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服裝行業產能已恢復9成,規避“新電商”模式野蠻生長

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服裝企業如何順利復工復產,復產中正在面臨哪些問題?26日,記者從河南省服裝協會了解到,歷時8天,《河南省服裝行業復工復產調研報告》(以下稱“報告”)出爐,經過對河南6處產業集聚區、3處服裝特色園區、1家商會、3家專業市場、96家企業的走訪,報告顯示,河南服裝行業從2月末開始復工,截止3月23日,總復工率為80%,恢復產能近90%。

河南省服裝行業產能已恢復9成,規避“新電商”模式野蠻生長

吸納“滯留”務工人員,巧妙實現復產復工


  疫情發生後,我省各行各業都在復工中,服裝行業是勞動密集行行業,要想復工復產需要比較多的勞動力,然而勞動力的短缺成為很多服裝企業面臨的問題。“調研中,我們發現很多地方政府巧妙的把無法返回的勞動力吸納到服裝企業中去。“省服裝協會會長李剛說。

  在光山縣,在疫情向好後,當地出現了大批返鄉人員無法返回原務工地的勞動力閒置現象。恰好,當地服裝企業復產復工正需要勞動力,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光山縣服裝企業開始在本地進行招工,吸納勞動力,既有效破解了“招工難”問題,又加快緩解了勞動力閒置的困擾。

  在潢川縣,疫情發生後,當地滯留了逾4萬未外出務工的人員,其中一部分通過“533穩崗獎勵”等方式,鼓勵他們進入服裝企業就業,保障潢川服裝企業有充沛的勞動力和復工動力。

  在西平縣,當地政府對本地毛衫產業推出“封盤下鄉”舉措,調動受疫情困擾的返鄉工人的積極性,並且加大資金扶持,讓本地服裝產業實現快速復工復產,使企業平均用工規模較去年同期擴大10%至30%。

  記者瞭解到,該報告走訪了109家企事業單位和機構(以下稱“樣本單位”),涵蓋6處產業集聚區、3處服裝特色園區、1家商會、3家專業市場、96家企業。包括紡織、印染、服裝生產、代加工、自主品牌、設計、工貿一體、貿易、供應鏈、代理商、電商、服務諮詢、零售等共13個類別。覆蓋內銷和外貿,銷售模式涉及線下的批發、代理、零售和線上的傳統電商、以短視頻、直播、微店為代表的“新電商”等。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全省服裝行業企業從2月末開始復工,截止3月23日,總復工率為80%,恢復產能近90%。據所調研的企業反映,已有13425名員工上崗復工,各類生產用廠房43.5萬平方米。受疫情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主動探索新營銷路徑,“新電商”成為首選

  “河南的服裝企業復工復產中有很多難題,但是他們不斷探索新路徑,目前來看已經取得了成效。”李剛說。

  記者注意到,在調研的96家企業中,近90%的企業採取了多種模式經營、多種渠道銷售。一部分企業在疫情期間迅速轉產防疫用品,或者快速回歸衛材主營業務,使得企業實現復產。一部分外貿加工訂單的服裝企業將銷售範圍由外貿轉為內銷,並開闢線上銷售渠道,為企業帶來了生機。

  還有一部分服裝企業在傳統電商的基礎上,試水以直播、微直播、短視頻等形式的“新電商”模式,其中鄭州地區的部分自主品牌類企業,通過“新電商”使營業額逆勢上揚,如“逸陽”、“婭麗達”電商板塊較同期營業額上漲30%。

  實際上,在疫情發生之前,服裝行業“新電商”與傳統電商的競爭就已處於白熱化階段。“新電商”是指以直播、短視頻、微店等形式,能夠在社群、粉絲群體之間精準傳播的新興電商模式。與以圖片、評論為特點的傳統電商不同,“新電商”更注重於動態視頻展示、主播產品介紹、社群體驗交流,是一種情境式的社群經濟。

  一批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微商城、小程序等線上產品正在成為“新電商”的載體。疫情之下,服裝行業的“新電商”表現尤為突出,發展勢頭強勁,線上體驗、線下購買正在成為一部分批發、代理商、零售企業的銷售新模式。“全省各地的自主品牌、電商類企業,均在招兵買馬,進一步探索“新電商”的運營方式。”李剛透露。

河南省服裝行業產能已恢復9成,規避“新電商”模式野蠻生長

復工復產冰火兩重天,小微企業影響最大


  “真的沒有辦法復工,目前來看應該是無限期的停工,如果不相等就先退款吧。”這是河南一家服裝加工廠給客戶的回覆。

  河南服裝行業小微企業眾多,長期各自為戰、無序競爭,導致低效重複生產、跟風銷售、產品質量提升緩慢等問題。此次調研發現,在復工復產中,由於企業類型不同,復工復產的情況也不同。大型園區、“規上”企業抗衝擊能力強,受疫情影響不大,小微企業是這次疫情的受害者。同時提前佈局多種渠道、試水新興事物的企業生存能力較強,而思維固化、堅持傳統的企業難以抵禦疫情的衝擊。

  疫情之下,大型產業園區、紡織、印染、服裝生產、代加工、自主品牌、工貿一體企業仍在持續招工、引進生產設備、擴大生產規模;中型企業通過各種措施,能夠維持復工後的正常運營,但受到訂單、資金等壓力;大部分小微企業至今未復工,企業負責人對未來發展持悲觀態度。

  傳統電商類企業面臨較大生存壓力,普遍進行裁員,但“新電商”類企業普遍擴大規模,培育運營團隊;批發、代理商、零售、服務諮詢類企業以及專業市場因疫情導致其經營場所至今未完全放開,未能全面復工復市。

  該報告提出,調研的樣本單位中,不乏一些“二代”企業家接手的企業和“90後”企業家,這些企業經營者充滿活力,以創新力強、時尚度高、探索新模式速度快、適應市場迅速,更替了一批觀念落後、缺乏活力、墨守成規的企業。但這些年輕企業家在疫情之下,表現出經驗缺乏、盲目跟風的情況。

  隨著疫情在國外蔓延,外向型服裝企業面臨較大壓力。報告中提促,在訂單方面,來自美國、歐洲的訂單被部分取消,歐洲地區的訂單量較同期出現下降,企業在完成第一、二季度的訂單生產後,後續訂單數量不明朗。然而,來自日本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訂單則較為穩定。目前,企業因對外貿形勢難以準確判斷,已經影響下半年企業生產計劃,接單、招工和添置設備的意願較為保守,並逐步開始尋求內銷訂單以減輕經營壓力。一些企業出現了因疫情期間停工停產而導致的外貿訂單索賠問題,值得行業關注。

河南省服裝行業產能已恢復9成,規避“新電商”模式野蠻生長

建議:理性轉型,規避“新電商”模式的野蠻生長


  “口罩”和“防護服”成為近段時間的關鍵詞,也是一些服裝企業轉產轉型的方向之一。李剛表示,調研中他們發現目前防疫物資的國內市場容量已經飽和,相關職能機構已開始回收市場上的防疫用品作為戰略儲備,建議疫情期間已轉型生產防疫物資的大型企業,也逐步停止生產此類產品,產業迴歸其本身業務範圍。

  同時,有業內人士提出,建議企業理性轉型,規避“新電商”模式可能出現的野蠻生長。河南的服裝行業電商發展長期滯後,但在電商發達的廣州,服裝電商從業者河南人居多,可以利用這部分人口紅利,創造河南“新電商”發展契機。如今,多數企業開始積極開拓電商板塊,探索運營模式。“新電商”發展將成為未來河南服裝行業發展、企業盈利的助推器。

  李剛也提出,事實上,我省服裝企業對“新電商”模式的探索還在持續中,主播、培訓人員的質量良莠不齊,存在野蠻發展的可能。政府要將相關政策前移,引導、規範“新電商”發展。

  記者注意到,廣州市商務局近日出臺了《廣州市直播電商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表示,推進實施“個十百千萬”工程:構建1批直播電商產業集聚區、扶持10傢俱有示範帶動作用的頭部直播機構、培育100家有影響力的MCN(多頻道網絡產品)機構、孵化1000個網紅品牌、培育10000名帶貨達人。

  疫情加劇了行業洗牌的陣痛,提前淘汰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快速適應和生存的企業。“在復工復產正日趨向好的時期,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需求終將會在短期內呈現爆發性釋放,這將持續引領新的行業風向,帶來新增長極,成為服裝行業、企業的新機遇。”李剛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