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享受你的写作过程吗?

你享受你的写作过程吗?

研习君最近看到《巴黎评论4》中有一篇关于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访谈,她是位勤于笔耕的美国女作家。代表作品有《人间乐园》、《他们》和《奇境》等,发表长篇小说40余部,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建树,并且她笔下的女性角色都很富有感染力,其本人也常年致力于将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思想融入作品中。

访谈中关于她对写作与生活方面的一些见解让我有很多感触,下面我就借她的在访谈中谈到的一些观点,和大家聊聊写作技巧之外的一些事儿。

你享受你的写作过程吗?

1.关于评价

《巴黎评论》:关于你的评论者们——你会读他们的东西吗,一般来说?你是否曾经从关于你作品的某篇书评或者文章中学到过什么?

欧茨:有时候我会读一些评论,发给我的评论性文章,我无一例外都会读的。评论性文章自身就挺有趣。当然,发现有人读了你的作品并有所回应,这总是令人高兴的;大多数时候,人们对你的理解和赞扬,都超乎预期……评论一般都是急就章,并不意味着盖棺论定。因此作家聚精会神地去读此类评论,就可能会被误导。所有作家无一例外都发现自己时不时地被痛骂;我想此类经验(假设你挺过去了)乃是极具解放意义的:人只能死一次……发表作品数量和我差不多的作家,其皮已必不可免地发展到堪比犀牛,藏在内里的,乃是一只柔弱而又充满希望的精神之蝶。

研习君解读:相信各位或多或少都尝试过自己写点东西然后发表出来,不管来看的观众多少,偶尔也会遇到点评论比较严厉甚至极端的,看到上面关于欧茨的回答,大多数人(名家更甚)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这种专怼人的评论该不该理,相信经验丰富的大家都有自己的应对方式,反正小编是不理的,哈哈。没错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再厉害点儿的直接怼回去。不过这样也没啥意义,这种事情就像每次排队坐大巴都会遇到插队的一样,太正常了。

但不理归不理,情绪上还是会有变化的,你刚构思一个厉害的情节,脑子里灵光一闪,想要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让人大跌眼镜时,忽然评论区给你来一盆冷水说你写得这不对那不好。你血压蹭就上来了。这时还怎么愉快的创作?

你享受你的写作过程吗?

所以我的建议是这时候暂且放下手中的正在码的字,先整理下情绪。我说的可能没什么营养,但这也是当一个成熟作家的基础,你总不想把这种坏情绪带到作品中吧。还有别的办法就是积极找你的编辑沟通,一般编辑都会站在作者这边,他们会想办法帮你调整情绪或者直接找到这些“恶评”的根源纠正它。

2.关于自己作品中内容的重合度

《巴黎评论》:你是否曾(考虑到你作品数量众多)为你以前是否写过此类场景,或为你笔下的角色是否曾说过同样的台词而焦虑过?

欧茨:显然,有些作家(我马上就能想到有约翰·契弗、梅维斯·迦兰)对自己的作品从不再读第二遍,而另一些作家却会一再重读自己的作品。我怀疑我是个中间派。如果我觉得以前我曾写过某个场景或同样的台词,那我就会去查阅一番。

研习君解读: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每一个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都会不由自主的把作品写得相似,就像自己生的孩子没有不像的。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就是要反复审视自己的新作,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或者尽量减少重合度。这样你的文章才能有突破,作家在观众心中长盛不衰的关键就是时刻保持新鲜感。假如有一天你的读者吐槽你的作品看起来都是一个套路,那你的作家的生命力就要枯竭了。

你享受你的写作过程吗?

3.关于写作的节奏

《巴黎评论》:写作一部小说之后,你会怎样?你的下一个计划是早有打算的吗?还是说你的选择更具自发性?

欧茨:写完一部小说之后,我会把它搁在一边,然后开始写短篇小说,最终是另一部长篇。当我写完那部小说之后,我会回到早些时候完成的小说,并重写其中的绝大部分。与此同时,第二部小说就躺在桌子抽屉里。有时候,我会同时写作两部长篇,尽管一般其中的一部总是使得另一部退居幕后。写作、修改、写作、修改,这样的节奏似乎很合我意。我倾向于认为,当我日趋衰老,我会被修改的艺术深深迷住,可能到了某个时候,我会害怕放弃一部小说。例如,我的下一部小说《低俗的爱》,就是在写作《柴尔德伍德》期间写就的,其修改则在《柴尔德伍德》完成之后。今年春季和夏季,我又再度做了修改。尽管我有写得轻松快捷的名声,我却对睿智,甚至是有些挑剔的修改有着强烈的好感,修改本身乃是,或者当然应该是一种艺术。

研习君解读:计划对于一个成熟作家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开多个坑的作家我也见过,但就是很少能把质量都控制好的。所以小编认为最好的写作节奏就是只先写一个故事,当然这中途你会产生别的灵感,经常如此。这部小说写到一半,突然发现我又有个新点子,比现在这个更好,所以放下这本去写那个新故事。这里小编建议你先把点子记录下来,然后等这一部小说完成了,再去搞另一个,要不然两边都不会有很好的收益。


你享受你的写作过程吗?

还有在写作节奏上想要说的就是小编以前在《天才捕手》中看到的一段话,也是著名编辑珀金斯经常对他的作者们说的一段话——最好的停笔时机是你觉得写的最顺畅的时候,什么意思呢,假如今天你预计用在写作上的时间是4小时,但是在第四个小时整时我觉得我思维干涸了,没有灵感了。那么这个时候不是你停下笔的最佳时机,你要接着往下写,或者修改直到你觉得后面的展开可以顺利进行了为止,这样等你第二天继续创作时情绪上也会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不会因为第一天的挫败感影响今天的创作。

4.一些其他的细节

《巴黎评论》:你曾围绕一些非常专业的领域——比如脑外科——写过小说。你是怎么研究这类背景的?

欧茨:主要是靠大量阅读。几年前,我有了些古怪的症状,使我必须去看医生,在我到神经科医生那里问诊前还有一段时间,我就紧张而迷信地开始读起相关的杂志来。我的遭遇令我后怕,结果我也就好了……

这没么可说的,想要跨领域创作就是需要大量的材料收集和知识积累。

《巴黎评论》:你很早就开始写作了。是受到家人的鼓励吗?你的家庭有艺术方面的野心吗?

欧茨:晚些时候,我的父母开始变得具有“艺术性”了,但是在他们再年轻些、他们的孩子也再年轻些的时候,除了工作,他们就无暇他顾了。我父母、祖母和老师总是鼓励我要有创意。我记不得我最开始讲故事——那时是靠画画——是在什么时候,但那时我一定很小。这是一种本能,我很自然地跟着它走。

你享受你的写作过程吗?

研习君解读:故事创作是自己的事,没什么人可以阻止你进行创作,或是选择一个自己想要干的事,即使是父母也不行。但最好还是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所以在创作中尽量让你的父母也来读你的作品,这样他们才能知道你在干什么,又获得了怎样的成绩,小编也是经常让父母读我写的东西,虽然他们大多数情况下很不情愿233。如果你是一个父母,而要创作的是你的孩子的话,请尽力支持他的选择,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文字这条路上走踏实的,所以珍惜每一个写手吧。

《巴黎评论》:你享受写作的过程吗?

欧茨:是的,我的确挺享受的。享受得还挺多。当我完成一部作品,又还没有投入另一部作品时,我就会感到有些失落、漫无目标、荒唐可笑地感伤。所有写作的人,都理解到某种信念,即我们正在参与某种共享性行动。我的角色是写,还是读或者回应,可能并不重要。福楼拜说,我们得像神秘主义者彼此信奉上帝那样,彼此热爱我们的艺术。尊敬彼此的创造,就是尊敬那深切联系着我们所有人并超越了我们的东西。

你享受你的写作过程吗?

研习君解读:一个心理医生往往会让他们的患者尝试去写些东西,日记或者小说,虽然可能根本没有人看,但是写作的过程是种非常愉悦的过程,就像你在和一个什么都理解你的人聊天。如果你什么时候觉得写作给你带来了负担,或者写这个题材写得想吐时。那我的建议是换一个你喜欢的题材,因为写作永远是自己的事,编辑可以给你出点子和方向,但最终下笔去写的还是你。所以尽可能让故事创作往自己会感到愉快的方向发展,这样既有利于故事的连续性,也能让你摆脱这种“负担”

好了以上就是研习君今天借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访谈这个材料与大家分享的,技巧以外的经验谈。希望能对大家写作和生活上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什么想要说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期待各位的积极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