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和他的儿子们:书法家们的另一面,却为何令人鄙夷?

众所周知,王羲之是一个著名的书法家,一幅《兰亭序》深得后人追思。然而身为著名门阀王家的子弟,高官厚禄几乎是与生俱来,王羲之在政治上做到了右将军这样的高官。

王羲之和他的儿子们:书法家们的另一面,却为何令人鄙夷?

但是王羲之毕生沉醉于书法,在政治上几乎毫无作为。

王羲之共有子7人,其中出仕者5人。其中幼子王献之官至中书令,次子王凝之官至会稽太守、左将军,六子王操之官至侍中、豫章太守,王徽之官至黄门侍郎,王肃之官至中书郎。

王谢门楣,是属于东晋时期的门阀的最高代表了。然而,王羲之的儿子们也跟他一样,虽然有中书令、侍中这样的要职高官,却全是尸位素餐,没有一人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其子王徽之更是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

王羲之和他的儿子们:书法家们的另一面,却为何令人鄙夷?

王徽之曾桓冲手下担任骑曹参军,负责管理马匹。一日,桓冲到来,问王徽之:“王参军,你在军中管理哪个部门?”

王徽之想了想说:“不知是什么部门,时常见人把马牵进牵出,我想不是骑曹,就是马曹吧!”

桓冲再问:“那你管理的马匹总数有多少?”

王徽之毫不在乎地回答:“这要问我手下饲马的人。我从来不去过问,怎么能知道总数有多少呢?”

桓冲又问:“听说最近马匹得病的很多,死掉的马有多少?”

王徽之神色如常,说:“我连活马的数字也不知道,怎么会知道死马数呢?

门阀士族由豪门大族进化而来。然而两汉以降的豪门大族最注重子弟的教育,此时距离王导、王敦不过2代人而已,而王氏子弟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王羲之和他的儿子们:书法家们的另一面,却为何令人鄙夷?

这样的衣冠看来楚楚,实际上对社会、对国家却毫无用处。对比于数百年前的乱世春秋时期,那时的士是一群刚摆脱周礼束缚的的知识分子,他们用文字和时间,思考着文明与科学的奥秘,催动着时代的发展。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为什么神秘的春秋时代能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士子们,而魏晋却能够把士大夫变得这样腐朽无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