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輸不起”就會哭,多半是家長這幾點沒做好,家長別不當回事

孩子“輸不起”就會哭,多半是家長這幾點沒做好,家長別不當回事

孩子在成長曆程中要經歷很多的考試、比拼,不可能每次拿第一,失敗後要面臨家人的責怪和內心的挫敗,往往失聲痛哭。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展課題組調查結果顯示,32.5%的孩子害怕困難,19.5%的孩子自認為經不起挫折。其實這些數字的背後,家長無疑責任更大,孩子輸不起時先別去怪他們,不妨先檢討一下自身做錯了什麼。

孩子“輸不起”就會哭,多半是家長這幾點沒做好,家長別不當回事

孩子“輸不起”的表現有哪些呢?

1.自滿自負

在孩子成長中擁有自信心和自尊心往往能讓孩子更出色的完成事情,但是過多的自信演變成自負就是一種無知的表現。

好勝心太強就會讓孩子自己過高地估計自己,盲從或者狂妄自負就會表現在孩子的性格中,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發現並給予糾正,往往帶來不可預估的影響。

孩子“輸不起”就會哭,多半是家長這幾點沒做好,家長別不當回事

2.性格強勢

好勝心過強的孩子往往會有過高的估計自己,別人都不如自己的子想法。在其他人友好的對這類孩子提出建議和意見時,往往會剛愎自用,強勢的把自己正確的想法灌輸給別人,讓別人必須接受自己的想法。

這種強勢的性格在人際交往中屬於大忌,長此以往下去,孩子身邊的朋友會越來越少,而孩子的性格也會越來越扭曲。

孩子“輸不起”就會哭,多半是家長這幾點沒做好,家長別不當回事

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隨和可能伴隨著自卑,好勝可能伴隨著驕傲,謙虛可能伴隨著平庸,堅定可能伴隨著武斷”。世界上的每個事物都是雙面的,陽光一面自然伴隨著陰暗的一面,好勝心也是如此。

但是越是這樣,孩子後期抗挫折能力就會越差,所以為了後期孩子能夠勇敢面對困難和挫折,家長也需要在適當時機“逼”他們一把。

孩子“輸不起”就會哭,多半是家長這幾點沒做好,家長別不當回事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1、正視失敗

成敗是人生的常事,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可能不怎麼理解。所以作為家長的話,就需要在生活中引導孩子正確地去看待每次取得的勝利和失敗。取得好成績不驕傲,事情做錯了也不要氣餒,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才能更好地面對人生的風雨。

孩子“輸不起”就會哭,多半是家長這幾點沒做好,家長別不當回事

2、肯定孩子

有時孩子雖然輸了,但家長需要學會多肯定他們此前的付出和努力,面對他們的眼淚,不要覺得這是懦弱的表現,允許其把難過的情緒發洩出來,不過要告訴孩子哭泣沒有任何幫助,雖然人人都不喜歡輸都感覺,但是過程比結果重要,如果想要贏,下次可以更努力一些,而父母肯定會站在背後支持著他。

孩子“輸不起”就會哭,多半是家長這幾點沒做好,家長別不當回事

3、多參加實踐活動

不要一直將孩子放在溫室裡面培養,有機會也要讓他們感受到外面的大千世界。比如讓孩子學會一個人睡覺,一個人過馬路上學,一個人去超市買東西。如果前期不放心的話,當孩子出門的時候,可以在後面默默跟著,這樣不僅能夠讓他們學會自主面對一些問題,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