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搖記——美文天下

天之光,地之花,宇宙之燦爛。

黃埔江上,麗船爭流.黃埔江岸,金殿爭豔。

世博會搖記——美文天下


從銀夏到金秋,從世界到中國,從信仰到理想,從觀賞到憧憬,從友誼到和平,全都匯聚這城市裡的城市、明珠中的明珠——上海。

這是中國世博會,也是人民的盛會。

每一個展館都是一部史詩,每一部史詩都是人民的智慧:一扇、一立、一臥、邊與角、底與頂、竹木絲網、布帛菽粟、花鏡畫舫------

中國館的恢宏,還有她的頂天立地.德國館的大氣,總有她的嚴謹;印度館的莊重,還有她的宗教意境------

每一個展館都是炫耀,連同她的驕傲還有憧憬.

可以是湖光山色,可以是小橋流水,也可以是海市蜃樓,風車、草屋、村落,藍天、白雲、小鳥,立陶宛含苞欲放的“花蕾”,“碧綠鳥巢”中的巴西靈感,------,走不完的山河秀麗,看不盡的人間春色。

你可以去哥倫比亞館領略亞馬遜熱帶雨林的風光,也可以領悟連接大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的氣魄,當然,非洲野生動物中的巨龜、火烈鳥、犀牛-----會讓你更愛自然。

自尊自愛又自豪,人如此民族亦如此。

以色列人總是要顯赫他們的智慧,科技之光裡的三維空間、光球360、海貝殼、視聽盛宴------

英國人從來就不甘落後,他們怎麼會落後,科技靈光的“種子殿堂”總能層出不窮。

最憧憬最有幸福感的似乎是沙特人,想把月亮暖暖的抱在懷裡,.要麼乘上”月亮船”悠然在樹木蔥綠之中、片片沙漠之上。

原來,沙漠有沙漠的春天,山峰有山峰的驕傲,河川有河川的豐饒.

古典的,現在的,未來的;庭院、家居、市集,一個城市一種文化,一個民族一種態度,一個國家一種風範。

瑪雅遺址的洪都拉斯科潘小鎮,火山之國的薩爾瓦多印第安文化,黑非洲文化搖籃中的尼日利亞“祖瑪巖”;就連咖啡也有它的牙買加藍山文化。和諧之城的阿斯馬拉有驕人的拜占庭與伊斯蘭文化,可希臘人從來都是踏實,沒有炫耀,沒有華麗,有的是“民生”有的是“安居”。

工藝的,科技的、傳統的、現代的,全是人民的智慧之光。

小城有小城的故事,大城有大城的榮耀,古城有古城的輝煌。

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伊拉克神話世界中的〈一千零一夜〉巴基斯坦的拉合爾古堡,卡塔爾的巴爾贊塔,衝鋒破浪的阿拉伯帆船。

世博會,可以是堂皇富麗的宮殿如阿波美王宮;可以是美輪美奐的視聽如瑞典的機器人合唱團,然而,最吸引你的一定是異國的美味佳餚。

挪威的三文魚,土耳其的西部烤肉,北非突尼斯的小米飯,剛果的象鼻魚特產一樣的可愛可口,一樣的沁人心脾,還有秘魯的國菜“青檸白魚配辣椒”,當然,不要忘了還有他的雞尾酒和葡萄酒,你千萬不要以為只有法國的葡萄酒好,葡萄牙顧名思義就是葡萄酒的王國,而摩爾多瓦的葡萄酒一樣的醇香悠久。

你可以一睹挪威的“壽司拼盤”請注意,只許看不許吃,天各一方,地角天涯各為其主。

在世博會,你可以看到,意大利人最會顯擺,除了時裝之都米蘭,他們有的是擺,從文藝復興的藝術大師達、芬奇,一直襬到現代足球,還在擺:跑車、小提琴-----

荷蘭人雖不愛擺,他們來的實在,只要”快樂街”,不要門坎,不要欄杆,一通到底的快樂。

來得更實在的是埃及人,清清楚楚的黑白兩色,他們不需要花花綠綠,有的是燦爛的文化,有的是悠久的文明.

不是不實在,不是沒有文明,俄羅斯人最知道兩件事,’塔樓”裡的民族團結,科學不是隨便掐的泥塑,從兒童開始就有了科學的”視覺”。

而美國卻真的沒有悠久的文明,可是,她的現代文明似乎想超越整個世界,看看美國館展翅高飛的雄鷹就知道,她要擁抱四方來客,美國沒有什麼了不起,她真的沒有什麼了不起,她唯一的就是能夠吸世界人材之精華,可惜,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做到.她真的了不起。

人民愛歌舞,這也是一個歌舞昇平的時代。

要說歌舞,無論是音樂感官還是舞蹈動作,南美人總能處處揮放,配上包羅萬象的樂器,什麼桑巴,什麼拉丁,又是什麼爵士。你才會知道什麼叫愛情,什麼叫快樂,什麼又叫狂飆。

不過,你如果是音樂迷,一定要去奧地利館,她的館就象吉他,奧地利人不僅能秀出她們的鄉村音樂,施特勞斯和莫扎特的大小B調一定會讓你如痴如醉。

音樂給人享受,給人健康,那管它是一絲的快樂,那管它是苦中作樂,人民的心靈需要它,愛情需要它,友誼也需要它,你只要去波蘭館轉轉就知道,波蘭人給出的不僅僅是肖邦的鋼琴曲,耐人尋味的是,他們也有黃色的波蘭龍配對於紅色的中國龍,龍成了友誼的紐帶。

人類對音樂的熱愛處處都能感受到,他是大眾的,就像愛沙尼亞民族音樂的標誌——合唱。

巴拉圭豎琴裡的美洲風情,尼加拉瓜歌舞,丹麥三明治”人魚之樂”,新加坡空中花園中的“音樂噴泉”,還有天然渾成的匈牙利”森林”旋律,安哥拉”輪椅舞”的生命之歌.充滿童趣的羅馬尼亞”芭蕾舞”,亞美尼亞古老的杜杜克笛,馬達加斯加的”牛皮鼓”。

愛爾蘭乾脆就把樂器作為國徽.國樂,民樂, 人見人樂。

一個展館一個主題,可以是故事,可以是歷史,也可以是傳統,也可以是科技,還可以是一種風尚,一種思想,但所有的主題都縕藏著一個最大的主題,嚮往和平下的美好生活。

巴勒斯坦巨型的”橄欖”,這既是他們生存所需的經濟作物,也昭彰出他們多麼的祈求和平與友誼呀!

蘇丹館明明白白的向世人給出了他們日盼夜想的:”城市與和平”,可以少有面包,可以不要有機器,可以不要有高樓大廈,但一定要有和平,你能聽見他們的吶喊嗎?

願全世界人民為他們禱告,為所有受苦的人民祈望.世博會難道不應該有這樣的主題嗎?

不是世博會,我們怎麼知道,翻開利比里亞和平的新篇章竟然是一位女總統,是呀,只有真正給人民帶來自由幸福的人,無論他是高貴還是低賤,無論她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永存在人民的心中.

人民渴望和平,熱愛和平的自由平等的美好生活。就象南非人民熱愛他們的曼德拉一樣,在154個展館裡,你能看見唯一有醒目人像的就是南非館。

綠色、環保、低碳,交流、交匯、交融-------一切皆於和平。

願和平的上海世博會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