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死”腫瘤的正確打開方式

看到有些腫瘤患者不敢“吃太好”,

擔心怕把腫瘤細胞養肥了,

也看到過有“餓死腫瘤”類似的說法,

不知道是否有用?

“餓死”腫瘤的正確打開方式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癌症和飲食的關係。俗話說“病從口入”,“癌”字三張口,可見飲食和癌症的關係是密切的。


“餓死”腫瘤的正確打開方式


如胰腺癌、腸癌,一般認為與“三高”飲食 (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食品)有關,食管癌的發生與亞硝胺慢性刺激、飲食過燙等有關;肝癌與黃麴黴毒素汙染食物、水質汙染、大量飲酒等有關。因此,有些腫瘤患者們變得小心翼翼起來,不敢吃,特別是“雞鴨魚肉”等營養豐富的食物,都被打入了“冷宮”。


“餓死”腫瘤的正確打開方式


然而,這樣“矯枉過正”是大可不必的,人們對於“飢餓療法”存在很大的誤區,我們首先要幫助腫瘤患者們走出這個誤區。實際上,癌變時葡萄糖是腫瘤細胞最主要的能量來源。葡萄糖在缺乏氧氣的腫瘤細胞中進行的是無氧代謝。在腫瘤細胞中,同質量葡萄糖所提供的能量不到正常細胞的10%,因此對葡萄糖的需求劇增。在很多種類的腫瘤細胞中,都觀測到GLUT1的超量表達,以攝入大量葡萄糖維持腫瘤細胞的生長擴增。如此一來,GLUT1的表達量可能作為檢測癌變的一個指標。

腫瘤的“飢餓療法”這個概念已經提出幾十年了,但它指的是通過藥物或其他方法來餓死腫瘤,並非是讓病人捱餓。

“餓死腫瘤”的正確打開方式

對於肝臟腫瘤來說,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治療方法,將腫瘤滋養動脈進行“栓塞”從而“截斷”輸送營養物質的“腫瘤生命供給線”,經導管動脈栓塞術(TAE)。“以其之道,還治其之身”,在將“動脈栓塞”的同時,聰明的科學家們還送了一份特別的“禮物”給腫瘤,那就是“灌注化療”藥物!導管選擇性或超選擇性插入到腫瘤供血靶動脈後,將化療藥物與栓塞劑的混合物,以適當的速度注入,使靶動脈閉塞,引起腫瘤組織的缺血壞死,同時化療藥物隨著“栓塞劑”沉澱於腫瘤,可以緩慢釋放,起到“長效”消滅腫瘤的作用,這就是“

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

聽起來,這種阻斷“血供”,“斷其糧草”不錯,那是否所有的肝腫瘤患者都可以採用TACE治療呢?

答案是“並不盡然”。TACE是目前原發性肝癌以及部分轉移性肝癌的重要治療策略。以胰腺癌肝轉移為例,部分肝轉移病灶的“動脈血供”並不豐富,因此TACE的抗腫瘤作用發揮有限。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再換一個思路,“斷其糧草”沒用了,我們還可以怎麼樣?

對,我們可以直接不用“經濟制裁”,可以直接採用“火力攻擊”,也就是說可以考慮局部微創治療(海扶刀、射頻消融)聯合系統治療(化療、靶向、中醫藥等)。也就是說,我不跟你玩“迂迴”的戰術了,不跟癌細胞玩“鬥智鬥勇”的策略,我直接拿大炮來轟,當然是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

“飢餓療法”

血管是“公路”即“陸路”,那是不是還有其他通路?“水路”、“空襲”?

是的,雖然從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就提出了著名的“飢餓療法”,即通過抑制腫瘤生長所必需的血管生成,阻斷其獲得氧氣、養分等生長所需,從而最終“餓死”腫瘤。之後,抗腫瘤血管生成的藥物也得到了較為充分的研究,然而就臨床效果而言,儘管“飢餓療法”使不少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延長了生存期,但並未實現徹底消除腫瘤細胞的目標,也有耐藥、不良反應的問題。因為腫瘤非常的狡猾,它能夠不斷的修建新的通路,而且能夠躲避警察的監視。這裡的警察指的是機體免疫系統,在腫瘤細胞,免疫功能是受到抑制的。因此,又有科學家想到,應該調動警察的力量,形成對敵人的全面封鎖、十面埋伏,淨化社會環境(也就是腫瘤微環境)。這也就是,目前非常熱門的“免疫治療”。

2013年美國《科學》雜誌將癌症免疫治療評為“重大突破”,PD-1作為免疫療法中的主力軍,在癌症治療領域備受矚目,一時間名聲大噪,成為整個醫學界和全球腫瘤患者關注的焦點。

那我們看到,人體的免疫系統非常強大,而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治療腫瘤,即細胞免疫治療在理論上成為唯一有可能徹底清除癌細胞的方法:免疫應答可以發現並破壞腫瘤細胞(包括在沒有其他輔助治療條件下清除復發的癌細胞),因而免疫治療方法被認為是最精確、最強大和最安全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機制,應用於控制腫瘤的免疫應答。

作為21世紀抗擊癌症的新希望,PD-1/PD-L1抑制劑所起的主要作用,就是幫助T細胞恢復活性,識別和摧毀癌細胞。到目前為止,美國FDA批准上市的PD-1/PD-L1抗體藥物已達5種,很多國內患者為了能第一時間用上,紛紛選擇出國看病,或者參加臨床試驗。我們中心也有很多的抗血管生成藥物、免疫治療一線、二線臨床研究,目前主要是肝癌、胰腺癌、膽管癌,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國內患者前來看病,接受最前沿的免疫治療。

“餓死”腫瘤的正確打開方式

2017年4月份NATURE的一篇報道,首次揭示了腫瘤微環境中的Th1細胞能夠促進腫瘤血管正常化,阻止癌症的惡化或轉移;同樣,反向調節的作用同時存在,如果改變腫瘤血管的結構使之正常化,這樣也能夠促進T細胞浸潤到腫瘤微環境中,從而限制或阻止癌症的進一步惡化。腫瘤血管和免疫系統之間的這種雙向調節的作用,提示或許這兩個治療聯合會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

今天我們談的“餓死腫瘤”是腫瘤綜合治療的一個方面,也是一個重要的抗癌思路。新的藥物、新的治療思路,為腫瘤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我們希望在2018年能夠在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聯合微創治療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共同推進腫瘤臨床前和臨床的創新藥物研發的進展,從而為臨床腫瘤患者帶來更多的和更優的治療選擇。

中心依託吳孟超院士的專家團隊優勢,聚焦肝膽胰外科、介入、放療領域的臨床、科研、預防,採用MDT多學科綜合治療手段,組成涵蓋外科、放療、影像、介入、病理的上海頂尖專家團隊,幫助臨床醫生為患者提供最好、最佳的治療方案,並結合患者的個體化因素,讓周邊地區的老百姓足不出市獲得國內先進的醫療整體解決方案。

微創介入科

山東省立醫院西院微創介入科是集腫瘤介入治療、外周血管介入治療、肝膽疾病介入治療、非血管介入治療為一體的臨床診療和研究中心。科室醫務人員技術精湛,實力雄厚,目前擁有獨立的介入病房、介入手術室、介入門診和介入培訓基地。科室定期組織上海專家進行遠程會診或來中心坐診,提高治療精準度和精細度。

科室開展的微創介入治療是在不開刀暴露病灶的情況下,在皮膚上作直徑幾毫米的微小通道,或通過人體原有的腔道,在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對病灶局部進行的診斷或治療日趨成為治療相關疾病的重要手段。

微創介入治療方法不僅療效確切,而且創傷更輕、適應症更寬、恢復更快、重複性更強、術後生活質量更高,高度體現“破壞和保護並舉“的治療新理念,是繼外科與內科外的又一個里程碑式科室,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局部治療的未來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