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禮物》:時間,一場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旅程

文 |七月仟情

《時間的禮物》:時間,一場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旅程


因為大多數人都一廂情願地相信,每一顆停止跳動的心臟都值得我們一視同仁地悼念,絕對沒有高低貴賤、親疏遠近之分。————巴克曼

《時間的禮物》是一部非常短的書籍,全書也就70多頁的樣子,之前讀過他的《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弗雷德裡克·巴克曼總會以細膩、溫馨輕鬆的文筆,講述人間百態,因此也收穫了不少人的喜愛。

《時間的禮物》是以第一人稱,講述“我”是一個瀕臨死亡的45歲,在瀕臨死亡時,回憶起了生平種種往事,感嘆著曾經為了事業犧牲親情陪伴,最終自我救贖,毅然選擇和死神做了交易,以“一生換一生”代價而救下了同為癌症5歲女孩的故事。

小說以“回憶”為發展點,勾勒出一個頻臨死亡的所謂成功人士在死前經歷了回憶、人性抉擇以及被愛感動,最終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的故事。巴克曼以過去和現在為時間線,通過回憶和現狀的描寫,深刻告訴讀者:時間是種愛的抉擇。

《時間的禮物》:時間,一場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旅程


01、“自私”的背後,是時間裡的愛與抉擇。

《時間的禮物》以“我”為第一人稱,通過給兒子書信形式,用正敘和倒敘穿插寫作手法,穿插男主人公的回憶,並且在講述了目前糟糕的處境:在外人,看似是成功人士的他得了癌症。

巴克曼一開頭就寫明事業有成的中年男人在瀕臨死亡時,是想起了孩子和妻子,以及這麼多年來的經歷、遺憾與得失。

我知道你希望自己有個平凡的父親,不用出差、沒有名氣、僅僅被自己的孩子關注就感到很快樂,不需要別人的注目。你不希望每次說出自己姓什麼之後,都會聽到有人問:“不好意思,你爸爸是不是……”可我遠沒有那麼平凡,以至於從來沒送過你上學,沒有拉過你的手,沒幫你吹滅過生日蠟燭,沒讓你把小腦袋靠在我的鎖骨上,聽我讀睡前故事,更不會在第四個故事讀到一半的時候躺在你的床上睡著,然而你會擁有其他人渴望的一切:財富與自由。沒錯,我拋棄了你。可我至少在拋棄你的同時滿足了你物質方面的所有需要。

巴克曼單單以這段簡單的自我內心對白,講述了雖然身為成功人士的男人,還是面臨著很大家庭問題,也給讀者一個矛盾又尖銳的思考:時間的“得與失”,在極度追求事業時,我們得到財富時,也會有所失去,最多的是來自家庭的虧欠。

《時間的禮物》裡的男主人公是終日處於出差、追求事業的生活,卻不知這樣是冷漠了孩子,失去對家庭的關注,最終孤獨的妻子選擇帶著孩子而離家出走。

作者巴克曼通過了這個時代焦慮問題,向讀者訴說了在面臨家庭與事業抉擇。選擇事業,就註定失去對家庭的陪伴;選擇家庭,就要忍受生活經濟的困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時間的禮物》用正敘和倒敘穿插寫作手法,穿插了男主人公的家庭回憶,展現出無盡的遺憾與後悔,隨後又加入“自私”的人性,企圖通過“一命換一命”來彌補時間所造成的得失。

很多讀者一開始會極度不舒服,《時間的禮物》有著兩處“一命換一命”的情節:一次是在給兒子書信裡,就坦言殺死一個人,想要殺的一個好人,一個被愛著的人,一個有價值的人;另一次是描述了汽車來碾壓人的詳細細節,來製造死亡,而這次的對象是隔壁同為癌症的五歲女孩。

“好人”、“被愛著”、“價值”字眼,隱含著男人所失去的東西,在家庭裡,他並不是一個好人,雖然始終被愛著,但沒有起到自己作為男人的價值性,擔當起丈夫和父親的責任。

《時間的禮物》有個最為特殊的“人”,是個穿灰毛衣的女人,也是個死神。男人發現了死神存在,並與其對話,在最初對話,自私的男人想要找個“替死鬼”來代替他的死亡。

自私是一種普遍的正常的心理現象,"自"是指自我;"私"是指利己;"自私"指的是隻顧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的利益。常見的狀態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等說法。但自私有程度上的不同,輕微一點是計較個人得失、有私心雜念、不講公德;嚴重的則表現為為達到個人目的而不擇手段。

男人雖然身為成功人士,但也在死亡面前也會害怕與掙扎,小說開頭就把人性裡的“自私”演繹著淋漓盡致,乞求死神,還與死神商量,想要讓一個5歲同為癌症的孩子代替他去死。

但是,《時間的禮物》最終的結局極具跳躍性:男人從自私想要犧牲女孩來換取自己的生命,到付出生命而成全女孩。

這部小說讓讀者更像一部在死亡面前成長的小說,除了書中穿插著大量回憶以及眼前困境的自我思考外,巴克曼還以自我的內心獨白,講述一個男人的艱難抉擇,到底誰要去死??最終還是因為愛,改變這個男人的想法。

比起他的落寞,隔壁病房有著女孩和媽媽的溫馨畫面,這種強烈性對比,為讀者講述“自私”的背後,是時間裡的愛與抉擇。

事實上,知道死神存在的人不止男人一個,還有這個五歲的女孩子。兩人在面對死亡時,有著兩極化的態度:男人是乞求死神,企圖更改規則,甚至想要“一命換一命”,想要故意製造死亡;女孩雖然看到死神會害怕逃走,知道活不久,但是非常樂觀,不想父母傷心,所以她一直假裝很快樂,會玩遊戲、想要在明年邀請朋友參加生日派對。

巴克曼用兩極化的畫面與態度,展現了愛的力量是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包括了男人原本“自私”的人性。其實,男人和女孩共同點都是“愛”,演繹著愛在時間裡的得失。他失去了愛,所以一直在感嘆與遺憾;而女孩始終被愛包圍著,有著堅強的勇氣。

最終男人才被愛動容,毅然用“一生換一生”代價挽回女孩的生命。與其說是男人拯救了女孩,還不如說是愛讓男人有了新的抉擇,愛拯救了女孩。

巴克曼的《時間的禮物》是一部可以看到人性的自私、人生的遺憾以及生命的愛小說。男人“自私”的背後,是時間裡的愛與抉擇,但總是會有所得失。

所以最好的禮物是時間,它讓我們成長,但是最糟糕的也是時間,因為我們逐漸拋棄了一些美好的東西。從自私到成全,瀕臨死亡的男人更像是經歷了一場突破性成長,在救贖的同時,同樣也是救贖別人。

或許,最好的禮物是時間,最糟糕的禮物也是時間。

《時間的禮物》:時間,一場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旅程


02、最好的禮物是時間,最糟糕的禮物也是時間。

《時間的禮物》讀起來是斷斷續續的感覺,時不時的回憶,又切入現實中,這讓讀者感覺到難以適應,給人感覺是巴克曼想到哪裡寫到哪裡。

作為溫馨的自我救贖小說,《時間的禮物》的文筆風格是獨具一格的。它通過零零碎碎的回憶,又著重描寫了男人、女孩以及死神,通過三人身上,表達了“時間的禮物”真正含義,是珍惜、希望以及善良。

《時間的禮物》:時間,一場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旅程


①、時間的禮物:珍惜。

男人曾經有個幸福的家庭,每次出差回家,兒子和妻子都會坐在門口等他回家。男人都會調整呼吸,鼓起勇氣好踏入家門,去承擔起生活所有的責任。然而每次在門口的醞釀情緒以及責任,都讓男人有種拔腿就逃的衝動,所以他才會經常出差或是藉口整天不在家,慢慢與家庭的關係越來越冷漠,後來妻子選擇帶著孩子離開。

在沒進醫院時,巴克曼借用男主人公的嘴,說出了讓人無法反駁的理由:

我把人生中的每分每秒都貢獻給了工作,可我至少沒有浪費時間,我為那些分分秒秒找到了正經的歸宿。你朋友們的父母又把時間用在了哪裡?是燒烤派對、泡吧還是打高爾夫?度假還是看電視?他們會給這個世界留下什麼?

這個理由有錯嗎?一點錯也沒有,甚至是合情合理的,都是在努力賺錢用物質滿足生活。我還是很可憐這個中年男人,奮鬥卻換來家人的不理解與離開,儘管家人擁有其他人渴望的一切,是財富與自由。不管如何,至少在被拋棄時滿足了物質方面的所有需要。,可惜他不懂得珍惜。

米蘭·昆德拉曾經說過:“人生旅程無非兩種,一種只是為了到達終點,那樣生命便只剩下了生與死的兩點;另一種是把目光和心靈投入到沿途的風景和遭遇中,那麼他的生命將是豐富的。”

人生就是一場路程,都會達到生與死的終點,只是有著不一樣的過程。有人孤孤單單走到終點,也有人選擇把目光和心靈投入到沿途的風景和遭遇中,那麼生命將是豐富多彩。

其實,時間賦予很多經歷和苦難,也是讓我們更好的成長,但在成長時,更多的是珍惜,這就是時間的禮物之一【珍惜】。

只有珍惜才能挽留住生活所帶來的一切,親情、友情以及愛情,它們才是最長情的陪伴與告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男人才明白親情的重要性,讓讀者一直隨著男主人公的回憶陷入了對自身情況的沉重思考,我們在奮鬥得到的同時,也在失去著什麼。

巴克曼在《時間的禮物》裡,更是把男人零碎的回憶分成了三部分:責任、理所當然、後悔。

最先開始的回憶是家庭的責任讓男人喘不出氣,甚至想要逃離,但還是堅強挺了過來,只是因為害怕,開始有了萬般藉口不回家;在事業有成時,面對妻子和兒子的離開,最初是無法理解的,因為自己那麼辛苦賺錢,就應該理所當然的不顧家,至少滿足了物質方面的所有需要;最終孤零零一個人在醫院時,才發現原來錯的是自己,並不是金錢可以衡量一切的,也明白了妻子和孩子真正的需求,陷入無盡的後悔。

巴克曼通過這三部分的回憶,把一箇中年男人的心酸描述得淋漓盡致,或許我們在忙碌的同時,要抽空去珍惜眼前以前,當失去也就回不去了那些美好的一切了,攢夠了失望就會離開。所以不要因忙碌而去錯過,因為生活還是充滿著希望。

《時間的禮物》:時間,一場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旅程


②、時間的禮物:希望。

比起悲觀、後悔的男人,《時間的禮物》裡的那個五歲女孩最為樂觀,巴克曼並沒有交代她的名字,但她身上有著一股積極樂觀的態度,癌症並沒有打倒女孩,反而是越來越堅強與懂事。

看到灰衣的死神,就拼命逃跑,希望不被她抓到;陪著媽媽玩遊戲,並列出明年生日派對的邀請名單,儘管她知道自己的病情,不會有下一年的派對,但還是很配合地陪媽媽萬這個遊戲。最為有趣的是男人的名字也在邀請名單裡,她也希望他可以堅強活下去;幻想出“愛星人”(女孩自己命名的,和外星人同意思),希望它們會來救救自己,在胳膊上貼了管子,按下神秘的大按鈕,然後痊癒疾病。

巴克曼用兩極化的反差,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對比印象:女孩樂觀和男人消極,也表達出時間的禮物之二是【希望】。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在《名利場》中曾說:“這世界是一面鏡子,每個人都可以在裡面看見自己的影子。你對它皺眉,它還給你一副尖酸的嘴臉;你對著它笑,跟著它樂,它就是個高興的伴侶。”

我們對待生活,那麼生活就如鏡子般折射回來,是哭是笑都由自己。很多人都不懂生活的規則,在面臨困境時,總會自暴自棄,但不曾想過給自己一個希望的種子。

希望是種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它更像是一種精神力量。它可以讓頹廢的人,在希望中重新振作起來;也可以讓悲傷的人,在希望中有面對的勇氣。所以,在面對負重前行的生活困境,還是默默給自己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然後勇敢面對,直到生根發芽成為參天大樹,才不會畏懼生活的風雨。

女孩雖然只有五歲,就算是死神要帶走的那晚,依舊有著“活下去”的希望,深信愛星人會來拯救自己的。或許正是樂觀、積極、希望的精神,觸動了這個身患絕症的45歲男人內心柔韌處,最終選擇做出“一生換一生”的拯救女孩行為,可以看出曾經自私的男人還是善良的。

《時間的禮物》:時間,一場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旅程


③、時間的禮物:善良。

作為一部溫馨治癒系小說,巴克曼在《時間的禮物》設定了“死神”,是一個穿著灰衣的女人。她整天拿著文件夾,時不時出現在男人身邊,在與男人的交談中,得知了死神也有鮮為人知的一面。

“你還真是自戀,竟然以為我跟在你屁股後面追了一輩子,一心想要逮住你。可你不明白,我那是在照看你,我怎麼會喜歡你這麼個白痴的……”她無奈地揉著太陽穴。“喜……歡?”我結結巴巴地說。

這是一段富有曖昧的對話,巴克曼隨即用點香菸的動作,在看似被煙嗆到,有一滴眼淚沿著身為“死神”的女人臉頰滾落下來。

巴克曼給了女死神更多的人性,看著比人還像個人。她會抽菸;也有點喜好,會織織毛衣;甚至還隱約中有對男主人公說出喜歡這個詞,這可把男人嚇了一跳。

最終男人用“一生換一生”,也是在女死神違規幫助下才得以實現,其實她和男人都是一樣的人,都是善良的,這就是

時間的禮物之三【善良】。

盧梭在《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中說道:“真正的幸福的源泉在我們自身,一個人只要自己善於追求幸福,別人是無法使他落到真正悲慘。”

在我看來,最大的善良就是善待自己。懂得善待自己的人,那麼生活也會善待我們的,才能更好去愛好別人,這就是生活最大的幸福源泉。

善良是偉大的力量,促使我們會去義無反顧的犧牲自己。尤其在那個抗戰時代,人們有著最美的善良,都在為當時苦難中的國家拋頭灑熱血,這才成全我們幸福的生活。

巴克曼通過這個有趣又荒誕的女死神,而那句富有含義的“一生換一生”真正含義是新生蛻變自己,隱含了“善良”的另一種力量:是男人這個看似犧牲自己而成全別人的善良行為,也會被死神帶去地獄得到新生,成全別人才是也能成全自己。

《時間的禮物》的最後結局是男人和女死神去酒吧,喝了一杯名為“起死回生者三號”的雞尾酒,在平安夜的早晨死去。這看似是喝醉做了個夢,在平安夜那天,“起死回生”的新生自己,這是我所理解的美好結局。

儘管男人一開始想要通過搶文件夾,以求“一命換一命”來續命,因為善良的他還是去成全了別人。最後的那句“一生換一生”代表著男人的新生,清除了自己在這個世界的存在過,然後安靜的在某個角度重生與開始。

在我看來,最好的禮物是時間,最糟糕的禮物也是時間。它會指引我們去珍惜、希望、善良,也會指向那糟糕的一面。因為時間,一場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旅程。

《時間的禮物》:時間,一場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旅程


03、時間,一場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旅程。

《時間的禮物》中的“禮物”含義更像是人性的描寫,可能會被書中赤裸裸的事實感覺到不適,但它絕對是一本可以治癒與安撫忙碌人們的心靈。在他們看來,時間就是一場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旅程。

我和拿文件夾的女人一起往裡跳的時候,最後看了赫爾辛堡一眼,它還是那座你我都熟悉的城市,剪影有著家的輪廓,在這最後的時刻,它終於同時屬於我們兩個人了。對我來說,這已經足夠好了。你很快就會醒來,現在是平安夜的早晨。還有,我愛你。

這就是《時間的禮物》結局,男人始終還是眷眷不忘自己的家人與兒子。那句“剪影有著家的輪廓,在這最後的時刻,它終於同時屬於我們兩個人了”,透露男人最後的內心希望,也正是巴克曼表達的最後一個主題思想:救贖與自我救贖。

男人通過救贖女孩的行為,也是實現了自我救贖。因為生活對男人來說是一團糟了,被愛拋棄的他有著無盡的後悔。這時候的活著是比死了更痛苦。但女孩不一樣,她始終有著濃濃的親情,又充滿著對生命的希望,她才是最需要救贖的那個人。所以,活著痛苦的男人還是選擇了救贖女孩,讓她延續著生命,而死亡對他來說,是一種自我救贖。

或許,時間的最好禮物是相互的救贖。

《時間的禮物》:時間,一場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旅程


葛優、喬杉領銜主演的電影《兩隻老虎》,是一部關於探討人應該任何救贖自我的電影,講述兩人的相互救贖故事。

張成功是個對生活喪失信心的富商,除了有錢外,什麼都沒有。本來想要自殺的他卻被缺錢、想要成為有錢人的餘凱旋綁架了。本來張凱旋向張成功索要100萬,可是張成功卻答應給他200萬,條件就是幫他完成三個心願,分別是對愛人,友人與親人的愧欠。最終,張成功那三個願望在餘凱旋的幫助下,成功的救贖了自己,也明白了曾經的那些艱難困苦,都是人生的必經之路,他也開始了更好的人生。

反觀張凱旋因生活所迫,才去綁架有錢人張成功。餘凱旋本以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有錢就沒煩惱。後來,餘凱旋明白了原來錢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錢不是萬能的,有一些問題還是需要自己去用心去解決。就算有錢,也挽留不回那些曾經傷害的人。最終在張成功的引導之下,餘凱旋的良知被再一次喚醒,使自己得到了救贖。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過錯誤的過來人;一個人往往因為有一點小小的缺點,將來會變得更好。”

事實上,我們在漫長的歲月都難免會去犯錯,錯過別人或留下不少的遺憾,這是時間最糟糕的禮物。但也只有這些經歷才會成長,這又是時間又給予的最好禮物。既然犯錯是無可避免的,那麼就去救贖自己。

時間是一場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旅程,那一路走過的風景,都難免會錯過一些,我們都陷入了“犯錯、救贖、再去救贖別人”的循環,才能追尋到生命的真正意義:珍惜與守護身邊的人。

《時間的禮物》的男人並沒能做到珍惜與守護身邊的人,所以他一直處於痛苦不堪的狀態,要不是癌症,他一直都沒能完成自我救贖,也不明白自己的錯誤。在男人心裡,一直覺得物質滿足就是最大的幸福。

這也是巴克曼給忙碌當代人的啟示,如果過度迷戀金錢,那麼就會錯過重要的人或事,從而留下遺憾的人生。在巴克曼看來,人生並不是單單追求事業與物質,更多的是守護與珍惜。

《時間的禮物》:時間,一場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旅程


《時間的禮物》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小說,可能看不太懂,巴克曼透露了種種人性,有自私、冷漠,但也有充滿愛的溫馨一面。

如果當生命只剩最後一刻,我們想到的是後悔還是問心無愧呢?

這也是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最大的感悟,我們在時間裡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呢?

《時間的禮物》:時間是會給最好的禮物,但也會給最糟糕的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