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啥那麼多倭寇,後面突然就沒了?

看過《大明王朝1566》的都知道,嘉靖朝國庫的空虛,朝廷抗倭的吃力。那明朝為啥那麼多倭寇,後面突然就沒了?小編經過思索,總算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明朝為啥那麼多倭寇,後面突然就沒了?


明朝倭患頻發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明朝封建政治日趨腐敗,明朝軍事由強盛轉為衰弱,海防廢弛,軍事力量遭到嚴重破壞。明太祖朱元璋設立了衛所制度,衛、所分屬於各省的都指揮使司,屬於自給自足的軍屯類型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兵力大概有180萬,明成祖朱棣時期則有280多萬。而到16世紀初,一些衛所的逃亡軍士已達其總數的80%,許多邊地駐軍也只剩下兵力的一半,戰力也是下降嚴重。

明朝為啥那麼多倭寇,後面突然就沒了?


二.由於海禁政策,沿海民眾不得從事海上貿易,農業生產不足以生活,所以進行走私活動,很多人做了海盜,是明倭寇的主體。《嘉靖實錄》裡也說:“蓋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國叛逆居十七也。故而大部分的晚期倭寇都是些走私行商不成,最後被朝廷逼成倭寇的南方漢族商人。鄭成功的爸爸就是著名海盜。

明朝為啥那麼多倭寇,後面突然就沒了?


三.日本國內戰亂,致使部分浪人轉而靠海盜為生,與中國海盜一拍即合。14世紀初,日本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在長期戰亂中失敗的南朝封建主組織武士劫掠中國與朝鮮沿海地區。

明末怎麼突然就少了呢,難道全是被戚繼光打跑的?並非如此!

一.軍事上,名將戚繼光,俞大猷等帶領明軍進行了長期戰鬥。嘉靖後期將領戚繼光,俞大猷等先後平定江浙、福建、廣東倭寇海盜,倭患始平。戚繼光抗倭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明朝為啥那麼多倭寇,後面突然就沒了?


二.明穆宗時期取消海禁,刺激了沿海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本國海盜減少。隆慶元年(1567年)明穆宗採納福建巡撫涂澤民的建議,取消海禁,准許人民航海前往東洋、西洋貿易,大量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刺激了沿海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 [70]倭亂平息的核心原因,並不是戚繼光將軍的英勇善戰,而是朝廷順應時勢的開關政策。

明朝為啥那麼多倭寇,後面突然就沒了?


三.日本被豐臣秀吉統一,豐臣秀吉發佈八幡船禁止令(海盜行為禁止),日本海盜開始減少。史書所見的最後倭寇,在天啟四年(1624年)7月侵犯福建沿海。

隨著以上三個原因的轉變,倭寇慢慢就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