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為第一學習工具,大部分學霸強在語文

語言為第一學習工具,大部分學霸強在語文

我小時候是個學霸,長大之後成為一個前半段是一個營銷人,後半段是一個教育工作者,一干已經十二個年頭,仍舊樂此不疲,每日鑽研。

由於工作的關係、個人的興趣,總是貼近“觀測”各大學霸的行為方式、學習習慣,再參照北大、哈佛的教學經驗,慢慢總結出一套“學習力”提升的攻略,也在課堂上時間踐行“哈佛案例教學法”.....至今已有十多年時間,仍在不斷探索的路上,只可謂小成。

通過總結自己的成學經驗,以及對學霸現象多年的觀察、研究,我發現,至少在觀感上,學霸都有一大共同特點:從小,語文好!


1. 喬姆斯基三定律,“互相聽懂”實際很難

現代認知心理學一致的共識是,語言才是教育的核心。美國的喬姆斯基提出了語言學、認知心理學上的轉換生成理論,其中的三大定律饒有興味:

一是,從實際經驗上看,句子是自動“生成”的,句子實際無窮多;

一是,人之所以可以“生成”句子,原因在於人生下來就內置了一個普通語法。普通語法,才是人類普遍的心理機制,即天賦本身。人的認知發展,實際是先具備先天的普通語法,再通過後天的習得,掌握人各個不同的個別語法。每個個體認知世界,實際上都是經過個人語法的“過濾”。因而,教育的本質,正在於個性化——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快速建立自己的個人語法,掌握認知世界的工具;

一是,每個句子實際上都有一個根據個別語法生成的深層結構,各一個根據普遍語法構造的表層結構。

實際的交流中,因為普遍語法的存在,任何可以“互相聽懂”,但是又因為每個人實際上又以個別語法的方式在表達、在理解,人們實際上也同時處在“互相聽不懂”的狀態。

語言為第一學習工具,大部分學霸強在語文

理論聽起來有點點繞,但在實際生活中,“互相聽不懂”每一天不是都在發生?一萬個人心目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的存在。實際的教育場景當中,無非是老師與學生、家長和學生表面上互相聽懂,實際上並未完全“聽懂”而已。

語言為第一學習工具,大部分學霸強在語文

2. 語言才是第一學習工具,不掌握不行

換個學術化的詞語,“聽懂”實際上就是理解。教育的實踐,無非就是媒體與“人類的理解”作鬥爭而已。所以,長期擔任家庭教師的洛克,在《教育漫話》之外又寫了一本哲學史上的奠基著作《人類理解論》。

對於語文,大多數家長、學生通常的誤區就是:明明是母語啊,一歲開始就學會說話了,為什麼要花時間去閱讀、去表達、去寫作?作文嘛,不就是我手寫我心,拿起筆就寫嘛,有什麼可難?寶貴的學習時間,應當用來學習數理化,才是走遍天下才不怕,為什麼浪費在“天生就會”的語文?

實際上,這一誤區的普遍存在,正是阻礙國內語文教育真正深入發展的病根之一。對於語文學習,學霸的認知與一般中等生、差生,認知完全不同,投入閱讀、寫作的時間不同,輸出的結果必然一個學霸,一個徘徊在淪為學渣的邊緣。

現代認知心理學另外一個共識是,語言實際是人類掌握的第一門劃時代工具,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正在於人類自小便掌握語言,通過共同的語言組建社會,以群體的力量戰勝大自然,也戰勝人類自身的缺陷。對於學生來說,不是數學公式、物理定律,而是語言本身,才是一項必須提前掌握的學習工具。

3. 應試教育病在不重視人文,歐美正好相反

試想一下,書都不能完全“讀懂”,老師的講授都不能完全“聽懂”,其他的學科學習怎麼進行?怎麼深入?而喬姆斯基的理論明確告訴我們,即使在一般的交流當中,人們之間“互相聽懂”已是困難重重,更何況本身就有難度的學科學習、科學鑽研?

實際上,國內的教學體系當初是克隆蘇式教育的範本而來,一味偏重於數理化,而忽視教育本身的人文性。在國際數學、物理競賽的戰場上,中國選手連連奪魁,世人矚目,上海的中小學數學課本甚至出口到歐洲,成為歐洲家長的搶手貨。一些教育家早就發現,同年齡的孩子,中國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明顯優於歐美.....

數學這麼好,中國教育就沒有毛病了?為什麼有識之士連連詬病中國的應試教育體制?為什麼一部分家長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提前出國,接受純正的英式教育、美式教育?原因在於,國內的應試教育過度偏重數理化的pk,忽略了教育本身的人文性。

語言為第一學習工具,大部分學霸強在語文

英式教育、美式教育初始階段則充分尊重教育學規律,並不急於讓學生去攻克連大人也望而卻步的數學題,而是把精力放在語言學習、人文學習,從小鍛鍊理解力、批判性思維。

這也是最重視數理化學習的中國,反而不能像英式教育、美式教育那樣成批量“出產”諾貝獎獲得者、圖林獎獲得者的根本原因。過難的數理化,從小佔據了學生大部分的學習時間,卻忘掉了從小最該掌握的學習工具,簡單來說正是語文課上教的語言,以及語言背後隱含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4. 語文學習五大思維,學霸學渣區別在於此

一部分孩子從小愛上了閱讀,不知不覺提升了自己的理解力、表達力,對於語言工具的掌握逐步拉開與同班級同學的距離,表現在學習上就是“一聽就懂”、“一學就會”,自然而然就成了學霸。而沒有掌握語言這一學習工具的孩子,則處於“聽不懂”、“學不會”的境地,慢慢掉下隊來,有的甚至變成厭學的學渣。

對於人文性不足,偏科數理化的現象,國內的教育主管部門早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2017年版的高中語文課標明確指出,語文學習正是在建立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造思維的五大思維能力。

聰明的父母一定發現了吧,語文考試正在變難,語文教育早已慢慢遠離傳統的背誦,轉向五大思維的習得、鍛鍊

語言為第一學習工具,大部分學霸強在語文

但是,你的觀念,真的趕上國內語文教學改革的步伐了嗎?你真的行動起來,通過加強語文學習,為孩子的五大思維能力的鍛造打下紮實的基礎?

重要話再重複一遍,語言才是學生第一門需要掌握的工具課。大多數學霸,無非就是提前掌握語言這一學習工具而已。語文好,只要不是太偏科,其他的科目,必定不會差!畢竟,理解力強的人與理解力弱的人一同pk,必然是前者完勝。語文課,無非就是在學習和鍛鍊理解力(五大思維)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