告,提醒消费者, 一定要小心“代理退保”,不要上当,并提醒消费者“代理退保”行为隐藏至少以下三种风险:

一是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

正常购买保险的时候,如没有特别的情况,一般不建议消费者进行退保,退保除了会有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随着退保的同时,保障需求也就随之消失了,当消未来想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将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二是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

某些“代理退保”行为并非真正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是以牟利为目的,退保前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或缴纳定金,退保后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或其他公司保险产品以赚取佣金。

三是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打着“维权”幌子获取消费者信任,并与消费者签订所谓的“代理维权服务协议”,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

为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

一是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谨慎办理退保

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不同的人身保险产品其保障范围、缴费方式等有所差异。

消费者应了解所购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保障功能、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谨慎衡量是否有必要终止保险合同。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防止上当受骗。

二是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

三是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

消费者如果对保险产品有疑问或相关服务需求,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维权热线或服务渠道反映诉求;也可以通过拨打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等方式,向监管部门反映。

什么情况下可以“全额退保”呢?

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保单未生效,或者在犹豫期内两种情况下,才可全额退保,甚至有很多短期意外险,不支持退保。

寿险保单犹豫期一般为10到20天,如果非犹豫期退保,仅退还保单现金价值。

以某款短期百万医疗险为例,其投保须知内明确说明:“保单生效后十五天内申请退保并递交齐全退保资料的,将全额退还保险费。若投保人在保单生效十五天后申请退保的,将退还现金价值”。

而不同的保险退保时现金价值相差都较大,很多长期重疾险或理财型保单前期现金价值均很低,前两年甚至为零。

事实上,退保对于消费者来说带来损失的同时,也会对保险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比如手续费用、佣金成本、保障费用等。

早之前保险业内人士就曾说过,在过了犹豫期的情况下实现全额退保是几乎不大可能的。即便是属于业务员销售误导下购买,也需要有确凿的证据,才可能上诉成功。总而言之,退保一定要谨慎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