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眾信科:信用科技驅動數字化時代加速到來

多年以後,當人類回望21世紀第三個十年的開始,會想起哪些事?

按照諾獎得主羅伯特·希勒的觀點:當前世界面臨兩種大流行病,一種是醫學疾病,另一種是金融疾病。一種疾病可以餵養另一種(One can feed the other)。

2020,疫情推進數字化時代加速到來。客戶越是下沉,徵信數據就越缺乏,個人違約成本較低,也進一步加劇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一面是短期內的業務擴張壓力,一面是長期的風險曲線上揚,所有金融風控面臨著最艱難的抉擇。

後疫情時代,信用科技價值凸顯

金融業的高度數據化和其清晰的業務規則目標,是ABCDI(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的最佳應用場景之一。在數字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ABCDI越來越多地參與到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的變革之中。信用科技服務從多個維度賦能傳統銀行數字化轉型,是助推傳統金融向智慧金融發展的不可或缺的“硬核”力量。

根據IDC統計,到2024年,中國80%的銀行將從雲市場中購買和整合金融技術解決方案,45%的銀行將通過使用機器學習、非傳統數據以及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使銀行貸款範圍觸及長尾消費者和中小微企業。疫情管控結束時間點尚不明確,且沒有類似場景歷史數據積累進行快速模型迭代。後疫情時代,信用科技優勢凸顯,助力金融機構打造智能分析決策系統,快速實現智能通聯、智能決策、智能服務,提升信用價值、賦能金融機構智慧轉型。

疫情期間,微眾信科通過智能風控技術,根據借款人的經營信息、徵信信息、信用評分及審批決策模型等精準識別在貸企業因疫情造成的臨時性生產經營現金流困難,主動發起貸款續貸審批,新發放貸款結清已有貸款的業務。使中小微企業穩定獲得信貸支持,幫助復工復產;協助銀行實現不斷貸不抽貸,敢貸敢支持小微實體經濟。

信用科技論壇,闡釋金融機構“標配”發展趨勢

去年11月26日,由深圳微眾信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微眾信科”)發起並聯合南方日報、南方+舉辦“2019深圳金融峰會暨第一屆信用科技論壇”。論壇以“金融支持實體 信用創造價值”為主題,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指導,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特別支持。

微眾信科:信用科技驅動數字化時代加速到來

圖|第一屆信用科技論壇現場

論壇上,來自百家銀行/非銀金融機構的高管,100%覆蓋銀行直接業務部門(新興金融/小企業/普惠金融/公司金融/風險管理/個人信貸部門……)的300位專業人士圍繞金融業當前發展的重要使命,分享了來自監管層、金融業、學界的一線經驗與前沿觀點。從全球視野及灣區建設下的金融轉型探索,到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深圳經驗”;從科技引領風控升級賦能普惠金融信用體系建設,到信用應用場景創新及價值重塑……

微眾信科:信用科技驅動數字化時代加速到來

圖|第一屆信用科技論壇嘉賓分享

今年下半年,第二屆信用科技論壇舉辦在即。特殊背景下的信用科技論壇將共同探討ABCDI等科技技術在信用、風控、新金融、新基建、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應用和創新。後疫情時期,全面啟動數字化經營和線上化運營,將促使受到衝擊的業務逐漸恢復正常,使信用科技發展推動banking everywhere不再是一種假設,而是現實的要求和倒逼。

此外,論壇將探討信用科技的應用層面。信用科技的發展趨勢符合on demand economy(按需經濟),這大概是近年來互聯網領域最為令人著迷的概念。這裡的“按需”並非是按需分配的意思,而是強調服務的“隨時隨地”,用戶在需要的時候都能夠觸達服務。

疫情過後,信用科技或將成為所有金融機構的“標配”。2020年也將成為金融數字化發展的分水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