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總說我老公的壞話,我們都快要離婚了


我媽總說我老公的壞話,我們都快要離婚了

“生了孩子之後,我媽和我婆婆輪流來我們家幫忙帶孩子。很多人家裡會有婆媳矛盾,但是我沒有遇上,我們之間雖然有觀念上的差異,但總體相處得還可以,主要是我媽讓我很煩。

她和我在一起生活的這兩年,總是在我面前說我老公的壞話,說他工作能力不行,賺錢太少,沒有本事。還說他,家務做不好,衣服髒了不懂洗,沒有眼力勁,看見她手裡抱著孩子,提著菜,也不懂得幫忙抱孩子。還說他,對我不夠好,人很自私,表妹的老公是怎麼怎麼對她好的。

有一回,吃飯的時候聽到我老公說公司項目結束,發了獎金,我媽還把我拉到房間裡,問我老公的工資有沒有全部上繳,讓我防著點我老公。

我和老公的關係本來挺好的,我之前也覺得他挺好的,不然不會嫁給他,但是我媽總是說我老公不好,時間久了,我也會受到影響,經常看老公不順眼,挑他的毛病,找她吵架。

因為我媽對我老公的評價,我老公也知道,有時候他也會和我吵架,覺得我媽沒安什麼好心,巴不得我們離婚。

現在我們的關係有點緊張,我真的擔心有一天我們會離婚。我不知道我該怎麼辦?”

我想,如果有一個人總在你的身邊,說你伴侶的壞話,這個人還是你的父母,時間久了,我們多多少少都會受到一些不好的影響。

看了這個留言,我忽然想起中秋我一個人出去玩,我媽給我發的消息,說我老公大衛帶孩子,她給他發視頻的時候,已經一點多了,他還沒有給孩子吃午飯。

我看了之後,呵呵一笑就過去了,並沒有受到這條微信的影響。

我媽去年來我家住了兩個月,那兩個月也是各種講我老公的不好,什麼不愛洗澡,衛生習慣差,工作不上進,不懂社交什麼的……

我當時也沒有受到她話語的影響,反而很認真很嚴肅地和她說:

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缺點。他是我老公,不是你老公,我自己喜歡就可以了。你以後不要在我面前說他的不好(你看,說了也沒有用,之後她還不是照樣會說)。

我為什麼可以做到不受我媽對我老公評價的影響呢?

因為我做到了以下三點:

01

課題分離

什麼叫課題分離?就是搞清楚這是誰的事,是誰的課題,把自己的課題和別人的課題分離開來。

我媽要對我老公有不好的評價,這是她的事情,我沒法不讓她說,這是我沒法控制的。所以,後來,她還是會照樣說我老公不好。

我要不要認同她說話的內容,這是我的事情,是我可以控制的。

我前面講,對我媽說,讓她不要在我面前說我老公的壞話,其實有一點不尊重她的課題了,有一點強她所難了,因為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權利,但是我可以選擇不認同她說的,或者她說我老公不好的時候,我走開,我選擇不聽。

課題分離講的其實就是一個人要有自我界限。

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

作者講阿德勒心理學如何解決人際關係中的困擾:

“首先要思考一下‘這是誰的課題’。然後進行課題分離——哪些是自己的課題,哪些是別人的課題,要冷靜地劃清界限。而且,不去幹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讓別人干涉自己的課題。”

當父母說我們伴侶壞話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干涉我們的課題,但是如果他們試圖讓我們選擇分手或者離婚的時候,這意味著他們干涉了我們的課題,這時就需要我們去維護自己的界限,清晰地告知父母:這是自己的事情,是我的選擇,你不要來干涉。

我們很多人的問題正在於既沒有能力搞清楚這是誰的課題,也沒有能力不讓別人干涉自己的課題,即既沒有辦法清楚自己的個人意志,也沒有辦法維護自己的個人意志,於是,自己的生活被別人攪得一團糟。

我媽總說我老公的壞話,我們都快要離婚了

我媽總說我老公的壞話,我們都快要離婚了

我媽總說我老公的壞話,我們都快要離婚了

我媽總說我老公的壞話,我們都快要離婚了

我媽總說我老公的壞話,我們都快要離婚了

我媽總說我老公的壞話,我們都快要離婚了

02

擁有獨立的自我,

從心理上和父母分離

我發現很多人雖然結婚了,但是從心理上並沒有和原生家庭,和父母有一個分離。他們的自我還是依附在父母身上,還是一個沒有獨立,沒有長大的小孩。

他們給父母賦予了太高的權利,讓父母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

父母支持我選擇的伴侶,我選擇的工作,我就高興;父母不支持我選擇的伴侶、我選擇的工作,我就難過。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受父母態度的影響太大了。

擁有獨立自我,和父母在心理上分離的人則相反,父母支持我選擇的伴侶、支持我的工作,這樣當然很好,他們不支持也沒有關係,我雖然會有點難過,但是因為這是我的事情,我可以自己決定,我依然擁有自己選擇和行動的自由。

我不會賦予父母那麼高的權力。

我們都是成年人了,如果我們做什麼事情,需要另一個人許可、同意、支持才能去做,其實就是賦予了對方過高的權利,是自己把生活的控制權交給了對方。這樣,對方一旦知道自己原來可以控制你,那他是一定會行使他的權力的。

這就是為什麼當有的孩子換了一份父母不認同的工作,他的父母會去和他鬧,用各種方式逼迫他放棄這份工作的原因。因為從過往的相處中,他的父母知道,自己這樣做是有效的,可以控制他。如果他讓父母清晰地明白,他不會被父母控制,父母的控制行為是無效的,他的父母自然就不會這樣去做。

關係,是互動出來的。

所以,不要自己賦予他人控制你的權利。

當然,這個也許需要一個獨立成長的過程,並非一下子就能做到。

我媽總說我老公的壞話,我們都快要離婚了

03

認識你的父母,

清楚父母做的一切並非都是為了孩子好

我現在也是一名媽媽了,從不敢說自己做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有的時候,我給孩子看動畫片,只是為了讓自己能休息半小時,而不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動畫片上學東西。有的時候,我哄孩子睡覺,只是為了讓她快點睡著,我好有屬於自己的時間,而不是為了她的生長髮育。

人性,都是自私的。

同樣的,我們的父母對我們做的很多事情,並非都是出於為了我們好,很多時候是出於自私,出於自己的侷限和模式。

比如,我媽對我說我老公的壞話,這只是她的模式,她習慣去挑剔男人,我從沒有見過她對哪個男人,無論我爸,我哥,還是其他男人有很多的認可。

她習慣否定、挑剔別人,那自然也會否定和挑剔我的老公。

所以,當我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後,我媽對我老公的負面點評就不會影響到我對我老公的評價。

我在諮詢中,遇到一個來訪者,她的母親總是否定她的丈夫,挑撥他們夫妻的關係,因為他們倆關係太好了。她母親之所以這麼做,是基於嫉妒。

她自己婚姻不幸,在孩子7歲時離婚了,之後一個人養大女兒。一直以來她和女兒相依為命,可是女兒結婚後,過得很幸福,跟丈夫關係很親近,跟她的關係不像過去那麼親近了。這位媽媽就有失落、嫉妒以及憤怒。

如果我們能夠更深地認識自己的父母,認識到他們作為一個人的軟弱和侷限,也許就不容易受到他們言行舉止的影響。

這三點,其實不僅可以用在你父母說你伴侶不好這件事上,當別人不認同你的選擇的時候,當別人評價你,說你不好的時候,你都可以使用。

認清這是誰的課題,自己的課題自己做主;保持獨立的自我,不要賦予他人控制你的權利;看看對方這樣做的意圖是什麼,如果是真心為了你好,你要用心傾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果並非為了你好,大可不必在意。

這三點,也許可以幫助你保持一個更平和和堅定的心,去做你自己。

最後,願你堅定又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