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箏飛,把故事刻在風箏裡

筆者記:應朋友之約,寫一篇關於雲南滇風箏的文章,幾經波折,找到安寧非物質文化遺產滇風箏傳人——徐祚坤,徐老生活在昆鋼,風箏的製作和展品都在家中,踏入徐老的家,滿滿都是風箏,每個房屋就連犄角旮旯都是滇風箏。從椅子上拿開風箏的骨架,我們打開了這一次的滇風箏話匣。

風起,箏飛,把故事刻在風箏裡

風起,箏飛,把故事刻在風箏裡

徐老眼中:滇風箏就是自己的另一種生命,他把滇風箏溶在了他的骨子裡,近半個世紀的堅持,從未斷過,每天都要繃骨削枝,勾畫塗色,時間在滇風箏的製作中流動也靜止著,流動的是日益精進的手藝,靜止的是時間的逝去。(

風起,箏飛,把故事刻在風箏裡

風起,箏飛,把故事刻在風箏裡

徐老的滇風箏:每一支風箏都緊緊繫著徐老爺的心境,因為,每一支風箏都有一個故事,他把故事畫在風箏上,把故事刻在滇風箏裡。“鍾馗嫁妹”,“豬八戒背媳婦”,“武松打虎”……. 故事在風箏中,風箏在故事裡。

風起,箏飛,把故事刻在風箏裡

風起,箏飛,把故事刻在風箏裡

風起,箏飛,把故事刻在風箏裡

滇風箏:骨架像蜜蜂,俗稱“滇蜂”,與濰坊的魯蝶,北京的京燕,天津的津奇,南京的南響同為風箏五大流派。滇風箏屬硬翅風箏,即以上下兩根竹條做成堅固的翅膀,讓風從兩翅的尖端洩出,這樣才能吃風大,飛得高。定型時,需對風箏的每一個角度、長度等進行極為精確的計算,否則無法在雲南的高原“亂颳風”下平穩飛行。

風起,箏飛,把故事刻在風箏裡

風起,箏飛,把故事刻在風箏裡

風起,箏飛,把故事刻在風箏裡

風起,箏飛,把故事刻在風箏裡

風起,箏飛,把故事刻在風箏裡

這是一門悠久的手工藝,製作的過程複雜並極具耐力,滇風箏的製作離不開“扎、糊、繪、放”,四個過程。簡單四個字,徐老卻一刻也不曾放鬆,為保證風箏翅膀兩邊張力相當,對風箏的邊角誤差要求及其嚴格。兩翅的連接點必須處於同一水平面上,並且要求兩邊對等,這就要求數據的計算精確到毫米。精益求精的細節,不斷製作的過程讓滇風箏有了屬於自己的靈氣,風起,箏飛!

風起,箏飛,把故事刻在風箏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