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黎

接上集:“鬓边”说(上):为什么男旦“比女人还要女人”

(七)男旦为什么特别好看

看《鬓边》,很多人觉得,尹正虽然有点胖胖,但扮相上还是好看的,更不用说他的偶像张国荣了。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的尹正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张国荣。韩国版《霸王别姬》重映海报

男旦为什么总是特别好看?

这是当然的了。

自京剧诞生,京剧旦角的表演体制,本来就是为男性演员而生的。池浚说,一百多年间,几代艺人打造出了由入行学戏到剧艺技巧及舞台程式一整套极其完备的培养及表演规范,创造了男性扮演女性的完备技法。

男旦为了把自己变成舞台上他自己设定的那个女人,设定了一套法则,告诉观众,这样最美,观众也看习惯、接受了——他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这男旦扮出来,怎么能不是最好看的呢?

正因为男旦为后世女性扮演女性创制了表演体系,确立了表演法则,晚近的坤旦最初上台,必须完全模仿男性,从身段、扮相、嗓音——甚至连嗓音都是模仿男人所刻画的京剧声腔的女性。如果不这么唱,不这么演,别人会觉得这不是京剧。在舞台上,女人不得不沿着男旦的轨道走,游戏规则已经立好了。

程砚秋曾立下不愿收女弟子的规矩。他认为女子由于生理条件,不大适合学他的艺术,教授起来也不方便。因此他的弟子荀令香、陈丽芳、徐润生、刘迎秋、王吟秋、赵荣琛、李丹林、尚长麟等,都是男性。

直到1949年以后,程砚秋才破例收了一位女弟子——马少波的夫人江新蓉。而现在,唱程派的几乎全是女性,比如最火的张火丁。

2016年,程派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去世,她被称为“小程砚秋”,她和爱人兼琴师的唐在忻先生,对于程派唱腔和乐队的配合,做了很多的研究,排演恢复了大量程派戏,使得声腔和乐队水乳交融。但是,当时程砚秋向李世济传授技艺时,会把一些程派的精髓直接教授给唐在忻。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程砚秋和李世济

“女性旦角演员不管自己的条件长成什么样,都得学男旦,有学得好的,甚至有超越的。但是,旦角的审美标准是由男旦建立的,男旦以自己立的规矩为标杆,以自己为最美,那是肯定的。”池浚说。

(八)又高又胖的男旦,怎么办

男旦是不是不能太胖?还是说,胖一点,扮起来更好看?

演员本身就需要身材管理,舞台上都有一个健康美。池浚说,男旦确实需要一些天生好的身体条件,身材中等,不能太高,比如梅兰芳一米七不到一点,正合适。长得要比一般的男孩子眉清目秀一点,比如尚小云,多英俊。香港影星苗侨伟年轻的时候什么样,尚小云就什么样。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四大名旦”合影,胖高的程砚秋只好坐下了……

“四大名旦”中,程砚秋个头最高,差不多有1米8,比俞振飞还要高大概5公分。但是,有一张《游园惊梦》的剧照,俞振飞穿着厚底靴,戴的帽子也比较高,却和腰部微微侧倾的程砚秋比肩,从程砚秋裙子下摆拖地看,程砚秋又“存腿”了。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程砚秋、俞振飞《游园惊梦》

这是他在舞台上的“绝技”,一个晚上,整一出戏里,可以屈着膝盖演,只为了让自己身材矮一点。

程砚秋穿着裙子,在后台时,有人看到他脚踝都露出来了,以为是裙子太短了。可一上台,竟然正好盖住鞋面,说明他从上台开始,就存着腿,回到一个正常的身高。

他费了多大的技术和功夫,来弥补自己那点缺陷。

但是,他对弟子张君秋讲,我的存腿你不要学,那是因为我个子高,所以才存腿走路,你的个子合适,存腿走路反而不好。

太高,可以存腿,但是太胖,是无法存肉的。太高太壮,让别人怎么跟你配呢?

《鬓边》播出后,很多人看到胖胖的尹正,演出前一定要大啃肘子,就想到了吃货程砚秋先生。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其实年轻时的程砚秋,标准美少年一枚,身材苗条,眉目清秀。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赚文娟》程砚秋饰苏小妹。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张剧照,百看不厌。

但是,程先生比较“任性”,尤其是1930年代在欧洲考察时,已经萌生了退隐舞台的想法,所以喝酒吃肉抽烟,不管不顾。饮,必烈酒加豪饮,烟,得是烈性雪茄。肉呢,必是大肘子。他还在日记里投诉夫人:“总是管束,又把我的东西吃喝完。”

一个月后,回国,30多岁的他,愉快地中年发福了。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出发欧洲前的程砚秋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在欧洲考察时的程砚秋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从欧洲回来后的程砚秋……

发福的程砚秋,怎么上舞台?

1954年秋,周总理和邓颖超请吴祖光夫妇、老舍夫妇、曹禺夫妇到家里作客。

吴祖光曾对周总理说:在延安的时候,我们对京剧的爱好也有两派,梅派和程派。

周总理坦言:我是程派。

后来,“程迷”周总理做了程砚秋的入党介绍人。

那天,吴祖光说起正在筹备拍摄梅兰芳舞台艺术的电影,周总理叹了口气:可惜程砚秋不能拍电影了,他又胖又高。

吴祖光告诉总理:电影可以解决舞台上克服不了的问题,比如把舞台布景放大,就可以显示出人物的瘦小,电影是最能“弄虚作假”的。

吴祖光或许是随口一说,但周总理听到心里去了。

一天,吴祖光接到了新影厂兼北影厂厂长钱筱璋打来的电话,总理点他为程砚秋拍电影,通过一出完整剧目来概括程砚秋多方面的成就。

吴祖光推辞,程先生这么胖大,怎么拍啊!

钱厂长转达了周总理的话,你不是跟我说过,电影是可以造假的嘛,我知道你有办法的,可以找比程更胖大的演员配戏,做大尺寸的布景道具,反正你有办法的,我知道。

这把吴祖光给堵的。

实际上,哪儿去找那样的配戏演员,就算有,也不能保证有能跟程砚秋配戏的艺术水准,当时也没有电脑特技,没有偶像滤镜。

那么,最后靠什么解决身材问题的?

完全靠程砚秋的艺术。

程砚秋舞台演出时,刚一上台,观众席传来一片窃笑和窃窃私语声,有人笑话他是“无锡大阿福”。可是他一旦唱起来、动起来,竟然就像变戏法儿似的让观众忘了他的身材,完全被他的艺术所征服。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电影《荒山泪》里的程砚秋

本来想演《锁麟囊》的程砚秋,迫于当时的环境,选择了倡导和平的剧目《荒山泪》。1956年3月30日,《荒山泪》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剧场彩排,舞台上,程砚秋先生的表演,静时如止水,疾时如旋风,谁能够想象到这样一场扣人心弦的演出,完全是按照几天前在程家餐厅中排练出来的“小样”,在舞台上“放大”了表演出来的?

“程砚秋先生的彩排演出声情并茂,脸上悲苦愁怨的表情,配合千姿百态的身段动作。无论是荡气回肠的程腔,还是变化多端的水袖身段,都给在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吴祖光的儿子、摄影师吴钢在《剧作家父亲吴祖光——为程砚秋先生拍摄《荒山泪》》中,这么描述当天的拍摄。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荒山泪》杀青,程砚秋全家在颐和园宴请全团演职员

没有人想到,这是程先生最后一次舞台演出。

两年之后,程砚秋去世。

顾正秋在《休恋逝水》中,对于胖了的程祖,有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

“一九四七年底梅、程对唱时,程先生在天蟾舞台贴演不少程派好戏,由谭富英唱老生,魏莲芳傍二旦,都是一时之选。记得贴演《武家坡》时,薛平贵站在山坡前,王宝钏一出场,观众都不禁发出一阵笑声。为什么笑呢?因为谭富英饰的薛平贵,当时已贵为西凉国王,却是体型瘦小;而程先生饰的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却是高大富泰,成了强烈的对比。 不过,程先生一开口唱,台下就鸦雀无声。他进寒窑的那个身段,高胖的身体仿佛忽然缩小了,唰的一下就进去了;真是干净利落,漂亮极了。”

胖和瘦,并没有什么标准,要说标准,还得回到艺术的标准。

(九)梅兰芳的化妆术

不过,如果真要说显瘦的办法,那就只有最后一招,靠“鬓边”了。

鬓边,就是表现鬓发的片子。片子,是用人的真头发做的,然后用榆树皮的汁,把头发泡湿,贴在脸上。

我们今天看到的京剧化妆,尤其是旦角,很多人觉得是从传统里来的,其实不是,这是梅兰芳二度改造以后的化妆,我们叫“第二传统”。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梅兰芳演《生死恨》饰韩玉娘的化妆照

在梅兰芳改造以前,戏曲人物的化妆,不讲究,甚至有点粗陋,你看看清末的老剧照就知道了,像北方的旦角,不画黑眼圈,只在眼眶上淡淡画几笔完事。

梅兰芳对新旧文化的冲突很敏感,20岁第一次去上海演出,他才知道中国还有海派京剧。1920年代,上海有海派“四大名旦”:冯子和、七盏灯、毛韵珂、林颦卿。还有欧阳予倩等等一些擅于汲取外来文化精髓而阔步猛进的人。此后,他几次去上海,每次都从海派文化中学可取之处,并带回北京,自己消化后逐步化到舞台上。

他喜欢“黑眼圈”。

“我看的以上这几位的眼圈,都画得相当的黑,显得眼睛格外好看有神。”

1913年,梅兰芳吸取了冯子和等演员以及话剧、电影的化妆术,回到北京后,开始对化妆进行改革。他在电影里看到好莱坞影星的烟熏妆,用到了眼线的画法里,画出眼睛顺势上翘的眼形,嘴则戏曲了话剧的画法,嘴基本上近于人的本来嘴形。

最大的改造,来自“鬓边”,贴片子。

清末的旦角,还没有贴大片子,那时候的旦角,脑门表现得高而宽,像个花脸,大家闺秀看起来也跟老太婆一样。

梅先生到了上海以后,看了话剧,以及前辈冯子和的化妆改革——“头部的化妆上,开始使用大片子,而贴于额部的小片子运用得更为自如。”回北京后,他进一步探索,改造了旦角贴片子的方法:两腮用两条大绺勾勒脸型,再加7个小弯儿——头顶上一个弯,两边各三个弯,贴出脸部的节奏感。这是一般大头的贴法。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梅兰芳在后台扮戏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先贴中间的小弯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七片小弯贴好后用吊眉带扎紧,在脑后打结。最后贴左右脸颊处的大绺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贴大绺

龚和德认为:“经过梅的倡导,不论青衣、花旦、刀马旦,都把‘小弯’与‘直条大鬓’综合运用;‘小弯’由原来用一个或三个发展为五个、七个,这就大大丰富了旦角额部的线条变化,并同生、净等角色的额部线条明确地区别了开来。”

池浚说,小弯,可能受到当时外国电影里和话剧舞台上时髦女性的波浪卷发,贴服于发际鬓角的发型影响,再溯源,可以和当时欧美女性的时尚发型相印证。

从梅兰芳开始,旦角的扮相开始有了变化,直到最后相对定型,焕然一新,形成了一种“新传统”。不仅是京剧,这种传统还影响了其他地方戏曲,最后成为了戏曲化妆的规范。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梅兰芳在后台扮戏

梅兰芳改革的“鬓边”,是为解决问题而设计的。他想解决解决什么?

一个男人,生活中还算眉清目秀,但毕竟是男人,这样一个坯子,在台上怎么变成一个艺术化了的女性形象?

包括脸型、发型、五官、肤色,都要进行一系列技术化的改造。

“这跟仕女图是一样的,怎么把白纸变成女人,我们就想办法把男人变成女人,男人的脸,就是画布。”池浚说。

如果脸瘦,片子往后贴,脸就显得胖了,如果往前贴,就显得瘦了。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程砚秋的扮戏过程

修正之后,符合梅兰芳心中古典美女的形象,但这仍然不是生活中的女性。就像我们在纸上画的仕女,跟生活中的女人当然不一样,但它就适合在纸上画出来,如果生活中真长这样,也不行。

所以,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红楼梦》播出时,林黛玉等人的铜钱头被吐槽。生活中的荣宁二府,从贾母到林黛玉,并不是在台上演戏,却非要贴片子。片子只有舞台上才用,生活中的人怎么能用呢?而且这种贴法,是梅兰芳时代才有的。

梅对“鬓边”的改造,池浚认为有两个作用。

一是体现女人的长发,女人的长发会挂到脸上来,男人的头发不会。而更大的功能,是改变脸型。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旦行贴片子,戴头面

毛戈平化妆,阴影为什么打得那么好?因为他是越剧演员出身,越剧演员化妆,要用两小绺假发粘在脸颊边,这样会显得脸小。为什么越剧演员会在脸颊上弄几绺头发,因为要把脸的大小破一破,这就是打侧影的源头,实际上就来自京剧的贴片子。

梅兰芳就是以国画的方式,进行化妆设计和实践,经过生活的美化,舞台化的处理,不管你本来长得什么样子,都会走出一个艺术化的扮相,尽量调成人们心目中最合适的样子,挖掘出最美的一面,塑造成一个古典美人。经过百十来年,在观众的心目中,这也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

如果最初京剧舞台上站的是女人,或许就不是这个扮相了。谁叫男人先站在舞台上,先立的规矩,先被人家看习惯了。

当然,规矩可以变,尤其在当下这个时代。

男旦总是最美的。讲这样话的人,其实也越来越少了。

(十)登台的职业京剧男旦,恐怕不超过十个人

2004年-2005年间,池浚在中国戏曲学院读研究生,导师朱文相先生安排他上旦角剧目课体验课。梅葆玖先生亲传弟子张晶教他《霸王别姬》,“四小名旦”宋德珠之女宋丹菊教他旦角功法。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2004年12月池浚向梅派传人张晶老师学习京剧《霸王别姬》

说起来,他应该算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戏曲学院第一个上旦角课的男学生。

有一天,他到教具科借教具:老师,我要刀马刀。

刀马刀,就是女大刀,武旦用的刀。

老师看了他一眼:你给谁借?

池浚:我用啊。

老师觉得特别奇怪:啊?你用啊?你怎么会用?

连中国戏曲学院教具科的老师都从没见过男学生来借女大刀自己用。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2005年3月池浚向宋派传人宋丹菊老师学习京剧旦角功法

因为历史和制度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鼓励“男演男,女演女”,国家戏曲院校不再招收培养男性的学生唱旦角。男旦人才养成的链条断裂。

男旦式微,这道风景,早已远去。

翁思再写过一件事。改革开放初期,有一位记者到北京京剧院的演出现场去采访梅葆玖,来到后台门口看见正在装车司机座上坐着一个壮实的男人,打着赤膊,光溜溜的肩膀上搭着一块毛巾,记者上去询问:“请问梅葆玖先生在哪里?”

那司机说道:我就是梅葆玖……

“样板戏”时期,男旦没有用武之地,梅葆玖的工作是操作舞台音响。《沙家浜》里的风声、雷声、枪声之类,都是他操作的。每当需要装卸舞台布景时,他就充当卡车司机和装卸工。

梅葆玖曾说:“虽然如今我的44个弟子中,胡文阁是硕果仅存的男旦,但这是时代使然,我并不怨天尤人,我培养了40多个弟子,父亲的艺术没有断层,将来上天跟我们老头儿我也好交代了,我敢说对得起父亲。”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梅葆玖先生在《大唐贵妃》演出后台

梅葆玖对池浚说过:“我父亲是男旦,我也是男旦,我往下的胡文阁也是男旦,一代一代,每一代得有男旦,梅派才能够完完整整地传下来。”

梅葆玖去世后,《大唐贵妃》编剧翁思再对我说:为什么梨园行这么悲伤,因为梅先生的离开,可能预示一个时代的结束。梅兰芳之后,梅葆玖撑起了男旦的半壁江山,可能也是男旦最后的辉煌了。

池浚说,男旦是技术,自学学不了,学校里又不招,那如何传承?有一些靠家传,比如梅葆玖先生;有的收弟子,比如梅葆玖收胡文阁;有的明明适合唱旦角,但过去的年代不让唱,就改唱小生,改革开放后,又转回旦角,比如马玉琪、温如华。而像沈福存,本来是唱旦角的,一度都去唱老生了,后来又唱回旦角。

今天依然在登台的职业京剧男旦,恐怕不超过十个人。梅派的胡文阁,尚派、徐派的牟元笛,程派的杨磊,荀派的尹俊,是如今各个流派的中青年代表人物。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而牟元笛和尹俊,正是《鬓边》的戏曲指导。剧中,涉及20多出京剧,包含了旦角八九个流派。艺术顾问,则是徐碧云的亲传弟子、梅兰芳的关门弟子、荀慧生的入室弟子毕谷云先生,今年,他已经90岁了,在拍摄花絮里,老先生亲自上阵教尹正旦角身段。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尹正说:京剧真的很难。

毕谷云先生说:所谓难,好才难,要是不好的话,就不难了。

或许,只凭这一点,我们可以借用金士杰的话:这个戏,对传统文化,对男旦艺术,深深地鞠了一躬。

池浚《梅兰芳戏曲表演美学形态论》

徐城北《梅兰芳与二十世纪》

张一帆《京剧唱腔艺术欣赏管窥》

吴钢《剧作家父亲吴祖光》

文化故事|“鬓边”说(下):梅兰芳的鬓边和黑眼圈,以及男旦的远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