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不仅仅是为官形象好,诗词也很棒,这首《踏莎行》很值得一读

提起寇准这个名字,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舞台上有他的戏,评书里有他的名,民间传说里,他更不次于那个黑脸的包公,成为刚正不阿的为官代表形象。

寇准不仅仅是为官形象好,诗词也很棒,这首《踏莎行》很值得一读

寇准画像

历史上真实的寇准,的确是个很有作为的封建官员,他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犯上。他留传后世的人物形象,基本上是以史实为依据的,并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

作为明星级历史人物,寇准在政治上光辉耀眼,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却并不醒目,甚至被后人所忽视。其实,这对寇准有些不公。假如取下寇准头上的政治光环的话,作为诗词大咖,寇准也是当之无愧的。

寇准以写诗见长,但偶尔也写词,这在以词著称的宋代,寇准当然不会落伍。这首《踏莎行》,虽然是偶尔为之的作品,但出手不凡,足可以与当时的填词大家相媲美,后人多有称赞。

寇准不仅仅是为官形象好,诗词也很棒,这首《踏莎行》很值得一读

红英落尽青梅小

《踏莎行》

春色将阑,莺声惭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消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词的首句,寇准便把这首词定位在暮春时节。春将尽,这在情感上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伤感的情绪。暮春,总不如初春那样令人兴致盎然。因为初春时节,人们看到什么景致都会有新鲜感,看久了,这种新鲜感也便过去了。“莺声渐老”,此句特别传神,承接前句的色彩老化感,此句说鸟儿的叫声也老了,听起来不再新鲜。这个“老”字,体现出作者的炼字功夫。把通感这一修辞方式运用的非常高妙。变听觉为视觉,读来味道很浓,耐人寻味。

寇准不仅仅是为官形象好,诗词也很棒,这首《踏莎行》很值得一读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

红英落尽青梅小”,使暮春的感觉更加形象和具体化,梅花已落,结出了小小的梅子。一种对初春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厅堂里的人安静下来,独对蒙蒙细雨,梅花虽然己落并结子,但她的余香还在,屏风半掩,为的是还能闻到她的舍香啊!词句表达的是作者的空虚寂寞之情,屏风半掩,而不是全掩,说明词的主人还不想把暮春景致全都挡在屋外,屏风半掩,想看时还能看到,梅花的余香,还依然存在,暮春毕竟还是春,不能辜负哟。

词的上半片,是有关春的景物描绘和作者的伤怀行为,下半片,则合盘托出主人公缘何对暮春如此感冒。原来,伤春是虚写,采用兴的手法,先说彼物,再说此物,籍物言情,才是作者的真实目的。

寇准不仅仅是为官形象好,诗词也很棒,这首《踏莎行》很值得一读

菱花尘满慵将照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这就是主人公的感伤暮春的原因所在。原来的密秘约定,现在却是沉沉无消息;离别之情,也已经杳杳不见了踪影。这就难怪主人公要伤春了。

菱花尘满慵将照”,菱花是镜子,尘满是指镜子多日不擦,己落满灰尘。慵将照,是说懒得去照镜子。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前面已经说清楚了。这一句,是对伤春之情的强化和具体化。

倚楼无语欲消魂,长空黯淡连芳草”,该说的话,前面都已经说了,这一刻,我倚在楼头什么都不说了,只是望着黯淡的天空和芳草与天空相连的远方。

寇准不仅仅是为官形象好,诗词也很棒,这首《踏莎行》很值得一读

寇准画像

寇准的这首词,表面上一看,似乎是一首闺怨词,但实际上却不是。寇准是个非常自信而又自负的人,按照他的性格,该写出豪放风格的词来。但毕竟他的词作还不具备能开拓一代新的词风的能力。这首词,总体上还应属婉约派的词风。这是因为,寇准所生活的时代,婉约派还占据主导地位,被认为是正宗,他自然脱离不开这个窠臼。

寇准的这首《踏莎行》,明里似乎在写闺怨,实际上,他是在抒发自己的一种政治上失意的情怀。他虽然在19岁时便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可是相当于宰相的职务呀,也算是位极人臣了。景德元年(1004)辽军大举南侵,寇准力主抵抗,并促使真宗御驾亲征,与大辽定立了澶州之盟,稳定了局势。

寇准不仅仅是为官形象好,诗词也很棒,这首《踏莎行》很值得一读

寇准墓

寇准的才能,受到以王钦若为首的诸大臣的嫉妒,向皇帝进谗言,寇准的宰相之职被罢免。晚年,寇准再次被启用为相,又因丁谓的陷害再次被罢相,被贬到雷州,直到病死雷州。

寇准的这首词,就是写于被罢相的这一时间内,虽被罢相,但他心存不甘,总对朝庭报有幻想,盼望再次能被启用。因此,才以闺怨词的形式,抒发出自己的苦闷之情。宋代的范雍在《忠愍公诗序》中有这样几句话,点明了寇准写这首词的真实想法:“《踏莎行》盖亦借写伤春怨别之闺情,抒暮年迁谪流落不归之意”,这个评语,真是点中了要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