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人物逗比,成語典故頻出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

提起戰爭,都是血腥暴力的,古今中外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戰爭無數,當這些戰爭被寫入歷史,塵封百年,千年。後人再讀,從中就能獲得很多的啟發,有從中看出權謀詭計的,有從中看出兵法戰略的,有從中看出人性的,有從中看出悲壯的,有從中看出無奈的……

中國古代有一場非常著名的戰爭,這場戰爭為我華夏語言增添了好幾句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同時,後人讀來除了感慨戰爭殘酷之外,還難免會笑一笑,您沒看錯,的確是笑一笑,按說戰爭殘酷我們該抱著尊重逝者的態度,嚴肅對待,但讀史書讀到這場戰爭的時候是真的會被戰爭的一些場景和人物給逗笑,不信咱們一起來看看。

涉及人物逗比,成語典故頻出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

謝安王導紀念館的圖畫

這場戰爭就是發生在前秦和東晉之間的淝水之戰,淝水,今安徽壽縣古城。我們先來看一下戰爭主角的各自情況,

前秦(氐族政權統一北方):國主苻堅,也是一代梟雄,在漢族官僚王猛的輔佐下,國力日強,先後滅掉代國、前燕、前涼統一了北方。這在五胡十六國時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北方各方勢力錯綜複雜,民族成分也複雜,所以王猛一直不建議攻打南方的東晉,王猛去世7年後,苻堅認為攻打東晉的條件成熟了,不顧眾臣反對,親帥近百萬大軍來攻打東晉。

這裡插入一下,苻堅在打東晉之前就已經在京城蓋好了給東晉皇帝和大臣的房子,就等一戰把他們都俘虜了。

有人勸他東晉雖文弱但佔據長江天險,苻堅不屑一顧的說:“區區長江天險算什麼?我有百萬大軍,只要我一聲令下,叫士兵們把皮鞭投入長江,足可斷掉流水了!”這就是成語“投鞭斷流”典故。(長江聽了很生氣,你也太小瞧我的威力了)

東晉(西晉流亡政權統一南方):權臣桓溫的篡位的陰謀經過王謝兩家的努力和平化解。宰相謝安是一個比較有遠見卓識的人,一方面積極緩和士族之間的關係,穩定國民的情緒,另一方面積極組建北府軍(由南逃的北方人組成的精銳之師,每個人都與五胡有血海深仇,每個人都把光復河山作為己任),東晉孝武帝上臺兩年時年十九歲,對謝安比較信任倚重。

也就是說東晉當時君臣團結,上下一心,加上訓練有素的北府軍,雖然軍隊總數上遠不及前秦百萬之眾,但謝安舉賢不避親,其弟謝石,其侄謝玄領軍出征,嚴陣以待,堅決不投降。

話不多說,就到了兩軍對陣的時候,淝水之戰發生在淝水之上,八公山之下。

涉及人物逗比,成語典故頻出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

當時苻堅以為百萬大軍會讓東晉君臣嚇破膽,立即開城投降。卻沒想到東晉軍容整齊,嚴陣以待,他遙望八公山,見八公山草木隨風晃動,他以為那都是東晉的伏兵,不禁心驚膽戰,這就是成語“草木皆兵”的典故(苻堅同學,你是來搞笑的嗎,忘了你投鞭斷流的豪言壯語了嗎)

前秦的軍隊緊逼淝水而佈陣,東晉的軍隊無法渡過。謝玄派使者請求前秦軍隊稍微後撤,讓晉朝的軍隊得以渡河,以決勝負。雖然有前秦眾將領勸說:"我眾敵寡,不如遏制他們,使他們不能上岸,這樣可以萬無一失。"但苻堅卻是想等東晉軍渡河渡到一半時突襲,就答應了後撤一點,這個決定也得到其弟苻融認可。(就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

苻堅名揮舞戰旗,指揮兵眾後退。前秦的軍隊一退,人心就不穩,士兵們也不知道為什麼後退(通常情況下,戰場上都是敗了才退的)。

更要命的是這時候就聽人群中一聲大喊,“秦軍敗啦,快跑呀”

。好嘛,這一聲喊無異於一聲驚雷啊,前秦的士兵一聽打敗了,嘩的一下四散逃開。這就不是有秩序的退了,而是如洪水般潰退,一發就不可收拾。

謝玄、謝琰、等東晉將領趁機率領軍隊渡河,趁亂攻擊他們。苻融馳馬巡視軍陣, 想來阻止退逃的兵眾,結果戰馬倒地,苻融被東晉的士兵殺掉,前秦的軍隊一看主將被殺,更是軍心渙散了。個人顧個人,沒命奔逃,可是秦軍人太多了,百萬大軍這時候就成了最要命的劣勢,這個場景,小夥伴們可自行腦補一下新聞上關於節假日因人太多發生的踩踏事件。

謝玄等乘勝追擊,一直追到青岡,前秦的軍隊大敗,自相踐踏而死的人,遮蔽山野堵塞山川。苻堅無奈逃命的途中,聽到颳風的聲音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是東晉的軍隊將要來到,晝夜不敢停歇,這就是成語“風聲鶴唳”的典故。(苻堅同學,你確定自己不是來搞笑的

涉及人物逗比,成語典故頻出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

古壽縣城牆

秦軍慌不擇路的逃跑,風餐露宿,凍餓交加,死亡的人十有七八。百萬大軍最後就剩下二十幾萬。(大部分秦軍都不是死於東晉之手,而是自己人踩死的,想到這個畫面,真是又殘酷又覺得可笑)

苻堅重傷回到北方沒多久就被羌族的領袖姚萇殺了,前秦也隨之滅亡,北方統一的大好局面又一次陷入四分五裂。(這是典型的賠了夫人又折兵,自己的命,弟弟的命,統一的國家都賠進去了,苻堅給我們刷新了不作不死的新境界)

當時在秦軍中大喊“秦軍敗了”的人是誰呢,他叫朱序,原來是東晉人,後被前秦俘獲,就無奈投降了,但這人是典型的身在曹營心在漢,關鍵苻堅不但沒看出來,還派他去勸降謝玄。

朱序見到謝玄,不但沒勸降,反而把前秦的部署都告訴了謝玄,還建議謝玄一定要趁前秦部隊還沒完全到達,先擊潰他的前鋒,動搖前秦軍心。就這樣定下了要求前秦後撤,空出地方兩軍好決戰的誘敵之計。

下面再講個和這場戰役相關的有趣故事

晉軍收復壽陽,謝石、謝玄派飛馬往建康報捷。當時謝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謝石送來的捷報,不露聲色,隨手把捷報放在旁邊,照樣下棋。

客人知道是前方送來的戰報,忍不住問謝安:"戰況怎樣?"謝安慢吞吞地說:"孩子們到底把秦人打敗了。"("小兒輩已破賊!")

客人一聽,高興壞了,這麼大的喜事,你咋能這麼淡定呢,棋甭下了,得趕緊把大勝的消息告訴大家,要知道東晉很多人是心中絕望的,北府兵才八萬,對前秦的百萬大軍,東晉世家大族很多都覺得沒希望了,等著做俘虜呢。

謝安淡定地送走客人,回到內宅去,他的興奮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過門檻的時候,踉踉蹌蹌的,把腳上的木屐的齒都碰斷了。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齒"的來歷。

原來可愛的謝丞相人前淡定都是裝的,他是東晉的主心骨,也是謝家的領袖,這一戰,謝安是把謝家的命運同東晉捆綁在一起了,他怎能不關心戰局呢,前線有他的兄弟,侄子,兒子還是前鋒。但天下人都看著他,他不能慌不能亂,須得時刻穩如泰山才能安定人心。

涉及人物逗比,成語典故頻出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

苻堅慘敗淝水:

驕傲自大,主觀武斷,不聽勸阻,一意孤行地輕率開戰——投鞭斷流

內部不穩,意見不一,降將思亂,人心浮動;

戰線太長,分散兵力,舍長就短,缺乏協同;

初戰受挫,即失去信心;——"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加上不知軍情,隨意後撤,自亂陣腳,給敵人提供可乘之機;

東晉軍隊的勝利:

臨危不亂,從容應敵;——謝安主戰,舉賢不避親

君臣和睦,將士用命;

主將有能,指揮若定;

得敵情之實,知彼知己;

士卒精練,北府兵以一當十;

瞭解天時地利,發揮己軍之長;初戰破敵,挫其兵鋒,勵己士氣;以智激敵,誘其自亂,然後乘隙掩殺;堅決實施戰略追擊,擴大戰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