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不要抱著讀書要學多少東西的心態

羅翔:不要抱著讀書要學多少東西的心態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字數 4k+·

相信大家從小到大,已經有無數人對你說過,要好好讀書。

你在進入校園生活之前,父母肯定也對你有類似的諄諄教誨。

也許,這種話都讓你聽得耳朵起繭子了。現在我想請你慎重思考三個問題。

為什麼要讀書?讀什麼書?如何去讀書?

罗翔:不要抱着读书要学多少东西的心态

功利性讀書,會讓你無法接受失敗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你會毫不猶豫地說,因為讀書能夠獲得知識。

那人又為什麼要獲得知識呢?

我想答案不外乎是,因為知識可以改變人的命運,知識可以讓你將來找到一個好工作,知識能夠讓你擺脫愚昧等等。

宋朝皇帝真宗趙恆說的比大家更為直白:“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你看,讀書的好處真不少,車子、票子、房子、妻子都有了。

我並不否認讀書會帶來這些功利價值,但如果只是定睛於讀書的功利性價值,那我要非常遺憾地告訴你,我們在學校學習的很多東西,將來可能都沒有用處。

做律師,能賺大錢,那我為什麼要學高數,難道要用高數數錢嗎?

做大官,祖墳能冒煙,那我為什麼要學法律,學學關係學、領導學就行了。

功利性讀書必然讓你接受成功主義的價值觀,我們身處的社會瀰漫的都是成功主義的哲學,你要成功,你要出名,你要成為人上人,這幾乎主宰了我們一切的價值觀。

成功主義將成功作為重估一切價值的尺度,為了成功,你可以不擇手段,你可以犧牲一切利益。

我看過一部電影叫做《魔鬼代言人》。

罗翔:不要抱着读书要学多少东西的心态

講述的是年輕有為的律師凱文(基努·裡維斯扮演)經受不住高薪豪宅的誘惑,帶著妻子從家鄉來到紐約發展,在一個又一個成功中迷失了自己。

為了追求利益和打贏官司,他放棄了律師操守,為了追逐勝訴,不惜隱瞞證據;他也犧牲了家庭,為了事業,他放棄了家庭,導致妻子自殺。

最後他才發現,他其實是魔鬼的私生子,成功全都來源於魔鬼的操控。

魔鬼正是試圖通過成功讓我們放棄自己安身立命的美好價值。

在影片的結尾,魔鬼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虛榮,無疑是我最愛的罪。”

功利性讀書讓你只想成功,無法接受失敗。

但我始終認為,一個人的真正成功不在於你取得多少輝煌,而是在挫折中,你能不能勇敢地爬起來。只有非功利性閱讀,才能讓你坦然接受失敗。

在大量的與功利無關的文學作品、名人傳記中,主人公的失敗、困苦、絕望比比皆是。那麼多偉大的靈魂,他們也曾有跌倒過的時候,你為什麼不能跌倒?

功利性的讀書讓你只注重外在的功名,而忽視了內心的豐富。

孔門七十二賢,不乏博學多能者,高官厚祿者,但孔子最欣賞的學生卻是單純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孔子說顏回好學:“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也就是說顏回心態平和,情緒穩定,善於改過自新,注重德行。

這種內心的豐富在功利性閱讀中,你不可能習得。

功利性讀書會讓人自高自大,孤標傲世。

知識經常會讓人驕傲,給人帶來智力上的優越感,讓你瞧不起人,無法與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

曹丕說“文人相輕,自古已然”。為什麼中國的文人總是互相瞧不上,這可能就是知識帶來的惡果,因為知識讓我們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高人一等。

所以很多知識分子不懂得如何去配合,只懂得單打獨鬥,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都沒有出現世界性的大師,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人過於驕傲。

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會成為大師嗎?

我不知道,但我想,如果你真的想為人類的進步作出貢獻的話,你必須承認自己的無知與有限,必須與他人互相配合。

罗翔:不要抱着读书要学多少东西的心态

因此,讀書的目的不能僅限於功利,必須去追逐非功利性的價值。

在我看來,讀書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智慧,而非單純的知識。

從表面上來看,讀書是一個悖論:讓你在求知的過程中越來越覺得自己的無知。

這就像蘇格拉底所說的——“承認自己的無知才是開啟智慧的大門”。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句話被很多人誤讀為勵志名句,其實莊子的意思完全相反。

莊子想說的是,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限的知識,會把自己搞得非常疲倦的。

所羅門王也說過類似的話“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這些話表面上很消極,但他其實是想告訴我們,知識是無限的,在求知的過程中,必須對無限的知識保持足夠的謙卑。

所以,讀書首先可以培養自己對未知世界的敬畏。

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才能知道知識的大海是沒有邊界的,我們所知道的真的是太有限了。

讀書可以激發我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雖然知識的海洋是無限的,個體生命是有限的,但後人對莊子的誤讀有合理之處。

正是因為人類有智慧,不同於其他生物,因此我們必須用我們的智慧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奧秘,然後更能感受到宇宙的奇妙,避免人類的狂妄自大。

罗翔:不要抱着读书要学多少东西的心态罗翔:不要抱着读书要学多少东西的心态

選書應該:博觀約取,厚積薄發

剛才我們說過,讀書的目的有功利性目的和非功利性目的。

前者是為了成功,後者是對前者進行糾偏:為了豐富自己的內心,避免受到成功主義的荼毒,通過讀書承認自己的有限,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保持足夠的謙卑之心去不斷探索宇宙的奧秘。

因此,讀書也就分功利性閱讀與非功利性閱讀,前者就是你從小到大,你的老師讓你好好讀的書,沒有太多可講的。

大學四年,功利性閱讀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你要學好專業,作為將來謀生的工具,你要學好英語,如果你不想將來和國際脫鉤。

但更重要的是非功利性閱讀,這可以讓你感受真正的幸福。

那麼,應該讀什麼書呢?我覺得還是應該博觀約取,厚積薄發。

我們首先要“博觀”,要“厚積”,廣泛涉獵。

我所在的中國政法大學,作為文科大學,文史哲不分家,因此你至少要通讀重要的文學經典,在文學中,可以豐富我們人生的體驗,文學來源於現實,雖然從表面上看主人公都是虛構的人物,但他們都是現實的折射。

文學可以讓我們知道人生的多樣性,人生不同路徑的不同結果,因此,它可以告訴我們面臨相同情境時應該如何做抉擇。

文學作品還能極大地培養人的同理心,文學中無數個體的悲歡離合,命運多舛,這能讓我們體會人生的苦難與無常,我們會思考,自己也是血肉之軀,苦難隨時也會臨到自身,故會感同身受。

也更會深刻領悟約翰·多恩的佈道詞——“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

如果海浪衝掉了一塊岩石,歐洲就減少。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每個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傷,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所以,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

其次,我們必須要了解歷史。

如果說文學作品是虛構的人物,那歷史就是真實人物的真實人生。通過對歷史的閱讀,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瞭解人性的複雜,你會對人性的高貴讚歎不已,也會對人性邪惡不寒而慄。

通過歷史人物,我們也能反省自己,昇華自己,去彰顯人性的光輝,壓制人性的幽暗。歷史中,無數鮮活的個體讓我們認識到人性的不完美,從此我們可以拒絕人造的偶像。

正是因為對歷史的閱讀,我才深刻了解法治的精神,因為人的不完美,因此人類的任何群體都有敗壞的天性,所以對任何權力都要保持絕對的警惕。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任何權力都要套上法治的鐐銬。

再次,哲學書也應看看。哲學是對人生觀的探討,這裡說的哲學不是你以前上課時學的哲學,那只是哲學中的一個門類,不過一家之言而已。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奧古斯丁、阿奎那、西塞羅、馬丁·路德、加爾文、孟德斯鳩、洛克、波普爾、哈耶克等等,這一連串名單,人類群星璀璨時,夠你一生去閱讀,通過對各類哲學著作的閱讀,你可以追尋先賢的腳蹤,去思索人從何而來,歸向何方,一生應為何而活。

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先從入門看起,如杜蘭特的《哲學的故事》,看完後,你也許會慢慢愛上哲學。

罗翔:不要抱着读书要学多少东西的心态

除了文史哲,美術、音樂等各種藝術書籍都可涉獵。

一個愛好藝術的人,他離善道應該更近一點。不過這方面,我沒有資格談論,我自己藝術細胞很少。只看過幾本美術史的著作,感覺很舒服,今後我也會在這方面補補課。

當然,“博觀”“厚積”之後,就是約取。

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是對前人的經驗的認識,必須有一個篩選的過程,絕不可人云亦云,要注意比較鑑別,明辨是非。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讀書就像是真理之路的交通工具,有的交通工具走得快點,有的交通工具走得慢點,飛機飛得比火車快,但航班經常延誤,而且到不了小村小寨,各種交通工具都有自己的利弊,所以什麼書都可以讀點,不可厚此薄彼。

另外,再好的交通工具如果走錯方向,南轅北轍,那就麻煩了。

通過讀書,可以慢慢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如選擇正確的行駛路線。

罗翔:不要抱着读书要学多少东西的心态

不要抱著讀書要學多少東西的心態

那麼如何去讀這些書呢?

這首先涉及去哪尋找這些書,老師們都會有自己的喜歡的書單,上課時會給同學推薦,每年假期,我也會給大家推薦,如果大家有興趣,也可以關注。

大學期間,你應該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法大雖然不大,但圖書館還是不錯的,至少大學生應該閱讀的主要書籍都有。

另外,如果大家想看新書的話,可以逛書店,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最好還是上書店買書。否則都在網上購書,實體書店也就都倒閉了。

罗翔:不要抱着读书要学多少东西的心态

給大家推薦幾個書店,一個就是位於北大和清華之間的萬聖書園,週末叫上三五知己,在萬聖坐坐,看看書。

談戀愛的同學可以在書店旁邊的醒客咖啡談情說愛,順便看看書,很浪漫、很溫馨、很典雅。

另外一個稍微遠點,在美術館附近的三聯書店的總店,也很不錯,去故宮、景山公園也可以順便逛逛。這兩個書店的網站上每個月都有新書推薦,大家可以參考。

其次,大家也可以參加或組織讀書小組,多人共同讀書,每月讀一兩本好書,人不要太多,五六個人就可以了,每次由一兩個同學做主報告人,其他同學參與討論,在互動討論中,你會有很多收穫。

豆瓣上的讀書小組也可以參加,但是我還是傾向人與人在現實空間中面對面的接觸,這不僅可以讀書,也可以閱人。

再次,關於讀書的方法:一般的書籍都可以泛讀,不要抱著讀一本書要學多少東西的心態,否則就回到了功利主義的路子,很多同學經常向我抱怨,“老師,我讀書老記不住,讀了後面就忘了前面”。

其實為什麼要記住呢?是為了寫文章,還是為了在別人面前炫耀呢?

讀書就是為了讀書而讀書,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在讀書過程中,有那麼片刻你能達到與書同樂,欣然忘食的境界,那就達到讀書的目的了。

你的內心就在潛移默化中慢慢被洗滌了。

當然,如果你覺得一本書泛讀之後,非常不錯,那你可以再讀,精讀,對於書中的讓你感動不已的語句,你可以記錄下來,甚至可以發在微博上,讓大家分享你的心得。

有很多書是可以反覆讀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同樣一本書在不同時刻會給你不同的感動。

罗翔:不要抱着读书要学多少东西的心态

在大學四年中,我想大家至少要有幾本放在床頭的書,沒事就翻翻,就像老朋友一樣,有空就聊聊,等到書翻破翻黃,你對這個老朋友可能就會有更深的瞭解。

最後,很多書籍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來讀,比如坐公車、坐地鐵、坐火車、坐飛機時,週末去逛萬聖書店的路途中等等。

記得當年我讀林達的《近距離看美國系列》(這個書學習法律的同學是一定要看的)好像都是在坐公車的時候看完的。

有同學會說,在車上看書傷眼睛,或者不方便,這可能也有道理,但是我看不少同學在無論多麼擁擠的車上,也照樣在看手機,玩遊戲。

如果把這些時間放在看書上,也許你會更充實。

卡夫卡說,一本書,必須是一把鑿開我們心中冰海的利斧。親愛的同學們,你的心中有冰海嗎?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讀書吧!

罗翔:不要抱着读书要学多少东西的心态

喜馬拉雅423聽書節

《談刑論道:羅翔的法律思維100講》

原價 199元

限時特惠99元/100講

每節課不到1元

結合哲學、歷史、人文等角度

對100個極具爭議的社會議題

展開討論

帶你跳出規則和制度條框

獲得面對複雜問題的宏觀視野

掃碼立刻收聽

罗翔:不要抱着读书要学多少东西的心态罗翔:不要抱着读书要学多少东西的心态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罗翔:不要抱着读书要学多少东西的心态罗翔:不要抱着读书要学多少东西的心态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