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那些事兒:古人冬至怎麼過?你會怎麼過呢?

冬至,作為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也是一年中倒數第三個節氣,更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冬至在民間還俗稱“冬節”,“亞歲”,“小年”等。

冬至那些事兒:古人冬至怎麼過?你會怎麼過呢?

冬至為什麼被稱為“小年”?

在周朝和漢朝時期,冬至被古人認為是新一年的開始,相當於現在的春節。到了這一天,舉國同慶,張燈結綵,家家戶戶都要穿上新衣服,製作許多的美食,親戚朋友互相拜訪慶祝,送上新一年的祝福和禮物。

冬至那些事兒:古人冬至怎麼過?你會怎麼過呢?

在這一天皇帝還舉行大型的祭祀典禮,在《資治通鑑》中便有記載的漢武帝在冬至舉行祭祀大典的情形。

十一月,辛巳朔,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則揖。其祠,列火滿壇,壇旁亨炊具。

大概的意思是說,在十一月初一,冬至的黎明,漢武帝便開始祭祀天神泰一。清晨,面向東方,朝著太陽行禮致敬,晚上時朝向月亮行禮致敬,在祭祀的時候,熾熱的火焰包裹著整個祭祀的壇,壇的旁邊有許多烹製祭品的炊具。

冬至要怎麼玩?

從冬至開始,就是“進九”了,古人便開始“數九”,每九天算一個“九”,要數九個“九”,也就是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天後,冬天也就過去了,春天到來,萬物復甦,民間有一首童謠是這樣唱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那些事兒:古人冬至怎麼過?你會怎麼過呢?

由於“數九”,古人發明了“九九消寒圖”來消遣冬日寒冷不便出門遊玩的閒暇時光。每天填一個格子,記錄下當天所作的事情,填滿八十一格,冬天就過去了。“消寒圖”更應該叫做古人的“寒冬日記”吧!

冬至應該吃什麼?

中秋吃月餅,端午吃粽子,那麼冬至要什麼食物呢?

在我國的北方一直有著“冬至餛飩夏至面”的吃法,冬至時要吃餛飩、餃子、還有羊肉湯等等。在清朝的《燕京歲時記》中有這樣的記載:

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

冬至那些事兒:古人冬至怎麼過?你會怎麼過呢?


相傳在漢朝時期,北方的匈奴有兩個部落的首領叫做渾氏和屯氏,他們經常帶領軍隊來騷擾北方的人民,百姓們敢怒不敢言,為了發洩對他們憎惡之情,用面做皮,肉做陷,包成角兒,取名“餛飩”,有“渾”與“屯”之音意,將他們吃了,祈求免除戰亂,帶來和平。

在南方就比較多了,各個地方都有些不同,比如在江南一帶有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祈求祛除百病,消鬼免災;冬至作為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地面熱量少,所以也有許多地方又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和熱米酒起到驅寒保暖的作用。

冬至那些事兒:古人冬至怎麼過?你會怎麼過呢?

在南方還有在冬至這一天吃湯圓的習俗,由於在古代過了冬至便是新的的一年,民間就有了“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湯圓還有闔家團圓之意,所以在新的一年裡希望一家人團團圓圓,美滿幸福,更是有詩云: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平安皮包如意餡,冰天雪地下覺寒。

在冬至,你的家鄉是吃什麼?你會怎麼過冬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