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藝術教育不該只是“看上去很美”——美特原塑藝術教育

去年藝考進行得如火如荼,除了關注帥哥靚女外,人們熱議的焦點還被當下藝考新動向所牽引。不久前,教育主管部門下發通知,明確要求藝考生文化課最低門檻達到二本線的70%,這似乎給日益火爆的藝考注入一針清醒劑,從而將藝考這條通往大學的“捷徑”掩上了大半個門。


在筆者看來,這一通知的下發,也給當下日益火熱的少兒藝術培訓敲響了警鐘——藝術教育應摒棄功利性,迴歸美育初心。近些年,對孩子進行藝術培養越來越成為家長們的共識,而這種共識儼然不僅是大城市家長達成的,也是二三線城市家長們前呼後擁的選擇。因此,不管在哪裡,只要是週末或假期,走在街頭,總能看到揹著畫夾、琴盒的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奔走於各種培訓機構,而曬才藝也成為家長朋友圈的一項常規節目。


當然,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孩子們的藝術培養是一件值得點讚的好事,如果藝術培訓可以達到美育的目的,那麼全民藝術普及的宏偉目標實現起來也非難事,但透過現象直視本質時,少兒藝術教育火熱的背後並非看上去那麼美。少兒藝術培訓機構水平參差不齊、培訓師資魚目混珠……看到這些亂象,我們不禁要問,日益商業化的少兒藝術培訓是否還保持著美育教育的初心?


奧地利著名畫家席勒曾說:“從美的事物中找到美,這就是審美教育的任務。”因此,藝術教育的初心應是對孩子們進行美的教育。有人說,我們無法跳過藝術教育的初級階段,那就是讓孩子們掌握一些表現美的技能。誠然,掌握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教育不管處於哪個階段,都不應脫離其目的與初衷。筆者以為,少兒藝術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幫助受教育者從藝術品和藝術活動中獲得精神享受、品讀生活情趣、鍛鑄高尚情操,其次才是修習如何品評和鑑賞藝術品或藝術現象。技法只是手段。


當下少兒藝術培訓偏離了美育的目的,將藝術教育視為藝術技法課、考試敲門課來運作,不僅是教育目的的南轅北轍,更容易使孩子們無法真正獲得精神上的給養,使藝術課喪失該有的意義。


美特原塑少兒藝術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