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 iPad Pro 的這些日子

此內容提供圖文版及視頻版,請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視頻可在本文某位置找到,或前往 B 站觀看:

這兩年,我全面擁抱了 Apple 生態。

我用 iPad Pro 的这些日子

一開始我只有 iPhone 和 MacBook Pro

為了保持健康,我入手了 Apple Watch,

戴了一段時間後,不知道為什麼,

內心特別想買 AirPods,

於是就……買了。

結果半年之後,AirPods Pro 發售。

最近,我也入手了新款 iPad Pro

我用 iPad Pro 的这些日子

其實,全面屏 iPad Pro 我已經用了一年半,隨著這次新款的發售,我也想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我用 iPad Pro 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是如何看待 iPad Pro 的定位。

在我的認知裡,只要一提到 MacBook Pro,我能想到的只有工作,沒有它,你就看不到下面這部視頻。

而提到 iPhone,我感覺就像看到我自己,分不清楚工作和生活。

那麼 iPad Pro 呢?我對它的定位則很明確,不是工作,就是生活。

直接點說,於我而言,它是一個可選項,而非必選項。

這使得我面對 iPad Pro 的時候,心情始終是輕鬆的,愉悅的,即便我用它工作,內心依然是無負擔的狀態,畢竟,從來都是我主動選擇它,而不是我要被動利用它來達成某一個結果。

我用 iPad Pro 的这些日子

或許,這也是我為什麼在使用 iPad Pro 的時候,不會像面對 Mac 那麼嚴肅,也不會像 iPhone 那樣漫無目的。

接著,我想聊一聊我是如何使用 iPad Pro……?

其實我特別享受在 iPad Pro 上寫作的感覺。

只要衝上一杯咖啡,打開 Apple Music 播放一些能讓自己保持專注的音樂,再接著,慢慢敲下文字,完成腳本的創作,很快,一天就過去了。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用它的鍵盤打字不會覺得累嗎?其實我覺得有些體驗,適應一段時間後,很快就會習慣,而且比起打字的體驗,我會更加關注創作時的心情。

有時候我也會拿它玩一些遊戲,最近我就發現 Apple Arcade 上有些遊戲還蠻好玩的,比如這款樂高遊戲《Builder‘s Journey》,畫風特別唯美,解謎難度也不算高,一玩進去,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我用 iPad Pro 的这些日子
我用 iPad Pro 的这些日子

再比如《紀念碑谷》團隊的新作《Assemble with Care》,也是一款非常值得推薦的作品,有種男人獨有的浪漫:享受修東西的樂趣。

在 iPad Pro 上玩遊戲的感覺,跟 iPhone 是完全不同的,屏幕更大,沉浸感更強。看視頻也一樣,雖然它的屏幕比例對視頻不太友好,但是觀看一些經典的動畫卻十分合適。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都用它重溫《中華一番》。

我用 iPad Pro 的这些日子

能坐在電視面前安安靜靜看點什麼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有時候我還蠻慶幸自己擁有 iPad Pro,畢竟 iPhone 的屏幕還是小了點,MacBook Pro 又太笨重。這種感覺就像擁有 Switch 一樣,即使不在電視面前,我也可以隨時隨地玩到心愛的遊戲。

想要追求極致的體驗,往往是需要付出一些代價,這樣的結果有可能會變成一無所獲。所以,比起追求極致,現在的我反倒更看重一切都剛剛好的狀態,挑選一款合適的設備,讓它來適應我的生活,而不是反過來,讓我去適應設備的使用方式。

那麼,我們該如何更好的利用 iPad Pro 的生產力呢……?

這個問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專屬於自己的答案,畢竟大家所在的行業、領域都不一樣。我能分享的也只是站在主觀角度下,告訴大家我是如何利用 iPad Pro 來完成工作。

我的工作分為兩個部分:日常溝通和視頻創作。

每一天我都會花不少時間用在對內和對外的溝通上,主要平臺是微信和釘釘。在溝通的過程中,還會涉及到文檔的收發,之前我看過一些朋友抱怨 iPadOS 的文件管理,這方面我也有一些心得技巧想分享給大家。

在入手 iPad Pro 之前,我就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把所有工作和私人文件都存儲在 OneDrive,這也就意味著我所有的設備都擁有統一的文件整理規範,從根本上解決了文件管理的問題。

舉個例子,微信好友找我要個素材,我直接就能通過 iPadOS 的「文件」打開 OneDrive 上的工作文檔,並在第一時間發送給對方。除此之外,有時候我可能突然間需要用到某個文件,拿取也方便了很多。

至於為什麼選擇 OneDrive 而不是 iCloud,主要原因是我需要一個真正好用的跨平臺服務。

微軟的 OneDrive 我已經用了很多年,而且說句實在話,雖然我深陷 Apple 生態,但我始終保持理性,當我遇到那些可能會把我困在 Apple 生態的服務時,我總會下意識的選擇避開。

我用 iPad Pro 的这些日子

所以,我的主力瀏覽器一直是 Chrome 而不是 Safari;我的辦公套件一直是 Office 而不是 iWork;

我的 iCloud 主要是存儲系統和第三方 app 的備份,所有工作和私人的文件則都存放在 OneDrive。

事實上,Apple 生態優勢是體現在許多方面的,比如隔空投送、隔空播放和接力等等系統級功能,這些都是可以極大提升效率。所以,我們也要學會充分利用 iPadOS 的生態優勢,來改進生產力。

就目前來講,儘管 iPadOS 的生態遠不如 iOS 那麼完善,但是與生產力相關的 app 卻做得非常好。就拿我自己來說,我選擇第三方 app 的原則是先看它是否同時支持 Mac 平臺和 iCloud 同步,然後再來看它的收費方式是屬於訂閱制還是買斷制。

我用 iPad Pro 的这些日子

以寫作工具為例,擺在我面前的選擇有不少,不過我最終選擇了 iA Writer。理由很簡單,它是買斷制,界面簡潔好用,功能齊全,而且還支持 iCloud 同步。這兩年我所發表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這款 app 上完成文字的創作,最近我開始轉型視頻創作,撰寫腳本依然離不開這款 app 的幫助。

我用 iPad Pro 的这些日子

支持 iCloud 同步是真的很重要,尤其是突然間有了創作的靈感,不管我面前是 iPhone 還是 iPad,我都能馬上把想到的內容寫下來,只要打開 app 就能接著上次的進度繼續寫作,這種跨設備體驗的延續性,確實很美好。

我之前寫過的文章,有不少便是在 iPhone、iPad 或 MacBook 三者之間斷斷續續完成的。

除了寫作之外,有時候我還需要完成一些協議的簽署,這個時候 iPad 就發揮了它的獨特優勢。通常,我的微信是登錄在 MacBook Pro,我得先將文件從 MacBook 隔空投送到 iPad Pro,接著導入到 GoodNotes 5 這款第三方 app,然後用 Apple Pencil 或者手指完成簽名,最後再導出為 PDF 格式隔空投送到 MacBook,並通過微信發送給對方。

這就是跨設備的意義所在,讓每一款設備都能在你需要它的時候,發揮它應有的優勢。

無論是 iCloud 雲同步,還是隔空投送,所謂的生態優勢並不是單指 app 生態,還包括各個設備之間的協同工作,這些環節每一個都很重要,少了一個,體驗的連貫性就會大打折扣。

這些其實也是生產力的體現。

所以,正確認識生產力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就不喜歡站在主觀角度去判斷一款產品究竟有沒有生產力,畢竟在我看來,哪怕是 iPhone 都有生產力,更何況是 iPad Pro。

所謂生產力,你得先有需求,再來談生產力,不然它就會淪為愛奇藝。

當然,有些需求也是在體驗的過程中得到滿足的,你會發現,原來 iPad Pro 還可以這樣子。好比如我前面講到的協議簽署,有了 iPad Pro 之後,我再也沒有打印過。

事實上,我的大部分工作只靠 Mac 就能全部完成,那麼,我為什麼還要用 iPad Pro 呢……?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如果有了 iPad Pro 之後,我的工作和生活可以變得更好,那我為什麼要拒絕呢?

所以,我覺得還是要回歸到一個主題:

設備是服務於人。

哪怕你買了 iPad Pro 只是用來看愛奇藝,那也是很不錯的選擇,不是麼?畢竟它的屏幕和性能,以及 iPadOS 的體驗,各個方面的表現還是非常優秀的。

與其總是帶著偏見批判「這有什麼用」,倒不如想,有了 iPad Pro 之後,我能怎麼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