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抗"疫"心理防线,省六院别样出征系起医患红线


坚守抗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医务工作者身披白衣铠甲逆行而上,

不管是冲向武汉疫情最前线,还是坚守本地疫情防控,

他们都义无反顾,争当生命护航"逆行者"

英雄从不是从天而降,只有一次又一次的挺身而出,

不畏艰险,守护着古城人民的健康安宁,

致敬,坚守战"疫"的保定英雄!


疫情当前比起那些必要的物理治疗,仿佛心里的"疾病"更难以根除。奋战一线的医务人员、接受治疗的感染患者、居家隔离的广大市民......为期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各种情绪在一点一点的积累着,像是点燃爆竹的引线在慢慢逼近,而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如同"拆弹专家",在疫情的另一战场上为我们熄灭火苗。

快速抢占第一时间

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还有两天就要过年了,但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国迅速蔓延,形势不容乐观。作为省六院的院长,栗克清清楚的知道,心理防控部署已箭在弦上。

经过快速的会议讨论,在原河北省卫生应急队第十三分队的基础上,新吸纳省内各级医疗机构10余名专家,第一时间组建了20多人的河北省心理救援医疗队。院内几乎所有工作人员开启"待命"模式,随时准备进入"抗疫"一线,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强大的心理援助。在此之前,每位医务人员撰写科普文章,为市民们普及疫情防护知识,用正确的心态对待新冠肺炎,愉快的度过这个春节。

两天后,河北省心理援助热线(0312-96312)第一时间从12小时改成24小时实时不间断接听服务,安排6名专业坐席员上岗,截至目前,已接听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心理咨询700余例;同时,与省内高校、公安、卫生健康、军队等单位和部门对接,承担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公安干警、医务人员、医学隔离观察人员、军人的心理援助工作。

防患于未然。1月28日,省六院在原"非典"时期设立的缓冲病区的基础上,第一时间"重启"了5个病区作为住院患者缓冲区。医务人员提高自我保护级别,新入院患者全部入住缓冲区。若14天后无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者,再转入其他病区做进一步治疗,有发热等症状者,采集咽拭子进一步排查。

这5个病区虽然采取了全封闭管理的措施,但入院患者却一点也不觉得医院里"冷冰冰"。院内的工作人员当起了"外卖小哥",定时送餐到床旁,还为满足陪护家属对饮食的不同需求,贴心的定制了低于成本价每日12元、20元两种套餐标准供选择。不仅如此,大家还做起了"代购",将水果、奶制品等生活用品,送至患者身边。

这里人性化的服务还不止这些,患者们还可以进行视频探视,与家人、朋友进行"云"会面。如果有患者或家属生日,医院还会免费提供长寿面、荷包蛋等。虽然身在院内病房,却让每个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随着疫情的发展,1月29日,应保定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栗克清第一时间组建了8人心理救援组,入驻保定市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保定市人民医院(原保定市传染病医院),对一线医务人员、患者、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等相关人群开展心理疏导。并按照省卫健委统一安排部署,第一时间选派12名专家分赴12个省、市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医院,开展心理救援工作。栗克清说,这是上级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更是对全院干部职工的一次考验。

别样出征系起医患红线

于雪竹就是8人心理救援组的其中一员。2月2日上午,她与河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名女队员进行了第一次微信视频连线,指导队员改善睡眠状态。就在前一天,省六院刚刚在省卫健委指导下申请了专用微信账号,在全国率先开辟了河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微信心理疏导平台,所有河北医疗队员都可以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与千里之外的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咨询,用科学的手段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

坚守抗

于雪竹说,通过微信视频方式进行心理干预,与电话沟通相比有着明显优势,不会像电话沟通会错失大量的非语言信息,微信视频干预时,干预者能清晰地看到被干预者的外貌、体态、表情和小动作,还有说话的指向、节奏等大量可以分析的元素,能使互动关系自然的呈现。

就这样,于雪竹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慢慢成为了抗击疫情一线成员们的"知心大姐"。

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医务人员们夜以继日的与病魔作斗争,高强度的诊疗任务有如"泰山压顶"。危急时刻,省胸科医院院长吴树才紧急求援栗克清,希望派专家到该院开展心理援助。

徐涛在2月18日上午11点接到了院长栗克清的指示。作为院里递交"请战书"的第一人,得知这个消息的徐涛竟还有些兴奋。他迅速将科室工作妥善安排,对家事也进行了简单的安排,便马不停蹄地驱车从保定赶到石家庄,于下午15点到达省胸科医院。刚下车,徐涛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去一线了解情况"。

坚守抗

他首先了解该院疫情救治状况、病人收治情况及各岗位医务人员情况。及时与该院心理干预志愿者沟通,详细了解志愿者前期所做的工作,并仔细阅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历,在当晚制定了《河北省胸科医院"新冠"肺炎心理干预工作方案》。

第二天上午,徐涛参与了该院专家组会诊,通过视频与患者进行了心理干预疏导。当天下午,针对该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细则,确定首先针对住院的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进行心理干预工作,对每一名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评估,对评估出的重点患者进行稳定的心理干预,制定心理干预方案,做到一人一方案,并同步开展填写《心理档案》记录。

除了每天为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徐涛还有一项重要使命,就是确保在隔离病房工作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一线医务人员的辛苦,以及巨大的工作压力,徐涛都看在眼里。为了活跃大家紧张快节奏的工作,徐涛想到,可以带领医务人员在自己的防护服上画画,他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带领休息的医务人员开展了以《为爱守护》为主题的绘画活动,以防护服为画布,通过绘画治疗实现对一线医务人员的团队心理干预疏导。当"战衣"上布满各自亲手绘制的图画,用想象力表达爱与温暖,不但可以给了自己力量,更加帮助患者树立了信心。

就像栗克清说的:这次疫情,非比寻常,我们必须发挥专科优势,该出人出人,该捐物捐物,该搭钱搭钱,尽最大可能为政府分忧,为单位解难,为群众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本报记者王梦薇 见习记者葛博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