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點評網站Yelp應該和美團學些什麼?

Yelp 是美國最大的點評網站,通過在線平臺將人們與本地的商店聯繫起來,Yelp 2004年在舊金山發展起來至今,網站上涵蓋了餐飲,購物,家庭服務,美容修身,休閒娛樂等多個板塊。大眾點評最底層的商業邏輯是與Yelp 網站是相同的,也可以這麼說早期的大眾點評就是中國化的Yelp ,但是Yelp的市值是13.39億美元,而美團點評-W的市值是5196.59億港元,雖然大眾點評比Yelp 早成立一年但從數據上來看,美團點評的市值相當於50個Yelp 網站(數據截止2020/03/27 16時美東時間),所以究竟是什麼導致Yelp 走入瓶頸,以及根據美團來看未來Yelp 的未來是怎樣的?

美國點評網站Yelp應該和美團學些什麼?

美國點評網站Yelp應該和美團學些什麼?

圖為Yelp 以及美團點評-W自上市以來股價變動,來源:Yahoo!Finance

下圖為Yelp 與美團點評營業收入的劃分,我們不難發現,現在的Yelp主要是靠廣告來維持公司的營收,而美團營收則更加的多元化且豐富,近年來Yelp 營業收入雖然在不斷上升,但其廣告收入佔比也在不斷擴大,從2016年90%,上升到2018年的97%,而廣告收入擴大對一個公司的長期發展其實是不利的,沒有形成自己的護城河終究是會被競爭對手擠出商業圈,而最近Yelp 有一種把自己逐漸發展成為傳媒公司的勢頭,而不是一家傳統的科技公司。

美國點評網站Yelp應該和美團學些什麼?

近年來美食的社交屬性其實是利於Yelp擴大的,人們逐漸去接受陌生人之間在互聯網上所推薦的食品,而不是依靠明星或者是鋪天蓋地的廣告才可以吸引來客戶,反而消費者更習慣接受真實的體驗效果再來進行購買,Yelp 由於發展的時間較長,早期的策略使其留下了大量優質且真實的評價,使得其保持了美國最大點評網站的地位。但公司想要去擴大其業務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在點評網站的行業裡其實也有非常的競爭壓力,早在很多年前Facebook 以及Google 便開始開發其“Places”部門,來將消費者與當地的商鋪以及公司聯繫起來,同時為消費者提供最佳的到達路線,而美團則依靠大眾點評發展了美團外賣,商家優惠以及在線預訂酒店,旅遊等服務,另一方面Yelp 想要依靠這些優質的評論來發展這些衍生業務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其他的業務都擁有著巨大的競爭壓力,比如說:酒店預訂業務就會面臨著來自Booking以及Airbnb等的競爭,進入外賣行業則會面臨著Grubhub的競爭壓力,而且這些行業早已變成了一片紅海(紅海市場代表現今存在的所有產業,也就是我們已知的市場空間),從現在進入時機來與這些老牌鬥爭已經太晚了。

美國點評網站Yelp應該和美團學些什麼?

圖為:Google Places介紹,來源:https://www.contractorwebsiteservices.com/new-featured/

而我覺得目前讓Yelp 去做旅遊生意,去做外賣生意太難了,在激烈的競爭中Yelp 冒然進入可能會使其直接崩潰,既然不能直接進入這些行業,那為什麼不做一個掮客(指替人介紹買賣,從中賺取佣金的人),來通過平臺達成交易賺取手續費來作為收入呢?就像目前Yelp 營收當中的交易收入,主要來自於Grubuhub的合作,但是收入和佔比都太低了。

按照大家平時的生活習慣,刷八卦習慣用微博,刷些問答喜歡在知乎,社交或者工作要用微信,但是很少有人在美團上聊天,所以Yelp 完全可以建立一個社交生活聊天平臺,利用公司的大量忠實粉絲以及評價,讓消費者在這個平臺上互相影響,交流來達成交易,同時Yelp 可以大幅度通過與這些B2C的企業合作,(比如Booking,Grubhub)通過幫這些企業達成交易來賺取提成,找到自己的護城河,那就是自己坐擁著美國最大的點評網站,有著大量的優質內容以及忠實的粉絲,而廣告始終不是一家企業存活下來的護城河,Yelp 如果可以利用好現有的資源,其股價很有可能重回巔峰,但我認為現在不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考慮它。


美國點評網站Yelp應該和美團學些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