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坚定:辜鸿铭祖籍地确系厦门翔安古宅


黄坚定:辜鸿铭祖籍地确系厦门翔安古宅

辜鸿铭全传封面


摘 要:关于辜鸿铭祖籍地的归属,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试着运用比较论证法,对两篇影响较大且观点不一的文论进行辨析,并且通过对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的实地调研,力求严谨求证,从而提出“辜鸿铭祖籍确系翔安古宅”的论断。

关键词 :辜鸿铭;祖籍;厦门市;翔安区;古宅村

关于“清末怪杰”辜鸿铭的祖籍地,历来有不小的争议,之前主要有“厦门同安(今翔安境内)、泉州惠安、泉州晋江”三种说法。从近年来各界学者的研究成果看,多数倾向于“同安”之说,并认定是在今厦门翔安区范围内。2004年出版的《厦门市志》(卷五十)就明确记载:“辜鸿铭,祖籍同安县新圩乡古宅村”(今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但是,这几年又陆续出现辜鸿铭祖籍“古宅”与“浦尾”之辩。在这当中,较有影响的是同安文史专家陈金城、陈荣林的“浦尾说”,①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程巍的“古宅说”。②笔者通过比较分析“陈、程”两家之言,并深入田野考察调研之后,认为辜鸿铭祖籍地就是厦门翔安古宅村。若有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教。

2004年出版的《厦门市志》卷五十第一章中,给以辜鸿铭较大的篇幅立传,现摘录如下:“辜鸿铭(1857—1928年),名汤生,字鸿铭,号海滨读易者,晚年自号‘东西南北老人’。祖籍同安县新圩乡古宅村,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是第四代侨裔,自称‘厦门辜’。10岁时被义父母布朗夫妇带到苏格兰上学,清光绪三年(1877年)获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成为中国最早完成全部英式教育的第一人。接着进入德国莱比锡大学研修土木工程学,获博士学位,其后又赴法国学法文,通晓中、英、德、法、俄、日、马来、拉丁以及希腊等多种语言、文字。光绪六年返回槟榔屿,在新加坡海峡殖民地政府中任职。不久接受朋友劝告,辞职回槟榔屿,潜心钻研中国古籍,以后到香港一家英国商行当助理,业余时间专攻‘四书五经’。”

按说《厦门市志》作为“官书”,内容记载比较严谨详实,关于辜鸿铭祖籍地是“古宅”的说法可以“一锤定音”了。有关争议,源自于2009年《厦门日报》一连载文章,文章写道“辜鸿铭祖父本是同安新店浦尾村陈姓人氏”(即今翔安区新店镇浦尾)。当时的同安区政协文史委对此十分重视,立即派人前往浦尾调研,初步也赞同以上说法。调研文章亦即上述陈金城、陈荣林执笔的《辜氏鸿铭本姓陈 祖籍同安浦尾村》,该文说:

“据浦尾老人会陈丽水、陈金乾先生介绍,浦尾陈氏在清代已分衍出坑尾、顶厝、田墘、过沟及尾厝五个角落……辜鸿铭的先祖名陈敦源,系清代乾隆间人,属浦尾十二世‘敦’字辈,全家居于尾厝角……因性情急躁,又极嗜酒,致家道中落。终因酒后与人(村边乞丐营里的一名乞丐)争执,失手伤了人命。夜里酒醒心惊,害怕官府缉拿,迅即携带家眷,摇着自家小渔船外逃,不知所终。……直到抗战前,陈敦源后裔不断以先祖陈敦源之名号写信回浦尾寻亲认祖,村人才知其去向。原来当年敦源南逃海外,辗转到了马来亚吉打,登陆落户,成为当地斩榛辟莽、开辟蛮荒的华人前驱……陈敦源背乡离井,痛定思痛,负疚后悔不已,难以释怀,遂改‘陈”为‘辜’,以示忏悔之情,从此子孙皆为辜姓。据郭瑞明、蒋才培编著的《同安华侨志》(1992年鹭江出版社出版P268-269页)载,陈敦源之子辜礼欢在马来吉打州经商成功,对地方贡献颇大,被英殖民者任命为华人‘甲必丹’”。陈金城原为同安一中历史老师,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地方文史研究,对这位前辈的观点,笔者一向是比较尊重的。但纵观全文,还是有两个疑点难以释怀。首先,文中并无辜礼欢就是陈敦源儿子的直接证据,作者只是援用了《同安华侨志》关于辜礼欢的一点记载而已;另外, “辜鸿铭祖父本是同安新店浦尾村陈姓人氏”一说有误,错把辜礼欢当作辜鸿铭的祖父③。

一般来说,越是接近历史源发地、发生时间、人物本身的记载,就越接近真相。与陈金城、陈荣林的《辜氏鸿铭本姓陈 祖籍同安浦尾村》相比,程巍所著《辜鸿铭的“祖籍”及其槟榔屿祖先考》一文,更接近辜礼欢家族生活的地方和年代。

程巍的《辜鸿铭的“祖籍”及其槟榔屿祖先考》一文,刊发于《中华读书报》,《光明日报》官网予以整篇转载。全文近万字,援引了来自国外的大量史料,资料的采集者也大多与辜家有过直接接触,甚至是直接采访辜礼欢家族的第一手材料。关于辜鸿铭的祖籍地,明确指向现在的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程巍采用的史料之一,出自1908年在英国伦敦出版的《英属马来亚志》(此时辜鸿铭已是大清有名的外交官),该书资料可靠翔实;而且,负责撰写辜氏家族的作者H.C.罗宾逊(H.C.Robinson),曾任马来亚雪兰莪博物馆馆长,他不仅熟悉地方掌故,还热衷搜集本地望族的资料(如家谱一类),也算是当地资深文史专家。

程巍的文章说:在“KohSe⁃angTat”下列出了槟榔屿辜氏家族四代谱系。“KohSeangTat”即辜鸿铭的堂兄辜尚达,为槟榔屿辜氏家族第四代族长,靠鸦片起家,成为槟榔屿首富和名流,并于1869年在槟榔屿城区修建了富丽堂皇的豪宅……那里不仅居住着作为“族长”的辜尚达一大家人,还是槟榔屿辜氏家族的“宗祠”所在,供奉着辜家的列祖列宗的牌位。H.C.罗宾逊感叹道:“槟榔屿的华人家庭很少能够将自己的来源追溯到十八世纪末弗兰西斯·怀特船长的时代④,即华人家庭的移民祖先到达海峡殖民地的时候,但作为这一代的族长的辜尚达所属的那个家族却是例外。”

文章还说:据《英属马来亚志》提供的家谱,并综合其他资料可知,槟榔屿第一代华人移民辜礼欢(KohLayHwan,辜鸿铭的曾祖父)曾官至当地“华人甲必丹”(Cap-tainChina,英国殖民政府任命的当地华人头领)……罗宾逊记录的槟榔屿辜氏家谱一开始就明确了这个家族的祖籍地:“来自中国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关辜厝村”。⑤

文中明确辜礼欢为“第一代华人移民”,而非陈金城、陈荣林认为的“第二代”,亦即陈敦源之子。同安“关”,应是同安“县”方言之误(程巍误解为“同民关”)。在闽南话中,“县”与“关”谐音,过去的闽南华侨一般不会普通话,都讲方言。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同安县都为泉州府所辖。这个“辜厝村”,就是现在的厦门市翔安区古宅村。因为,笔者遍查浦尾乃至整个翔安区新店一带,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在,从未有过“辜厝村”这个地名,而“辜厝”这个名字,还有“辜山”“辜宅”等与辜姓有关的地名,就在古宅村,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古宅村位于今厦门市东北部,与南安交界。有史以来,一直都以“辜宅”为名,从未更改,至少已有上千年之久。早在商周时期,古宅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2016年在村子发现石锛,经厦门文物专家检验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宅村落大致形成于唐代。宋、元、明、清属同安县长兴里辜宅保。一直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人们弃繁用简,简“辜”为“古”,以讹传讹至今。

目前,古宅村全村为清一色黄姓族人。据同安金柄紫云《黄氏族谱》记载,开基祖黄肇纶于唐垂拱二年(686年)拓荒金柄,后来部分后裔从金柄村迁入辜宅,为辜氏子弟教书。辜黄两氏长期友好相处。据当地村老世代相传,大致在清代,辜姓家族才全部迁出故土。一直到民国年间,辜姓聚落的大片老屋犹在,就在今天的辜山脚下,当地人名曰“辜厝头”,亦即辜厝村的头。新中国成立之后,村民们开始在辜厝头开荒种田。如今,辜厝头的田边仍有少许残垣断壁,田里经常出土辜姓民居的建筑构件。在现今古宅村黄氏祖厝东侧百米处,有一栋明代遗留下来的三落双护厝老屋,就是辜家祖厝。现年68岁的古宅村老人协会副会长黄仲春说,他之前一直住在这栋老屋,小时候听族里长辈黄笃林介绍:这房子是辜家祖宅,大概在清朝初期,辜氏举家外迁,就把房子卖给了黄家。据了解,黄笃林是清末民初较有文化的艺人;而且他获得信息的渠道,应该出自当时亲眼目睹辜氏外迁的族人。因此,这些说法的可信度较高。原先住在里面的几户人家,以及左邻右舍上了年纪的老人,大家都知道这栋房子原为辜家老宅。

前几年,在“辜厝头”附近,发现了一块记载辜氏在这里生活的《辜仅娘圹志》(即墓志铭),铭文刻:“仅娘,本邑辜文兴之女,赍志早逝,今卜佳城于十八弯下,名邦坪埔”。⑥十八弯就是古宅十八弯,邦坪埔是十八弯脚下的小地名。这说明,古宅确实是辜氏家族历史上的聚居地。古宅村史的时间点,包括辜氏卖房与黄氏的时间点,与程巍考证的辜礼欢家族史如出一辙。

另从上述材料得知,作者罗宾逊本人不仅是个熟悉当地掌故的文史专家,而且亲自去过辜礼欢的家和辜氏宗祠,亲眼见过辜礼欢的曾孙,也就是辜鸿铭的堂兄辜尚达。因此,辜鸿铭家族溯源明晰,辜礼欢才是第一代移民。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改姓是大事。假使辜礼欢真是陈敦源的儿子,那就是第二代了,在宗祠、家谱上是不可能不留任何痕迹的。同时,中国与马来西亚在空间上远隔重洋,在时间上距离所谓的陈敦源杀人改姓已过百年,此时此地,早已如日中天的辜氏家族,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隐藏这件事情。关于新店浦尾陈氏改为辜姓的传说,即便是真的,也可能与辜鸿铭家族无关,或系另外一个辜姓家族。历史上,各姓氏争抢名人入谱沾光的案例屡见不鲜。

在《辜鸿铭的“祖籍”及其槟榔屿祖先考》一文中,作者援引1821年英国人克劳福德日记说:受英印总督黑斯廷斯派遣,克劳福德率领一小队人马去槟榔屿,经布朗引荐找到辜礼欢,要他帮忙解决吉打与暹罗之间的争端,并向吉打国王重申英国东印度公司对槟榔屿的主权。克劳福德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再次去牛汝莪种植园拜访布朗先生。他给我们引见了一位名叫‘Che-wan’(即辜礼欢——笔者注)的年老的槟榔屿中国居民,他是少数还在世的本岛最早居民之一。Che-wan23岁时离开了他的故乡福建省,从此就未曾回去过,他现在60岁了,正按照中国风俗,用粗糙的花岗岩为自己准备了一方上好的墓地。”克劳福德见过辜礼欢本人,他的日记母庸质疑。程巍据此考证:辜礼欢于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在辜宅出生,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离开家乡远赴南洋马来亚吉打、槟榔屿等地打拼,最后成为当地侨领“甲必丹”。笔者判断,辜礼欢之所以再也没有回过老家同安辜宅,大概是因为这个时候辜宅已经没有辜姓人家。这恐怕也是辜礼欢家族从未回国寻根谒祖的原因所在。这些与翔安古宅村世代相传的说法基本一致。明清时期,这里的先民跨洋过海,过番谋生,几乎“家家涉洋,户户有侨”,全盛时期,仅在新加坡的辜宅籍华侨就占据了一条街。直到清末民初,还有黄希鳖、黄玉带等一大批古宅俊贤在新加坡、越南等地筚路蓝缕,发展为当地侨界翘楚。

《辜鸿铭的“祖籍”及其槟榔屿祖先考》还写道:“辜鸿铭的祖父辜龙池为辜礼欢偏房颜梅娘所生,长期任职于吉打宫廷”。因为系庶出,所以辜鸿铭这一支脉不受重视,导致他们在祖籍地问题上一直语焉不详。辜鸿铭的父亲叫辜紫云,在堂兄辜国彩和英国人布朗合作的农场帮工,后来受聘管理布朗的牛汝莪种植园,以自己出色的林业技术让牛汝莪种植园获得很好发展,成为当时槟榔屿最成功的种植园。

巧合的是,辜鸿铭的祖父叫辜龙池,父亲叫辜紫云;这两个名字一个是古宅村的地名、一个是古宅黄氏的堂号。在古宅“辜厝头”西侧有一眼山泉叫“龙潭”(龙池),村里的小溪叫龙涎河(同安东溪的源头之一);“紫云”则是古宅黄氏家家户户挂在门前的堂号。“辜紫云何时结婚,所娶何人,传闻虽多(如“英妇”“葡萄牙女人”之类),但未见史料记载。1845年他的长子辜鸿德出生,1857年次子辜鸿铭出生。辜紫云死于1867年槟榔屿华人帮会骚乱期间。”此后,布朗承担起了养父的责任,对辜家关爱有加,把辜鸿铭培养成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注释:

① 厦门市文史专家陈金城、陈荣林发表文章认为,辜鸿铭祖籍地系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浦尾村,认为辜鸿铭先祖陈敦源,因故改姓辜。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程巍发表文章,认为辜鸿铭祖籍地系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

③辜礼欢应为辜鸿铭曾祖父。辜鸿铭的祖父叫辜龙池,是辜礼欢偏房颜梅娘所生。

④怀特船长年代,即我国清代乾隆年间,就是辜礼欢所处的年代。

⑤作者程巍或许是因为不懂闽南话,在文中将“同安关”误解为“同民关”。事实上,同民关距离古宅村较远。在闽南话中,“关”与“县”谐音,“同安关”应指“同安县”。

⑥引自《厦门墓志铭汇粹》,作者何丙仲、吴鹤立,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参考文献:

1.厦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厦门市志》,方志出版社,2004年1

月,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3)第081158号。

2.郭瑞明、蒋才培编著《同安华侨志》,鹭江出版社出版,1992年。

3.程巍:《辜鸿铭的“祖籍”及其槟榔屿祖先考》,《中华读书报》2017年7月10日。

4.陈金城、陈荣林:《辜氏鸿铭本姓陈 祖籍同安浦尾村》,来源:西安交通大学侨联网,2009年11月3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