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療廢物安全處置能力如何提升?這場沙龍告訴你

今天下午,醫療廢物安全處置專題沙龍在線上召開。作為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在線雲課堂的首次活動,本次會議主題是“疫情大考後我國醫療廢物安全處置如何補齊短板”,聚焦我國現行醫療廢物處置管理政策及發展方向、醫廢應急處置體系建設、醫廢產業發展及“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醫廢破題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次會議由中國環境報社主辦,華夏綠洲傳媒有限公司、固廢產業服務平臺、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境互聯網+專委會承辦。來自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地方生態環境部門以及行業企業的代表參加會議併發言。

會議提出,自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我國醫療廢物管理法律法規、管理體系不斷完善,醫療廢物收集和處理能力基本上能夠滿足日常需要,並在應對疫情過程中快速提高醫廢處置能力。但面對突發疫情時的應急處置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有些問題仍待解決。

在應急處置能力方面,集中式處理設施缺口較大。專家提出,面對大規模疫情的醫廢處置需要,要以固定式集中處理設備為主,移動式設備為輔,讓二者協同發力。一般醫療廢物可以通過改造後的集中式處理裝置進行應急處置;來自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等的高危醫療廢物要讓集中式和移動式處置裝備協同進行。

在技術標準上,有些應急處置設施適配性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有專家提出,應從國家層面出臺相應規範,加強引導,進一步提升應急設施技術標準的規範性,保證應急處置設備質量達標、操作順暢;同時,要提升醫療廢物收集儲存的標準化程度,以便於通過智能化、自動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減少人員接觸,降低感染風險。

在隊伍建設上,人員缺口是一項制約處置能力的重要因素。多位與會專家指出,疫情期間大量科研人員親赴一線支援湖北,但應急之策並不是長久之計。未來,各地應建立專業的醫廢設備運營團隊,加強人員培訓,進行專業化訓練,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打造戰時能勝、技術過硬的專業團隊。

在環保問題方面,對於移動焚燒爐等小型應急處理設備,社會關切和百姓期待程度高。雖然在應急階段大氣汙染物排放上可以有一定的寬容度,但是設備尾氣的處理處置仍需進一步加強。焚燒設備的尾氣處置要更加集成化、高效化,嚴格落實相應排放要求。

在長效管理機制方面,收費價格標準偏低、稅率標準不一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醫療廢物處置行業正常發展。對此,與會代表表示,相關部門將有針對性地出臺相關政策機制,逐步推動問題解決,並將進一步關注行業意見和呼聲,及時回應。

原題:疫情大考後,我國醫療廢物安全處置如何補齊短板?醫療廢物安全處置專題沙龍今日在線召開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

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微信、中國環境微博等。為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為,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互聯網、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為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為,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舉報。

版權合作聯繫電話:

010-67172392

侵權舉報聯繫電話:010-67112822

我国医疗废物安全处置能力如何提升?这场沙龙告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