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学《道德经》笔记

第四十三课 易 持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学《道德经》笔记

不论做什么事,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很容易保持。但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很难保持了。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易于谋划。这时做好计划,就能减少失误,增加成功的可能性。脆弱的东西容易摔坏,微小的东西容易散失。这是告诫我们要重视细节,不能因小失大。在出事之前就要预计到它的发展,未乱之前就要着手治理。这样就可能不会出现乱子或者减少损失。这是告诉我们做事要有预见性,要防患于未然。

合抱的参天大树都是从很小的树苗生长起来的。不论多高的建筑,都是用建材一点点堆起来的。千里之行,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些说明任何大的事物和事业都是由小事物、小事情积累起来的。以上说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规律,不按这个做,就要失败。固执己见的人也会失去机会。

所以圣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顺其自然,不勉强去做,这样就能成功。圣人对任何事物都不固执,没有固定想法。客观条件发生变化,他也随之改变做事的方式,所以没有任何损失。

人民所从事的事业,经常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的。因为这个时候最困难也最容易疲劳、放松。这一关克服不了就会失败。在结束的时候,也要拿出开始时那个干劲,慎重地处理最后的事情,这样就不会失败了。

所以圣人的欲望就是消除最后一点欲望。消除欲望的关键就是不看重难于得到的物品。货物都是用钱买来的,所以要看淡钱财。这是减少欲望的最好办法。

学,是从不学开始的。因为没有学,所以才要学。学的不深,还要继续学。修道修德修到一定的时候就要恢复人道的全部过失。这是个关键时刻,如果能克服就能上一个很大的台阶,不克服就很难进步。把暴露出来的人道私心欲望全部克服了,那就更好地辅助他符合自然。人道改了,就符合道了。我们上了很大一个台阶,是因为我们按照《道德经》做的结果,道帮的结果。功劳不能归自己所有,不然就会骄傲。骄傲了又会退步。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就会不断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