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外貿湧入跨境電商,線下轉型在線交易成趨勢

突發的疫情徹底打亂了外貿出口企業的經營計劃。


面對海外部分國家疫情持續加劇的情況,全球共同抗擊疫情的戰線被拉長,出口貿易發展也陷入了“持久戰”。在這過程中,不少傳統外貿大企都沒能熬過“寒冬”。


為了緩解對外貿易“蕭條之勢”,穩定外貿出口經濟的重心落在了跨境電商上。


商務部給出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達1862.1億,是2015年的5倍,年均增速49.5%。”


同時,商務部表示:“當前,傳統外貿受到疫情嚴重衝擊,需要進一步發揮跨境電商獨特的優勢,開展在線營銷,實現在線交易,保訂單、保市場、保份額。”


傳統外貿湧入跨境電商,線下轉型在線交易成趨勢


另外,商務部還宣佈:今年的第127屆廣交會於6月中下旬在網上舉辦。這是廣交會歷年來首次在線上以直播的形式進行。


顯然,在線交易已經成為貿易出口的大趨勢,多樣化的跨境電商也正在“改變”傳統外貿的單一商業模式。


為什麼跨境電商能夠成為現階段“穩外貿”的解決方案?


和傳統外貿相比,跨境電商目前突出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貨物以小量、多次運輸為主、安全性高


受到疫情影響,原本用於承載部分貨物的部分客機停運,僅依靠貨機運輸難以滿足大批量貨物的出口需求,運力下降直接導致物流價格“一週一漲”,甚至“一天一漲”。在這樣的形勢下,傳統外貿要運輸大批量的貨物,只能不斷壓縮利潤。


而跨境電商多是個體消費者為主,雖然運輸時效相較之前來說有所延長,但依然能保持較高的簽收率。相比較大批發貨至目標國家卻被退貨、取消訂單,導致貨物被積壓在當地海關或倉庫的情況來看,跨境電商的退貨安全性和後續處理效率更高。


2、目標人群覆蓋C端客戶和B端客戶


海外市場受疫情影響,非剛需物品廠商暫時停止生產,職工轉為居家辦公。看起來消費需求會因為經濟萎縮而下降,但實際上,消費需求並沒有減少,只是需求的方向發生了改變。而且,因為人們有了更多時間用於消費,部分品類甚至出現了“反向增長”趨勢。


相較於傳統外貿B2B模式,跨境電商可以實現B2B或B2C交易或C2C,甚至出現了M2B2C新型交易模式,覆蓋的群體更廣使其操作靈活度更高。


3、銷售市場大,不過度依賴單一客戶或市場


跨境電商最大的特徵是訂單零散化、消費主體碎片化,其多樣化的商業模式為賣家發展提供了可能。傳統外貿以單量大、數額高為贏利點,但也因於此,其抗風險能力比跨境電商企業要弱得多。原本穩定的客戶或市場一旦出現危機,對外貿企業就是致命打擊,並且在短時間內很難找到“補位對象”。


而跨境電商面向的是全球市場,多市場覆蓋的優勢讓跨境電商得以較好的抵抗住疫情對消費市場的衝擊,對單一市場的依賴程度不高,可以在短期內調整策略,應對時局變化。


4、跨境電商回款速度較快,資金流壓力小


傳統外貿從產品開發、外商對接、付定金生產、再到最終交貨的這一過程,往往需要消耗長達幾個月的時間,對企業的資金實力和現金流控制是極大的考驗。


相比之下,跨境電商的回款週期一般在15-30天,資金迴流速度較快,企業的經營壓力也相對更輕鬆。


傳統外貿湧入跨境電商,線下轉型在線交易成趨勢


雖然在疫情影響下,跨境電商受到的衝擊也不輕,但得益於國內全面復工復產和海外需求大增的良好局勢,跨境電商依然能夠維持比較平穩的發展。


2003年非典疫情中,網上購物給人們提供了方便,國內的電商平臺得以爆發式增長。


現如今,全球市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憑藉全球互通互聯的環境優勢,跨境電商能否在逆流中實現“躍龍門”?


我們靜觀其變。


林超Mike:跨境電商前線實戰賣家,專注東南亞電商市場,分享有用運營選品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