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利貸市場復活:團隊搬到東南亞,仍在瘋狂收割國內用戶

超利貸市場復活:團隊搬到東南亞,仍在瘋狂收割國內用戶

網貸之家專欄頻道

700+互金意見領袖、投資達人入駐

作者丨新流財經

超利貸市場復活:團隊搬到東南亞,仍在瘋狂收割國內用戶

超利貸市場,永遠不會消亡。

一邊是各地警方在通報“掃黑除惡”、“打擊套路貸”的成果,一邊是眾多超利貸玩家又在暗地裡風生水起。超利貸市場,陷得越來越深……

“4天、5天、6天的產品都有,砍頭息30%-40%,年化利率超過2000%的很多。”一家貸款超市工作人員蘇牧告訴新流財經,在去年9月、10月,多家貸款超市被警方上門,以及部分現金貸被判定為“套路貸”後,超利貸市場確實停歇了兩三個月,但12月份開始,市場已經有復甦跡象。

而當前,超利貸市場用“火熱”形容也不為過。

超利貸市場復活:團隊搬到東南亞,仍在瘋狂收割國內用戶

(一家叫“良心貸”的借款產品,借2000,到賬1400,期限5天)

筆者也有明顯感覺,在小米應用市場搜索“借款”、“錢包”等關鍵詞,系統會推薦一些不知名貸款超市,下載後會被要求再下載一個貸款超市,然後再引流到如上述“借2000,到賬1400”的超利貸產品。

掃黑除惡、嚴打套路貸背後,超利貸以及為超利貸導流的貸款超市是如何生存的?

超利貸繁榮背後,與當前消費金融嚴監管是否有直接關係?

未來,超利貸市場又會如何衍變?

15萬-25萬收個理財包,產品改個A/B面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借貸需求。

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持牌小貸公司服務了70%的借貸人群,還有30%的借貸人群,他們因為多次逾期,已經上了“黑名單”,無法在合規借貸機構借錢,但他們仍然有資金需求,超利貸也就有了入場機會。

當然,隨著兩高兩部《關於辦理非法放貸形式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簡稱:《非法放貸意見》)正式實施,超利貸團隊已經不敢在國內生存。

“人和系統都搬到國外了,即使警方要追查,也沒那麼容易。”蘇牧告訴新流財經,越來越多的現金貸團隊,把盤子挪到了東南亞。

和東南亞“殺豬盤”極為相似,這些現金貸到東南亞並不向當地人放貸,而是收割國內的用戶。

搭建一個現金貸產品,不管是H5頁面還是APP都不難,產品做好了,又如何上線,如何做推廣?

要上架應用市場,他們通常有三種方法——

一是借牌照上架。

由於一般金融類應用要上架蘋果應用市場需要公司的營業執照經營範圍具有放貸資質,並且該公司持有金融許可證以及ICP備案。

沒有放貸資質,可以借小貸牌照上架,這也就滋生了借牌照的生意。(新流財經曾詳細報道租借小貸牌照的幾種模式,傳送門:《無牌現金貸發展之路》)

二是買已經上架的包,直接改產品。

此前已經上架的工具類APP、理財類APP,花15萬-25萬的價格可以買來,再將內部產品改成自己的借貸產品,應用市場通常不會再去審核已經上架的產品。

三是將產品設置A、B面。A面設置為工具類、美圖類產品用來應付審核,B面才具有真實的借貸功能。

要實現A/B面功能也不難,新流財經就曾在蘋果應用市場下載一款名為“馬上學金融”的APP,該APP介紹顯示是一款針對有金融考證需求的用戶的產品,可以提供學習服務。

實際下載註冊後,首次登陸確實有學習考證的信息,但系統立即出現閃退,再次登陸便成了一款貸款超市。

超利貸市場復活:團隊搬到東南亞,仍在瘋狂收割國內用戶

超利貸市場復活:團隊搬到東南亞,仍在瘋狂收割國內用戶

截圖來自“馬上學金融”APP

一位消費金融產品經理告訴新流財經,APP要實現上述第一次和第二次打開頁面不一致並不難,“APP內都是H5頁面,做一個API判斷即可,根據登陸判斷是否為首次登陸,首次登陸就展示學習,非首次登陸就調用H5 頁面展示貸超頁面。”

由於是以學習工具的名義上架,與放貸無關,因此該APP也完美避開蘋果應用市場的審核。

蘇牧告訴新流財經,實際上,更多的超利貸產品並不會直接上架應用市場,而是採用企業包的形式觸達用戶。

上架了應用市場的現金貸,主要靠應用市場買量獲客。依靠企業包或者H5而生的的現金貸,獲客則主要依靠貸款超市。

這裡又要細說一下當前的貸款超市,這個依靠現金貸生存的“賣水”市場。

如今的貸款超市與現金貸一樣,分多個層級——

第一層,頭部貸款超市,只給持牌機構的產品導流;

第二層,既給持牌機構導流,也會給超利貸導流;

第三層,貸中貸,貸款超市只給貸款超市導流,然後再下一層的貸款超市才會給超利貸導流,這也是上述超利貸主要的獲客渠道。

除了貸款超市,還有一大導流渠道就是短信。

雖然早在2018年7月,工信部就發佈相關通知,並表示要不遺餘力持續推進做貸款的、賣房子的等垃圾短信治理工作。但目前來看,整治效果甚微。

在去年央視3·15晚會前後,很多短信通道都直接表示不會接借貸類營銷短信,但在暗地裡仍有一些通道可以發送。亦有一些玩家掌握的黑科技也涉足短信廣告,目前一些所謂的以106開頭的垃圾短信,就有不少是通過偽基站不經運營商網絡就非法直接發送的。

導流獲客、運營環節解決後,至於支付環節,超利貸玩家們直接採用第四方支付來打款,形式十分粗暴。

水下的超利貸做的越隱秘,付出的成本就越高。蘇牧透露,目前這類砍頭息超利貸,從註冊到下款,通過率只有2%-5%,而在2018年時,至少有10%。

成本高、壞賬高、風險高,這樣的超利貸賺錢嗎?

答案是肯定的。“實際上,我們賺的也不是借款人的錢,而是看下一個接盤者是誰,只要有新鮮血液入場,借款人在借新還舊,我們的生意就能流轉下去。”一位現金貸從業者薛晨告訴新流財經。

消費金融利率“一刀切”的反思

當我們看到超利貸市場的繁榮時,在合規現金貸市場,局面略顯緊張。

自從《非法意見》下發後,包括拍拍貸、微博借錢在內的知名現金貸緊急調整產品,將實際年化利率下調到36%以下,而在持牌消費金融市場,甚至開啟了年化利率24%的走向。

越是知名的現金貸產品,在當前越不敢有一絲不合規。

敢於放在聚光燈下接受大眾檢驗的借貸產品,多數運營的極為艱難。利率“一刀切”便意味著利潤減少,但流量獲客、風控運營等環節卻不敢有一絲鬆懈,甚至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篩選更優質的用戶,畢竟低利率就意味著要放棄一些高風險的長尾客群。

針對當前借貸市場對利率的管控,各持牌機構對產品的調整,以及超利貸市場的復活,有分析人士認為,或許兩件事也存在一定聯繫:一位借貸用戶在正規機構逾期3-5次,無法獲得貸款,卻有資金需求時,難免會走向不合規超利貸。當然,借貸市場,敢於花大價錢做營銷的也是這部分機構,所以用戶最容易接觸到這些不合規借貸產品。

因此,上述分析人士提出,針對借貸機構的監管,是否也應該分層對待,而不是隻要放貸,利率就“一刀切”到36%。

不過,也有從業者分析,不合理的借貸市場,面向的更多的是不具備還款能力的人群,比如涉及黃賭毒的人群,這些人連本金都難還上,所以這部分市場對正常的借貸市場而言並不具備參考意義。

誠然,超利貸市場的存在是無法迴避的事實,對借超利貸的人群如何正確引導、教育,使其不至於邁向更黑暗的深淵,亦是值得深思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