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佣金"争议陷怪圈:同样抽佣,美团被怼,饿了么"逃离"

近日,美团陷"佣金"风波,先是被广东餐饮协会指责佣金过高,要求降佣5%,后是被广大网友质疑每单外卖利润不足两毛,彻底将风波推向高潮。表面上看,是商家为了迫于生计联合呼吁美团外卖取消垄断条款;殊不知,这场风波背后牵扯到的是美团与阿里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公关战。


年初时,很多微信群里不时可以看到有不知名媒体丢进来一些文章链接,内容是各个省份餐饮协会或者商家自发组织的对美团的抗议报道。之前舆论之火星星点点,然而现在舆论这把火已经愈演愈烈了。


首先,疫情的到来,让很多本来1-3年内要倒闭的商户,变成了1-3个月内要倒闭。以前外卖的比例是10%-30%,现在占到70%有的甚至90%以上,但无奈销售额和客流整体都在大幅降低,很多店面人员和租金的成本还在支付,仓促转型外卖但还没找到有效的方式,只能说疫情倒逼加速了餐饮业整体的洗牌速度。


对于没有自己品牌或者忠诚客户的小餐饮,做外卖确实很难。因为如果用户不会主动搜索你或者进行复购,每次都得靠美团饿了么给你的付费曝光(包括靠打折换来的流量),那么确实这就是一个没有出路的生意,其实应该趁早转行。对于大中型的餐饮连锁,如果采取的措施得当,还是有机会的在至暗的大环境下求生的。举个例子,疫情之前,外卖只占到木屋烧烤营业额的5%;疫情期间,木屋烧烤外卖业务拉升了10倍,收入占比超过了50%。通过外卖,那家"最惨"的门店,10天收入涨了17倍。创始人隋政军还对外提到过:这期间外卖平台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疫情期间,假如外卖也关了,那我们连这点儿收入都没有了。它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平台和通道,实际上平台也给了不少补贴。比如我们在美团上做了推广,平台给了一定佣金返还,配送费也有补贴。


其次,选哪个平台做外卖,或者做不做外卖,这本来是商家个体的经营行为,他们可以直接转投饿了么,但是美团确实订单更多配送服务更稳定。另外,有一个微妙的心态是,那些在美团上赚得不错的商家,并不会特别愿意发声支持美团。尽管自己利润还行,甚至老板已经发了财,但万一佣金真能降下来一点,自己这边本来订单多Or客单利润高,由此获得的好处比那些快干不下去的小商户要多得多,所以他们静观其变隔岸观火就行。


纵观下来,饿了么和美团均为领头外卖平台,本次"佣金"风波只将美团卷入其中,而与之抽佣相似,但流量却不如美团的饿了么免遭其责,这不禁让人诧异。况且,美团的佣金里,其实是包括配送服务的,大概占到佣金的80%,也就是如果你愿意自己配送,佣金率可以降低到5%甚至不到。


可见,这场"佣金"风波背后牵扯出阿里和美团的战争。虽然阿里在同京东和拼多多的战争中,让商户二选一已经玩得很溜了,每次公关舆论也都能占到上风,但外卖和本地生活其实是一个太苦逼的生意,阿里在这个领域也并不是领先者,阿里也不愿意放弃到家+到店的消费支付场景,因此阿里和美团的战争,可能还得打1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