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兒河南話,背後竟然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厲害啦

近兩年,河南話在網絡上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已經有攆超四川話東北話的趨勢。然而,儘管河南話越來越流行,“土味”一詞卻始終跟在後面。

河南話真的土嗎?老實講,是有點。但是,土有什麼不好嗎?你可知道,土味十足的河南話,其實都是“有聲化石”。


土味兒河南話,背後竟然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厲害啦

王又又 | 文


河南話流行起來

擋都擋不住!

不著恁有沒有發現,河南話近兩年越來越流行啦!

如果說,前些年影視劇中的一些河南人物形象,例如《炊事班的故事》裡的小毛、《武林外傳》裡的小米,使河南方言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那後來小嶽嶽相聲表演時,一句“打死你個龜孫”,則讓河南方言在全國相聲愛好者心中強勢出道。

近兩年,河南話在網絡上的出鏡率,越來越高。

很多微博下,大家都學會了“語音留言”:“咦,弄啥嘞~”眾多網友一看留言,就能自動識別老鄉。

就連在如今很火的短視頻平臺,也有許多網紅,用一口地道河南話,吸粉無數。

例如專注用河南話唱歌普及河南文化的“柯較瘦”,有不打草稿用河南方言講河南人文歷史的“桐話河南”,還有一個叫“小李朝”的年輕人,用河南普通話和誇張的表演,直接吸引1000萬+的粉絲。

今年年初,伴隨著河南硬核村支書的暴躁喊話在網絡走紅,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河南方言簡直就是寶藏啊!特別在表達情緒方面,許多詞彙抒發胸臆起來準確又到位,讓人說著酣暢淋漓。


土味兒河南話,背後竟然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厲害啦


例如“白卸貨”一詞,何止是一條有聲音的河南話,畫面感更強。每當我看到這仨字,就彷彿看到一個擠眉弄眼一臉不耐煩的表情。

也許,正是河南話特有的魅力,使其在全國眾多語境中,越來越流行。

但奇怪的是,無論如何流行,河南話總也逃脫不了“土味”一詞。

就以最近的事情來說,還是那則爆紅的村支書喊話,儘管網友對此十分喜愛,但還是免不了被冠上“土味兒”一詞。

我就奇怪了,咋著,河南話真的土嗎?


河南話為啥那麼土?

嗯,真的土。(求輕噴!)

我知道,這樣說自己家鄉話,肯定會冒犯了一部分人。但我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我並不覺得“土”是什麼缺點,頂多也就是個特點嘛。

但話又說回來了,為什麼會有人覺著河南話土呢?

其實,河南話土不土,完全是一種十分主觀的心理感受。但之所以為大家說“土”,我想,跟河南人常年跟土地打交道有關。

河南是有名的農業大省,中國糧倉,從古自今,最擅長土裡刨食兒。特別是過去,一年到頭,人們除了睡覺,大部分時間都在跟土地打交道。


土味兒河南話,背後竟然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厲害啦


且靠天吃飯,最怕的就是老天爺不給力。在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差的過去,河南這片土地上經常發生旱災、水災,導致河南人成為中國的“吉普賽人”,許多城市都鐫刻著河南人逃荒的故事。

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鄉村經濟體系逐漸衰落,許多青壯年勞動力都出去打工,這時,我們又收穫了一個新詞——“農民工”。


而農民工最常乾的活是什麼?蓋樓啊!依然是水裡來土裡去,這就使得河南人總給人一種風塵僕僕的觀感,連帶著,人們便覺著河南人說話也是土土的了。

當然,經濟發展水平也是一方面因素。

2019年上半年,河南的GDP總量位居全國第五。這個數據看著還不錯,可這是多少河南人幾十年努力的結果。且這個成績比起沿海發達地區,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就以2019年上半年各省的GDP數據為準,河南的GDP總量為24203.8億元,僅為第一名廣東和第二名江蘇省的一半。

再者,成也蕭何敗蕭何。

雖然影視劇使大家認識河南話,卻也使的眾人對河南人產生一種刻板印象。

以前,許多影視劇中的河南人物形象偏負面的居多,什麼騙子呀、小偷呀,就連女性都被塑造的“作”的不行。

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電影“失戀三十三天”中一位說話特別矯揉造作的女生,剛看電影時大家都以為她是港臺女生,後來她老公說她是河南人我還不敢相信,結果,直到這個女生爆出一句“黃小仙,你這個鱉孫!”


好,我信了……可是,俺們河南女生真不是這樣嬸的!


土味兒河南話,背後竟然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厲害啦


類似的影視作品,使河南人在人們心目中的刻板印象越來越嚴重,土味兒也越來越濃。

當然,還有一個因素我覺著也值得一提。

咱們河南人性格粗狂憨厚,不拘小節,所以說話時也大嗓門,講話過於豪放,這就導致我們講話“文氣”不足。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文人與泥腿子相對,不文氣,可不就容易顯得土嘛。


土到深處自然雅

可是,你別小看河南話的“土”。俗話說,大俗大雅,土到深處自然雅!

很多人覺著土的河南話,其實,都是文化底蘊深厚的,正兒八經的“古漢語”。

就以河南人常常表達情緒的“咦~”為例,其實正確寫法是“噫”。

孔子曾有個叫顏淵的學生,他去世後,孔子就曾說:“噫 ,天喪予!”還有范仲淹在我省鄧州市花洲書院寫下的千古名篇《岳陽樓記》中的“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記得以前背課文時,我總是不知道該用什麼語氣來唸這個“噫”,可當我知道它和“咦”是一個意思時,那可就一點也不犯難了。


土味兒河南話,背後竟然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厲害啦


再說河南人常吃的“香菜”。河南人管“香菜”叫“芫荽”。據調查,香菜的叫法是近代才有的,而最初香菜被引進中國時,叫“胡荽”;後來在南北朝後趙時期,統治者覺得自己是胡人,“胡荽”不好聽,便將其改為“原荽”;再後來,人們叫著叫著,就叫成“芫荽”了。

還有,河南一些地方管船槳叫“棹板”,管划槳叫“使棹”,不看字的情況下,聽起來是不是有些土味兒?但你想想以前上學時學的古文“桂棹兮蘭槳”,還土嗎?

尤其是在我省農村地區,生活中充斥著大量的古漢語。

比如說炒菜時沒醋了,來不及買,叫孩子去別人家借點醋,我們通常說“sim點醋”。其實,這個發音是“尋”的意思,“尋”的唐宋發音就是“sim”。

我們管抱孩子說成“bu孩子”,“bu”不是對應什麼新字,而是“抱”的上古讀音就是“bu”。

還有母雞“下蛋”叫“fan蛋”,這裡的“fan蛋”的“fan”字其實是“嬔”,是分娩的娩字的繁體字,在中古讀pan,到了明朝p變f,就成了fan。


土味兒河南話,背後竟然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厲害啦


還有B站上最著名的鬼畜視頻“金坷垃”,在河南,我們常說“土坷垃”。“坷垃”是啥?其實就是“塊”,“坷垃”是其上古音殘留。


類似的詞語實在太多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尋找。

就我而言,每當想起這些平日“土味”十足的方言,其實都是穿越千年傳承而來,內心就會生出許多感動。無論河南話土與不土,它都是我身份的一部分,一個人,想走的更遠,必須記得來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