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園前教會幼兒說這幾句話,幼兒更願意上幼兒園

入園前教會幼兒說這幾句話,幼兒更願意上幼兒園

每到開學季,幼兒園的門口可以說是各種各樣的場景。有的孩子在爸爸媽媽的懷裡死活不下來,有的孩子滿地打滾就是不進去,活生生像一幅生死離別的場面。

入園前教會幼兒說這幾句話,幼兒更願意上幼兒園

走進教室,更是哭聲連天。跟著緊張的不僅是孩子,同時還有父母。

但是總歸是要過這一個檻,也是對孩子和家長的一種挑戰。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儘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呢?家長可以在孩子進入幼兒園的前後跟孩子多多演練下,過家家、角色扮演的遊戲,知道孩子的言行。

慢慢熟悉了,自然也就不會那麼緊張了。

入園前教會幼兒說這幾句話,幼兒更願意上幼兒園

"老師早上好、老師您辛苦了、老師再見、老師明天見"

打招呼這件事雖然很簡單,但是讓一個3歲的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也不是那麼容易。需要父母平時潛移默化的給孩子灌輸這樣的用語,孩子才能主動去跟被人打招呼、問好。

當然這也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則,如果孩子見到父母平時也會習慣跟周邊人打招呼,那麼孩子也會受父母的影響。

送孩子上學、接孩子放學的時候,都主動與老師打招呼,督促孩子也要和老師問好。

久而久之,慢慢的孩子就會形成這種習慣了。

入園前教會幼兒說這幾句話,幼兒更願意上幼兒園

"老師,某某小朋友哭了、老師,誰誰搶了我的玩具"

孩子進入了幼兒園,就好像我們走入了社會一樣,會遇見各色各樣的人。

每個孩子的脾氣不一樣,相處方式也不一樣,但是孩子不會想這麼多,做什麼基本都是隨著自己心意來,難免會有摩擦。

在家裡可以教會孩子,如果出現什麼問題的時候,不要急著哭,可以跟老師報告這樣的問題。

"老師,我要上廁所、老師,我尿褲子了、老師,可以幫我換條褲子嗎"

學校不比家裡,一對一、二對一、四對一的照顧。一個班裡有二三十個孩子,老師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孩子。

孩子在幼兒期,對於如廁還不能很好的掌控,而且很多孩子剛入園,也不敢跟老師說,會選擇憋著,等到發現的時候就已經來不及了。

父母需要教會孩子:想尿尿上廁所的時候,不要憋著,主動跟老師說出來,老師會幫助你的。

就像在家裡跟媽媽說的一樣。

入園前教會幼兒說這幾句話,幼兒更願意上幼兒園

"老師,我想吃饅頭不想吃米飯、老師,我餓了想多吃一點、老師,我還想要一點"

孩子一般在入園的時候不敢提要求,老師每次分多少就吃多少,遇到不愛吃的就不吃,結果也沒吃飽。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老師需要一個月之後,才能瞭解每個孩子的喜好。

父母在家裡可以多多跟孩子演練,鼓勵孩子勇敢的說出來。當說出第一次的時候,第二次就沒有那麼難了。

還是要鼓勵孩子大膽的發言,把自己的需求說出來,老師才能很好的照顧到孩子。

入園前教會幼兒說這幾句話,幼兒更願意上幼兒園

總歸就一個主要的:平時多跟孩子演練一下,可以來個角色互換,父母扮演孩子,孩子扮演老師,多多練習,孩子就能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一個優秀的孩子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優秀的人生導師!父母做為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孩子未來走什麼樣的路,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響比較大。

入園前教會幼兒說這幾句話,幼兒更願意上幼兒園

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需要花費父母太多的精力,父母很多時候感覺有點力不從心,那就可以試試繪本的引導,雙管齊下,會省力的多。

好習慣培養繪本《兒童習慣培養和情緒管理》裡面的10個小故事分別從如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三個方面來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

入園前教會幼兒說這幾句話,幼兒更願意上幼兒園

3-6歲也是孩子好奇心最強烈的時期

,每個繪本中都有精美的插畫,這樣更加容易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幫助孩子理解故事所講的道理,漸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入園前教會幼兒說這幾句話,幼兒更願意上幼兒園

古語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的。

3-6歲期間,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小故事講給孩子聽。

入園前教會幼兒說這幾句話,幼兒更願意上幼兒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