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街:百姓“幸福安康”的祈盼

□ 郭存亭


上党,是山西东南部古地名,包括清时的辽州、沁州、潞安府、泽州府,是由群山环抱的一块高地。上党古文明和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炎黄始祖炎帝在上党完成了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重大转折,使上党遂成为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中华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华夏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而产生于远古、传承于民间的上党社火,就是这一页上的一个符号。上党社火有五十余种,丰富多彩的社火内容记忆着上党的民俗文化风情,其中,民间曾经盛行的“刮街”,是上党漳河流域遗存的独特社火,也是上党社火中最为独特的民俗记忆。

刮街:百姓“幸福安康”的祈盼

平顺县东庄民俗刮街

“刮街”社火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民俗活动,相传最早源于宋时上党地区漳河流域已盛行迎神赛社的村庄。有学者研究:刮街社火受启于古时夜间报时制度的 “打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百姓们从打更中得到启示,演绎出“刮街”社火的习俗,其含义是人们集中起来对村中大小街巷进行清扫,同时要借助神仙等各种力量,将村中潜藏的邪恶污秽驱赶出村,以求一年的风调雨顺,幸福安康。据说,浊漳河畔的平顺县东庄村是这一古老活动的创始地和传承地,上千年来经久不衰,并辐射到了浊漳河谷沿岸周边的村庄,包括平顺县的北耽车乡、阳高乡、石城镇,其中以石城镇白杨坡村最为典型。

在平顺县东庄村一带盛行的刮街社火,其实是古时 “乡人傩”的遗形,是古时迎神驱鬼的一种民俗遗存,当地百姓又叫“刮大街”,后来演绎成民间元霄节闹社火的一项民俗活动。这项活动的独特之处是:全村老幼皆要参加,使用的器具品类最多,巡游路线涉及全村的大街小巷。在长治市潞城区,相传刮街社火源于清时南舍村迎神赛社“调家龟”的习俗。冬闲时南舍村“调家龟” 排练要刮街,即由四个半大的孩子架一面墩鼓,提三面更锣,绕村里街巷敲打一遍。每次刮街两遍,意为通知演员做好准备上庙排戏;到了腊月,由正式参与赛社的鼓乐手用两班细乐,双鼓双唢呐吹奏乐曲,取代孩子执行刮街任务,而且每天都要刮街两次,直至赛社开始,久而久之演绎成民间社火。如今,刮街社火在长治市潞城区等地已经消失,唯有沁源县、平顺县还保留刮街这一传统习俗,且刮街活动的时间是固定的。

沁源县韩洪乡王璧村是位于太岳山麓的古老村庄,遗存的刮街社火定在晚上进行,且时间较长,每年从除夕晚上开始至正月十五晚上结束,连续进行十六个晚上。活动形式主要是八音会晚上游街,即以锣、鼓、钗、钹、唢呐等乐器,演奏诸如《夹山腔》《将军令》《风搅雪》等曲牌调;八音会沿街而行,家家门口都要走到,每到一家门口演奏一曲,祈盼一年平安幸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

平顺县东庄一带的刮街社火,是在每年正月十六下午进行的,全村人都参加,为当地元宵节中场面最宏大的一项民间活动。正月十六上午一大早,所有参加活动的人们便开始准备活动所带的器具,还要进行衣着化妆打扮。吃过午饭后,大家便在村中的神庙或村里闹元宵活动的场地集中排队。整个刮街活动是组织有序的,先由村中社首在神庙前上香烧纸,或者在活动场地置案祭拜,意在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福禄安康,国泰民安。然后刮街队伍分两排排队巡游:最前面是持两根三眼枪和放鞭炮的开路者;其次是两捆由谷草绑缚而成的长火把,每捆火把长约三五丈,由10 余个 10 多岁的孩子抬着,又称“火龙草”;接着是铡刀两口、砍柴刀两把、长枪两杆;再之是大红灯笼,也分两排,一般是每排四只大灯笼;再往后是铁片做成的火斗,样式好似水桶,铁片之间留有间隙,半腰处插一木柄,火斗中放满木炭,火焰熊熊;火斗之后是四人用木棍持绑缚的楼铧,要不时将楼铧放在火斗上熏烤,待其发红炽热时,浇以食醋散发出阵阵醋香,称作打醋坛;火斗后边是八音会,再后边紧跟的是五色彩旗、拳家伙(即古代演练拳术时所用的乐器,和八音会的乐器有区别);拳家伙后面是扮作八仙、秦叔宝、尉迟敬德等神仙人物、以及将官武士和持刀剑的武术表演者;最后是高跷社火和打扮成各种人物参加巡游的百姓。同时,队伍中还夹杂着很多放鞭炮的人。刮街队伍按顺序排好后,便鸣炮起程,先是三声三眼枪响,接着是鞭炮齐鸣,队伍浩浩荡荡沿村中大街小巷行进巡游。一路上,火把熏腾,彩旗飘扬,鞭炮声此起彼伏,锣鼓震天,一派驱邪赶恶的气势。活动中巡游的路线一般不走重复路,但要尽可能走遍村里每条街巷,最后返回原出发地。

平顺县民俗专家赵伟平先生数十年来潜心挖掘、组织研究当地历史文化,使遗存在平顺县漳河流域的刮街社火荣获“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而受到保护和传承。据《上党社火》记载:旧时东庄村举行刮街活动时,巡游的路线是固定的,先由三家社首在五道将军庙前祭拜,然后队伍自西向东行进,从吕祖庙拐到送子奶奶的堂上,再从崖边进入村里最大的庄院——王家庄院。王家庄院中有很多狭窄小巷,不便整个队伍循环,那持火把的人们就将火把伸进小巷,用烈焰熏腾,再将火斗犁铧沿小巷两边打遍醋坛,方才继续前行。此后便从王家庄院进入西圪廊,再转到东圪廊,出崖边经真武庙上碓臼圪廊,再经十字上向后进入后街,由五道将军庙前转出。一路上,凡遇到大队人马进不去的地方,就全部由持火把打醋坛的人们认真熏腾刮扫一遍。特别是经过高墙深巷之处时,熏腾更旺,鞭炮更响,呐喊声更壮,俨然如追杀妖邪一般。有些生病或身体不便的老人,不能参加活动,但在队伍经过时都要出来观看,感受驱邪逐恶的氛围,沾沾旺气,图个吉利,祈盼一年的幸福安康。

“刮街”这一遗存在漳河流域沿袭千年的驱魔社火仪式,背后支撑着的地域文化,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正如当地的老人所讲:刮街活动结束后,人们一身轻松。我们从平顺县东庄村刮街活动的场面与百姓口口相传的故事中得知,在百姓的记忆里,似乎经过这样一场彻底的刮扫,整个村子就干净了,新的一年就顺通吉祥了。这就足能证明,上党曾经盛行刮街社火的意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