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史记》:史上最伟大的“剽窃者”,上演跨越千年的爱恋

说起剽窃、抄袭,想必所有的创作者,都会恨得牙痒痒的。

但如果我说司马迁,也干过“剽窃”的事,你可能会骂我有辱先贤。

但如果我告诉你,司马迁不但确确实实“剽窃”,还将“剽窃”的文字,堂而皇之地写进了中国最伟大、最著名的历史巨著《史记》。

你多半会怀疑,这不是骗去流量吗?

如果我告诉你,司马迁不但有大量的、整段整段甚至全文性的剽窃,还让一段爱情经典故事,永远流传的话,估计,这个时候,你会顿生好奇:一个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竟然在最伟大的史学巨著中剽窃,竟然还写爱情故事?

卖个关子,先说说这个爱情故事的两个主角。

趣说《史记》:史上最伟大的“剽窃者”,上演跨越千年的爱恋

司马相如,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吧。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

熟悉中国文学史的朋友,应该知道,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文学形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是妇孺皆知的。但往上推,估计知道的人就会少一些了:先秦散文、汉赋、魏晋骈文,相对小众得多。

而说起汉赋,有一座高山,绝不能跨越,这座高山,姓司马,字长卿,名相如。他的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篇篇经典。

如果你对这还是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你一定知道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被后人尊为“诗圣”。再看看司马相如,后人尊他为“赋圣”“辞宗"——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了!

如果这些,还是有些专业的话,那我再说两点:犬子,你一定听说过。“犬子”脱离本意,最早指的就是司马相如——《史记》有言“少

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如果不知道,也没有关系。到过成都,有两个地方,一定不要错过:琴台路和驷马桥——这可都镶满了司马相如的脚印哦。踏着古圣先贤的脚印,听听千年的回响,不失为一次心灵的净化!

要说“跨越千年的爱恋”,一个人可是不行的——爱情,必须两人啊。

另一个人的来头,也很不小。卓文君(前175—前121),原名文后,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普及一下,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儿、卓文君; 蜀中四大才女: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 )

司马相如,只是一个清贫书生。虽有出仕为官的经历,但都郁郁不得志。回到四川成都,受临邛县令王吉的邀请,暂时在临邛(今邛崃临邛)居住。

邛崃富豪卓王孙听闻,便设宴款待,意图结交文人雅士。当时,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刚刚寡居。一向仰慕相如的文采,便在屏风外窥视。司马相如发现有美人在侧,受邀抚琴时,便弹了一曲《凤求凰》。原曲已不得寻,原带的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有词: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这一通琴声,撩动了文君的心弦。当夜,与相如私奔到了成都。

今天的成都,还有琴台路、抚琴路(东路西路),就是当年二人逃到成都之后,由于相如家徒四壁,富家小姐卓文君便当垆卖酒,掌管店务。随便说一点,当年,四川的文君酒,蜚声海内外,如今,已多年不闻其名了。司马相如系着围裙,夹杂在伙计们中间洗涤杯盘瓦器。闲暇时候,两人相偎抚琴。下图为琴台故径。

趣说《史记》:史上最伟大的“剽窃者”,上演跨越千年的爱恋

今日的琴台故径,依然在无声诉说着哪一场旷世之恋

趣说《史记》:史上最伟大的“剽窃者”,上演跨越千年的爱恋

爱情初期都是甜蜜的,但却难以保鲜。而男人,在面对外界的诱惑时,特别是有钱有势之后,难免另生情愫。司马相如因《子虚赋》得到汉武帝赏识,被封为郎(帝王的侍从官)之后,打算纳茂陵女子为妾,冷淡卓文君。

世俗女子,可能就会采取“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方式。但作为一代才女,卓文君却另辟蹊径,做《白头吟》表明心志。开篇一句,即让人心碎: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诗中共有八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回环往复,直抒款曲。

相如写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没有“亿”,暗示对文君无“忆”,委婉表达决绝。文君作诗《怨郎诗》以回。诗曰: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倚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相如接到诗之后,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两人白首偕老,老于林泉。

可以说,没有经过变故的爱情,是缺乏回忆的;而经过变故之后,依然能长相厮守的爱情,才是最值珍惜的。

相如与文君的爱情,跨越千年,时时还撞击着人们的心扉!

趣说《史记》:史上最伟大的“剽窃者”,上演跨越千年的爱恋

可这与司马迁“剽窃”,有什么关系呢?

别着急,如果二人的爱情故事,不经过传世史学巨著《史记》,又岂能跨越千年?

熟悉《史记》的朋友知道,《史记》被称为“纪传体”,主要有五种体例,分别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司马相如在《史记》中有专门的列传。《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详细记录了司马相如的生平。

《史记》共有52万余字,记录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而“司马相如列传”共有11260字,占到了2.1%,简直可谓是一个奇迹!

而在这1万多字中间,太史公全文引用司马相如《子虚赋》,共4474字;全文引用了相如的《喻巴蜀檄》,共662字;全文引用《大人赋》824字。其他还有部分引用的《上林赋》《难蜀父老》《上书谏猎》《哀二世赋》《封禅文》等,总计达到8000多字。可以说,引用部分几乎占用了整部《司马相如列传》的80%!

难怪,有人评论这一篇是“连篇累牍,不厌其繁"(李景星《史记评议》)。

直接引用远超自己的写作内容,并达到80%以上,这不是明目张胆的“剽窃”是什么?

只是,司马迁的“剽窃”,是历史传记的一种写法,叫做“以文传人",更重要的是,里面不但记录了伟大的辞赋家司马相如一生的经历,还详细记录下了一代辞宗的爱情故事,成为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经典,跨越千年,时时叩击人们的心扉。

不能不说,这种“剽窃”,规模之大,手段之高明,传承之久,影响之深远,感人之深,无出其右矣!

趣说《史记》:史上最伟大的“剽窃者”,上演跨越千年的爱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