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病原体感染,预防消化系统肿瘤

美国癌症协会分布了预防癌症的一级预防措施,共9条,其中一条是预防病原体感染。预防病原体感染,如何能预防肿瘤呢?今天就与大家聊聊与消化系统肿瘤相关的病原体,如何致癌?又如何来预防?

预防病原体感染,预防消化系统肿瘤

美国癌症协会在肿瘤学顶级期刊上发布了癌症一级预防计划。主要癌症预防干预措施,大概可以归类为9个方面:

▼控烟

▼限酒

▼控制肥胖

▼健康饮食

▼运动

▼预防病原体感染

▼防晒

▼减少不必要医用放射

▼减少室内材料污染

预防病原体感染,如何能预防肿瘤呢?这点很多人不甚明白。目前,共有11种病原体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有致癌性,包括:

▼1种细菌:幽门螺旋杆菌;

▼7种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B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三种寄生虫:泰国肝吸虫、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埃及血吸虫。

要防癌就要远离这11种病原体,结合国内情况,要预防消化系统肿瘤,主要要防止:幽门螺杆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华支睾吸虫的感染,就能防止大部分胃癌、肝癌发生。

一、防止幽门螺杆杆菌感染——防止胃癌

日本学者12年随访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2.9%发生胃癌,而非感染者中无1例发生胃癌,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肠型胃癌(肠型胃癌占胃癌的绝大多数)发生的必要条件,也可以说没有幽门螺杆菌胃癌的发病率就会极低!

大量事实也证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明显降低胃癌发生率。

我国香港人群干预研究结果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约50%;国内大陆大量本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癌发生率总体降低39%;日本、韩国研究也得出类似结果。

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目前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宿主,经口传播,可通过口腔唾液、粪便经手、食物接触口来传播。

预防:

•餐前便后要洗手;

•尽量不要喂送食物,尤其不要口口喂养幼儿。

•可以分餐制或公筷,且餐具经常消毒。

如果你出现口臭、泛酸、嗳气、上腹胀闷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做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查。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应予以根除。

而且一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最好全家都做检查,阳性者都予根除,以防相互传染。

二、防止乙肝、丙肝病毒——防止肝癌

肝癌患者中超过80%以上有慢性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背景。有研究发现HBsAg阳性者罹患肝癌的几率相较于未感染人群升高25~37倍。丙肝病毒感染者相较于未感染人群的肝癌发生风险高15~20倍。据预测,在未接受治疗的丙肝感染者中,14.4%将发展为肝癌。

肝脏长期活动性炎症是导致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慢性乙肝或丙肝也可直接发生肝癌。

乙肝或丙肝病毒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

•严禁输注黑市的血或血制品;严禁共用注射器和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针灸、针刺或其它侵袭性操作。要在正规医疗机构就医,不要到非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避免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进行纹身、纹眉、穿耳环孔、修脚、修脸等皮肤黏膜创伤性操作。

•乙肝、丙肝患者,当身体皮肤有小创口时,应及时用创口贴覆盖,以防传给家人。

•性生活坚持使用避孕套。

提醒:慢性乙肝、丙肝患者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尿黄、右肋区疼痛等症状,切不可轻视,要及时就医!

三、防止肝吸虫——防止肝癌

与癌症有关的寄生虫,国内主要是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可阻塞肝内胆管,诱发慢性胆管炎、胆汁淤积,而发生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由此可并发肝癌。

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

预防:

•不吃生的或不熟的淡水鱼虾(如生鱼片、生鱼粥、醉虾、醉蟹、酱蟹等);

•分开使用切生、熟食物的菜刀、砧板及器皿;接触生淡水鱼虾后要及时洗手;

•不用生鱼虾喂猫、犬。

提醒:经常食用生的淡水鱼虾者,一旦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黄疸、发热等表现时要及时就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