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鐵:依託互聯網創新設施設備維護新模式

上海地鐵:依託互聯網創新設施設備維護新模式

上海地鐵:依託互聯網創新設施設備維護新模式

上海地鐵:依託互聯網創新設施設備維護新模式

公司概況

上海地鐵維護保障有限公司是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軌道交通設施設備專業維護保障單位。主要承擔著上海軌道交通車輛、供電、觸網、通信、信號、橋隧、線路結構等專業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障任務,以及物資採購和後勤保障工作。公司下轄車輛、供電、通號、工務、物資和後勤5家分公司。

面向超大規模網絡運維管理需要,上海地鐵維保公司聚焦專業化、精細化、智能化、集約化的發展方向,不斷提升維護保障水平。構建由精益生產管理、精準維修理念和精英檢修團隊組成的維護格局。加強科技保障能力,優化檢修模式,推動傳統運維向智慧運維轉變。

上海地鐵維保公司始終堅持以“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發展戰略為目標,保障上海地鐵運行安全、社會秩序穩定和百姓出行品質。

榮譽稱號

上海地鐵維護保障有限公司曾多次榮獲“全國軌道交通勞動競賽先進班組”“全國軌道交通勞動競賽維修能手”“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狀)”“上海市工人先鋒號”“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標兵”“上海一線職工發明專利銅獎”“上海市先進操作法優秀成果獎”“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競賽優秀團隊”“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競賽建設功臣”等稱號。

上海地鐵:依託互聯網創新設施設備維護新模式

上海地鐵維護保障有限公司常年承擔著上海城市軌道交通的安全、平穩的運行任務,為市民安全、舒適、便捷的出行提供可靠保證,為上海城市軌道交通的運行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曾多次獲得“全國設備管理優秀單位”稱號,同時還獲得 “上海市先進操作法優秀成果獎”等榮譽稱號。

上海地鐵維護保障公司每天面對上海這個特大型城市日均客流1,000多萬人次之多的繁忙情況,如何減少設備的故障率,最大限度地杜絕突發事故率,保障地鐵安全平穩地運行,對於上海地鐵各類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障工作來說是巨大的考驗。對上海地鐵設施設備維保工作的管理方法、技術手段、創新理念等諸多方面有不斷創新升級的要求。

他們在車輛維保工作中應用現代化的技術,研發出大數據管理平臺,實現快速地把故障狀態信息發送給檢修人員,以達到及時、高效、精準排障目的,把原先的計劃修轉變為狀態修。

該公司在設備管理工作中堅持發明創造、創新管理技術,運用信息化技術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解決了上海地鐵日益拓展的站點增多、線路延長、設備猛增的維修效率問題。

曾經在上海地鐵2號線TWC軌旁系統維修檢測裝置應用等,多次獲得上海市優秀髮明選拔賽優秀髮明金獎;模塊化智能UPS成套系統應用,獲得上海市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一等獎。在上海交通行業中,他們在設備管理工作上走在了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佼佼者。

上海地鐵維護保障公司在張凌翔總經理帶領下,全體員工不忘初心,默默無聞的奉獻著,為上海國際大都市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發展、安全運營做出了貢獻,取得了極佳的社會效益。值得我們學習!

上海地鐵:依託互聯網創新設施設備維護新模式

當今時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引領著社會生產的新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全面融入社會生產生活,深刻改變著全球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

地鐵作為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通過科技創新,使乘客的出行更安全、更舒適、更便捷,也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使命。

為了適應軌道交通網絡化大發展的需求,上海地鐵維保公司作為地鐵設施設備的維護單位,主動加快維修模式的創新,通過運營的供給側改革,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抓住軌道交通大發展的契機,提升狀態修、在線監測及大數據分析的能力,正在努力研究一套適合上海地鐵設施設備維護的新模式。希望上海地鐵技術可以引領地鐵行業,讓地鐵行業共享上海地鐵成果。

“智能檢修”讓列車可以“閱讀”

亮點

車輛“智能檢修”通過大數據融合技術,實現各檢測系統數據統一平臺分析和管理,利用專家綜合診斷系統,對地鐵車輛的日常檢修提供綜合決策指導。同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員工的工作強度,提高檢測數據的精度,減少了人工測量的誤差,同時為數據分析及數據挖掘,以及生產組織安排及優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了進一步豐富和強化上海地鐵列車信息化手段,上海地鐵維護保障有限公司車輛分公司從信息化發展的角度出發,建設了一套車輛智能專家支持平臺,以車地無線數據傳輸、移動點巡檢系統、在線鷹眼平臺檢修可視化系統、受電弓在線檢測系統等多種方式用於運營列車設備狀態監測、預警管理系統,保障車輛的安全運營。

相比傳統的列車紙筆記錄的檢修模式,維保公司推出的移動端巡檢系統,可以通過手機掃碼的方式快速記錄列車設備狀態,並及時查看到之前檢修中留下的狀態痕跡,猶如為列車“穿戴”了一個健康手環,車輛檢修師們實時通過電腦查看列車的以往檢修數據對故障列車進行“對症下藥”,實現列車狀態修。讓列車可以閱讀,列車可以對話。

還有一些在線監測系統,正逐漸代替人工檢修,比如“平輪系統”。列車的輪子是關鍵零件,十分重要,有沒有損傷、變形,行駛時溫度多少、有無冒煙,每天都要檢查。人工檢查時,一列車大約有128個車輪,一人一晚也檢查不了多少列。而“平輪系統”被安裝在特定的一段軌道上,只要列車在這段軌道飛馳而過,它就可以利用紅外線和激光成像拍照,對車輪進行掃描,檢修班組隨時隨地可以在電腦裡查看車輪的狀況,實現設備運行數據的自動採集和監控。原本地鐵停運後,晚班才能檢查的項目,如今白天也能及時發現問題,提前安排列車回庫檢修。

列車檢修2.0系統的建設不僅能夠實現上海地鐵所有線路網絡列車狀態數據及檢修設備信息的收集彙總,而且還可以通過列車運行大數據的積累,建立專家診斷信息平臺,讓列車與人“對話”。

“供電眼”讓設備更加“透明”

亮點

供電智能巡檢機器人具有定時巡視、圖像傳輸、智能圖像識別、紅外監測等功能,在設備發生故障後,遠程遙控巡視機器人查看設備狀態,實時提供故障信息。

供電設備作為地鐵運行的輸血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上海地鐵維護保障有限公司供電分公司通過進行“無人值守”模式和“運修一體化”模式的初步探索,集自動化監控與信息化管理於一體,試點利用“供電眼”為企業“降本增效”提供管理經驗,形成網絡化的供電系統監測佈局。

供電生產管理輔助系統先期試點在上海地鐵9號線各車站的牽降所、跟隨所以及各主變進行直流屏/EPS改造、UPS改造、直流開關改造、電能量系統接入、在線監測集成系統等設備改造。針對EPS應急電池及模塊故障,此係統能第一時間發現故障並加快檢修效率。針對UPS不間斷電源系統,可以有效解決因人為原因造成設備狀態確認不到位的事故,並對設備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控,實時掌握運行狀態。

“惠通號”讓系統高效“可控”

亮點

“惠通號”大數據平臺通過針對設備的質量分析,實現基於狀態修的維護模式轉變;基於大數據技術,可實現對設備運行狀態和健康狀態進行統計分析。

上海地鐵維護保障有限公司通過建設“惠通號”大數據平臺,使地鐵信號設備的運行數據,每時每刻都會發到“惠通號”平臺上,隨時生成數據報告。每天晚上,當地鐵運營結束後,工作人員馬上能夠根據“惠通號”平臺的數據報告,排出當晚的檢修工程單。到了清晨,“惠通號”平臺還會生成一份大數據簡報,直接發送到相關管理人員的手機上。在“惠通號”平臺的輔助維修下,信號專業車載故障率同比下降了20%,用工效率提升38%。在確保數據準確的同時,也提高了維護人員的工作效率。

針對通號設備種類多、系統多、數據多的特點,“惠通號”平臺將道岔轉轍設備、車載無線通信、車載信標讀取以及車門屏蔽門聯動情況等多個設備的運行狀態整合在一個大數據平臺,並通過大數據進行系統的分析,從不同維度深入挖掘,對設備隱患進行定位,並提供設備預防性的維護建議。

“大黃蜂”讓病害難逃“法眼”

亮點

大型設備的引進,通過機械化、智能化作業對人工作業的替代,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為進一步提升上海軌道交通網絡維護保障作業的專業化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上海地鐵:依託互聯網創新設施設備維護新模式

“大黃蜂”軌檢探傷車和軌道檢查車是上海地鐵維護保障有限公司工務分公司引進的大型軌道檢查裝備,整列車猶如一個“移動醫院”。過去,鋼軌使用人工排摸,一個人一晚上只能檢測3.5公里,有了“大黃蜂”後,每小時就能檢測50公里,而且,一邊監測,一邊還能及時發現問題鋼軌報警提示。

工務分公司裝備管理部自2010年開始使用大型鋼軌探傷車和軌道檢查車檢測線路,平均每年檢測里程已經達到5914公里,年均出乘次數超過90次,鋼軌探傷車年產生數據量3GB,軌道檢查車年產生數據量180GB。軌檢車在接近乘客體驗的動態檢測中採取25釐米一個採集點的運行方式進行數據採集,並即時進行分析。相比於人工巡檢時靜態檢測1米一個採集點的檢修精度提升了4倍。

運籌帷幄,智勝千里。在互聯網時代,科技手段的運用至關重要。面對地鐵超大網絡效應、千萬級常態大客流,以及不斷增加的設施設備運營安全風險壓力。地鐵維保人將繼續按照申通集團戰略部署,緊緊圍繞“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發展目標,強化企業戰略意識和形象意識,在聚焦安全運營的基礎上,以勇當排頭兵,敢為人先的銳氣,持續推進新一輪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用互聯網思維研究創建在線監測體系,推進感知型狀態修能力,讓設備可控、可對話。為打造“智慧地鐵”“人文地鐵”“綠色地鐵”貢獻新的力量。

《中國設備工程》雜誌社

網 址:www.cpe86.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